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课程理念之选择题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C变革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A发挥B发展C发扬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B改变C变化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B基本C必要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B必要C首要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D、为了一切学生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1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1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1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3、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B、方向C、目标D、计划1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15、学生的主体是(C)。A、教师B、家长C、学生D、学校1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17、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1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B、2/3C、1/2D、1/419.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20。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21。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2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3.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24.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25.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26.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27.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28.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2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30。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3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32.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33..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34、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3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D)。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36.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C、合作性讨论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3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3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A改革开放B“三个有利于”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和平与发展3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B)A人民当家作主B实现共同富裕C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0.我国的立国之本是(B)A大力发展生产力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党的领导4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A小康社会B信息化社会C学习型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D)原则。A四项基本B直接“三通”C“一国两制”D一个中国43、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放在中心位置。(C)A.学生B.教材C.教师D.教师和学生4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意义更大。(A)A.班主任B.科任教师C.校长D.教研组长45、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A.教学目标B.情感态度价值观C.教学要求D.教学过程46、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B)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47、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的圣殿。(D)A.情感体验B.师生交流C.学生成才D.人性养育48、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A)A.民主平等B.关心学生C.以人为本D.鼓励学生49、“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的发展观。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50、(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51、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A、单一性B、多元性C、动态性52、“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B)的特点。A、科学性B、灵活性C、有创意53、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A、促进发展B、甄别与选拔C、展示激励5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自测题二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3.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5.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6.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及时复习B.及时休息C.过度复习D.分数复习7.“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A.普通教育性质B.基础教育性质C.社会主义性质D.义务教育性质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BDCBA6—10:ACDBD对三维目标的再认识新课改提出的课程标准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把“三维目标”整合起来,是我们每位教师每节课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教学以“三维目标”为标准,首先要认识各项目标的基本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要思考,怎么去整合,怎么去实现。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是三大目标之一,而且处于首席,地位,因为知识与能力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知识与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但实际上它就是传统教学所强调的“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二,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宝,而这些珍宝不会自动地学习与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探究。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与途径,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新课程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联系实际体验、感悟知识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人、发展人,这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课程教学要始终围绕着这个目标去开展,教师祖师课堂教学,就是特别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动机、热情,以及内心体验,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便其真正懂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4、三维目标整合如果说知识与能力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过程与方法则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与手段,而情感、态度、家主管则是保持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的系统。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三维目标整合,就是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知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载体的作用,没有知识与能力这个载体,其他目标也就不存在了;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维度之间的中介物,起着连接和桥梁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起着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维度升华与实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真正达到盲人的理想境界。教师招聘新课程全真模拟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
本文标题: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7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