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邓小平理论试卷及答案
12016年xxx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xxx函授站2015级专业邓小平理论试题(A卷)(完卷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最早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李大钊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改革与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题C.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D.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成为时代的主题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4.1957年我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马列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原则C.“三个有利于”D.实践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C.发展生产力D.向共产主义过渡7.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A.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B.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C.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D.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四项基本原则是()A.强国之路B.立国之本C.物质保证D.发展动力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B.接近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班级学号姓名--------------------------------------------------------------------------------密封线--------------------------------------------------------------------2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邓小平提出()A.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B.生产工具是第一生产力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管理是第一生产力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A.计划B.市场C.政策D.法律1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A.统一、开放、竞争、有序B.统一开放、国家垄断C.统一开放、国家保护D.全国统一、分类开放1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集中制15.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6.民主集中制就是()A.作为目的的民主和作为手段的集中相结合B.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C.自下而上的民主和自上而下的集中相结合D.小事实行民主和大事实行集中相结合1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1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D.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319.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实现世界大同D.实现共产主义2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1.“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依据是()A.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22.“一国两制”的基础的前提是()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A.工作监督B.舆论监督C.法律监督D.民主监督24.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问题B.阶级斗争问题C.民族冲突问题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2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科教兴国:2.科学技术:3.民主集中制:4.依法治国:5.民族区域自治:4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5分,共18分)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简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3、为什么说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7分)试论述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必要性。5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A2.A3.C4.D5.B6.C7.D8.B9.D10.D11.C12.B13.A14.B15.B16.B17.B18.A19.D20.D21.C22.A23.D24.D25.A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科教兴国: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2.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和应用规律保护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晶。3.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4.依法治国: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5.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5分,共18分)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发展起来的。(3)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简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3、为什么说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1)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2)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6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17分)试论述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依法治国的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就是要依照法律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3、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意志的体现。4、依法治国的宗旨是使社会主义民主逐步制度化、法制化。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保证。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本文标题:邓小平理论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0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