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去年上半年以来,我国以粮食为先导,出现了一次大范围,持续至今的物价上涨风潮。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继克服1998年通货紧缩后,又面临了新的挑战——通货膨胀。如今大多数学者,专家已经放弃了讨论中国是否会发生通货膨胀的问题,而是更多的关注如何缓解目前通胀压力的问题。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成本政策一、通胀危害对于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学界似乎还没有被普遍接受或令人满意的解释,萨缪尔森、米尔顿•弗里德曼及Laidler和Parkin四家的观点是目前西方经济学中公认比较权威的解释。萨缪尔森对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在价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上升……的时候出现通货膨胀。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永远是个货币现象,过多地增加通货量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Laidler和Parkin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物价持续上涨的过程,或者等价地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马克思的解释,现在还是颇有影响的。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他认为,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才是通货膨胀。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解释是从通货膨胀的本质出发,而西方经济学则更多着眼于通货膨胀的现象。这也符合他们双方下定义的习惯做法。正以为如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描述不再仅仅局限于纸币发行量过大这个本质性的问题,而是从更广阔的范围看待通胀。西方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纸币发行过多能引起纸币贬值,这是绝对贬值。除此之外,物价上涨也可以看作纸币贬值,只不过是相对贬值。所以,不论是不是源于纸币过多,纸币贬值,只要是物价总水平持续走高,就被认为是通胀来临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学教育中,采用的是这种解释。通货膨胀有以下几点经济效应: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其固定的货币收入,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导致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变少,他们接受每一元的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也就是纸币相对贬值了。而且,由于他们接受的货币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相应地降低,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尤其是收入增加幅度高于物价涨幅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而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第三种情况:极度膨胀导致经济崩溃。总的来说,通货膨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以国民党政府1945~1949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为例,来获得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当时的国统区,物价飞涨、币值日跌,货币逐渐丧失了价值储藏和交换媒介的职能。人们拿到纸币后,就像拿了烫手的红薯尽可能马上扔掉。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人们在核算成本、利润时纷纷改用米、金、银、外汇等为单位,支付工资采用米、生活指数或者外汇。上海市场大宗交易,如买卖房屋、地产、机器,都以黄金计价,商品交易甚至蜕化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这就是二战结束至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状况真实写照。二、当前情况2004年开始至今中国出现了大面积物价上涨,200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9%,比2003年加快2.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同比CPI逐月攀升,四季度受上年四季度高基数的影响,呈现回落态势,但以2000年为基期的CPI在12月仍处于5.5%的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CPI上涨3.9%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9%,影响CPI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大大高于CPI。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连续24个月攀升,同比涨幅在10月高达14.2%,之后略有回落。2004年,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1%,两者之差为5.3个百分点,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进口价格涨幅创近三年新高。受原油、钢材、铁矿砂、氧化铝等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2004年我国进口价格指数攀升较快。人民银行2004年11月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预期2005年物价将上升的居民在被调查对象所占比重为41.5%,较上季提高0.9个百分点。只有7.1%的居民预期2005年物价会下降。央行认为,总体来看,粮价趋稳将减少CPI上升的压力,但影响我国未来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仍未根本缓解。事实上,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物价确实还是居高不下,没有回落的迹象。这一点,从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就能看出来。前年年底人们还在争论我国经济是否偏热,现在讨论的问题已经变成如何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了。虽然,再也不会重现解放前国统区那样糟糕的经济状况。但是为了避免处理不当而导致对我国现今国民经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还是有必要认识通货膨胀,主要是认识其成因,进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予以解决。三、通货膨胀的分类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可以把通货膨胀按以下几类区分:一是公开的和压抑的通货膨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价格指示,灵敏地反映供需变动状况。需求超过供给,就产生通货膨胀。这就是公开的通货膨胀。如果价格和供需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使价格无法反映超额需求状况,产生压抑的通货膨胀。二是爬行的(CreepingInflation)、适度的(ModerateInflation)、奔腾的(GallopingInflation)和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这是按价格上升的速度来区分的。一般若价格上涨不超过2-3%,且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可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比爬行的通胀价格上涨稍快,年率低于10%,可称为适度的通货膨胀。与适度的通货膨胀相比,价格上涨按20%~200%这样的速度加速提高,则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高级是恶性通货膨胀。典型的是德国1922~1923年间一段极端情况,年率达百分之一千、一万,甚至上亿。三是预期的和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公众事先能够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称预期的通货膨胀。公众事先未能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称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公众事先是否能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对宏观经济学的许多结论都有重大影响。四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与结构性通货膨胀。其中第四种是按照通货膨胀产生原因进行的分类,最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这种分类。所谓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过度需求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理论认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由于存在过度的需求拉上的,具体而言即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量的增长率而引起了通货膨胀,或者说由于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导致了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的通货膨胀。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经济中存在着某种垄断力量而促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将一般物价水平往上推进,造成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货币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导致的通货膨胀;二是生产资料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引起绝大多数物品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产生通货膨胀;三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即垄断经济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通过制定垄断价格人为地抬高物价而造成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整体经济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却有相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因此,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高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时,就给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部门形成了一种增加工资成本的压力,因为尽管这些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较低,但各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一致的,在成本加成的定价规则下,这一现象必然使整个经济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一理论实际上仍是对前两种理论的修改与综合。四、解决方法笔者从有关资料中查知,通常降低通货膨胀有三类措施:一是制造经济衰退,二是收入政策,三是收入指数化。一、利用制造经济衰退来对付通货膨胀。其原理基于菲利普系数。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发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内,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过制造衰退,增加失业率,可以有效抑制通胀压力。但是有哪个国家愿意牺牲经济的增长来缓解通胀呢?这种方法目前还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尚没有成功的先例。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也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通胀期限制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增长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一是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标准,并以征税手段来保证其落实;二是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迫使企业和工会限制工资和物价增长幅度;三是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在通胀严重时期,政府强行冻结工资和物价。三、收入指数化措施。收入指数化由货币学派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将工薪及财产所得的名义收入与生活费用指数挂钩,名义收入随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自动相应变化,以抵消和降低物价波动对实际收入的影响。这几项政策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都有局限性,无法彻底消除通货膨胀影响。五、目前状况的解决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主体,是由农产品涨价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由外向型增长造成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共同构成。对这几个方面,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1.对成本推进型的居民物价消费价格指数不应悲观,根本对策是中国应形成全球的、开放的新型粮食安全观。从中期看80%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足够安全。为避免中国粮食进口的不可预期性,中国政府应有粮食供求安全白皮书,对本国粮食进口提出中长期方案,并和美国、巴西等国通过政府双边换文的方式,形成锁定长期价格波动风险的海外稳定的粮食供应基地。2.对输入型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应意识到其“不可调控性”,中国对能源、原材料和中间品的需求不能自给自足,利用两种资源是必然的选择。目前,我国的GDP约占全球的4%,但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5%,石油消耗占全球的7%,用电总量约占全球的10%,水泥消耗占全球的50%左右。中国经济的粗放增长在投资效益持续滑坡和产能过剩进一步突出,并遭遇一定程度的资源危机之前,不会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目前摆脱单一以外汇储备为主、形成包括外汇、能源、战略物资等综合储备体系十分紧迫。3.不宜渲染所谓资产泡沫化造成通货膨胀可能滞后数年严重爆发的说法,解决未来中国严重通货膨胀的根本不是宏观调控政策,而是加速中国银行体制的市场化。因此中国要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就要做到: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要从反经济周期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国债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税制改革和调整应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刺激投资增长的增值税改革应暂缓进行。其次,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货币政策将担纲宏观调控主力。为保证新一轮经济平稳增长,央行应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预调和微调办法,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增幅,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窗口指导,控制投资过快行业的信贷规模,及时传达货币信贷政策意图,引导社会投资预期;必要时,小幅上调贷款利率,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第三,积极发挥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作用,努力抑制投资,增加有效供给。一是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二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粮油播种面积。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粮油供求。三是大力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项目建设应适度超前。四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投资权直接下放给企业,加强市场机制引导投资的作用,国家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调控企业投资方向。就目前看来我国政府在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采取各项政策是有效的,并且已取得明显效果。我认为中国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中国经济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谨慎,脚踏实地。通货膨胀只是对我国政府众多考验中的一个。虽然我国要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坚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现在已经出现的或者将来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为我国成为
本文标题: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7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