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邮储银行笔试邮储知识部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于2007年。2012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引进十家战略投资者。成立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大力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助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超过4万个,打造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微银行”等在内的全方位电子银行体系,服务覆盖广袤城乡;个人客户数量超过5亿户,服务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资产规模超过7.7万亿元,在中国银行业位居前列;资产质量良好,在中国银行业名列前茅。在英国《银行家》杂志7月1日发布的“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按2015年末总资产位居第22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继续依托网络优势,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能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致力于成为最受信赖、最具价值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本行视良好的公司治理为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秉承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理念,优化和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持续提升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本行成功引入10家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为下一步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制定了董事会秘书工作制度、高级管理层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独立董事工作规则等制度,建立起了一套内容科学、体系完备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研究了增设社会责任委员会事宜,为优化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组成,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对董事会决策的参谋支撑作用打下基础;开展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履职评价工作,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建设,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内控建设和合规管理,促进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运转。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常态”已成为财经界的热门词汇。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新常态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比实体领域更为强烈、更为复杂。在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深刻认识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叠加银行业自身面临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市场准入放松等诸多挑战,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高速发展和高盈利的时代基本告一段落,其经营发展开始步入新常态,呈现出三个显著变化。一是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近期货币政策的调控方法更加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侧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而不是过去的“大水漫灌”。同时,诸如存款偏离度考核等制度实施,金融监管环境也将日趋严格。另外,国务院发布的“43号文”已对政府融资方式进行了规范,这将对银行原有的贷款类及平台类融资业务形成抑制。二是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从现阶段来看,新常态带给商业银行最严峻的挑战就是资产质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银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今后一段时间,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两高一剩”、房地产、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承受较大压力,守住风险底线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三是业务模式发生变化。银行业属于亲周期的行业,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带来对银行信贷等金融需求的逐步下降。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差收窄以及跨市场、跨业态、跨领域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银行资金流通主渠道的地位已受到挑战。商业银行规模增长与盈利增长之间的线性关系已不复存在,单纯依赖规模扩张获取利差收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变革创新适应商业银行发展新常态新常态既是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严峻挑战,更是深度转型的战略机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现象,根本原因是竞争同质化。应该说,在新常态下,虽然压力倍增,但同时也将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加规范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要借此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形成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商业模式,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二是积极布局县域市场。我国正在迎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3.7%,但仍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在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县域地区将会产生大量的金融需求,同时派生出很多金融创新业务。相对城市地区的“红海”,竞争不充分的县域地区对商业银行而言,仍是一片“蓝海”。三是强化信息技术引领。我国已进入网络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科技创新已从支撑业务发展向引领业务发展转变,并成为商业银行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最关键、最迫切的一项战略抉择。四是重视精细化管理。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短期内必将带来存贷利差缩小。但存贷利差缩小,不等于银行收益率降低。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要保住收益率不下降,就必须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风险定价水平,增强“软实力”,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几点建议新常态下,政府不仅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为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华尔街有句俗语说:“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要将它证券化。”与发达国家规模庞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比,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无论从供给面看还是从需求面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2014年9月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就超过44万亿元。如果仅将其中的10%用来进行证券化,其规模就可以达到4.4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好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调整开辟正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前,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领域最大的挑战,主要在于银行业积聚了较高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业提供的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高达85%。在新常态下,不能再靠政府提供隐性担保的方式,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需要用市场制度对政府作用进行替代。尽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这将是打破“刚性兑付”、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互联网企业等推出的“宝宝军团”,曾一度改变了游戏规则,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冲击。其实,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优势是互联网企业无法简单复制的,互联网企业可以是一个成功的搅局者,但毕竟基因不同,企业文化迥异。互联网企业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但在实际上做着与传统金融并无根本差异的事情。以互联网思维搞金融,缺少监管必然会形成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欺诈、侵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在新常态下,互联网企业在提供融资服务时,也要将其纳入监管体系内,强调现有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并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控制好潜在的传染性风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商业银行不仅需要深刻理解“新常态”的丰富内涵,更需要充分认识“新常态”带来的各种变化。坚持创新转型发展,才能抓住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业务机遇。2月25日,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还未褪去,北京市丰台区的邮储银行数据中心大楼欢呼声一片。就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候,这座大楼里上演了一场紧张的数据大战——近4万个营业网点、4.7亿客户和12亿账户的交易信息在这里全部实时成功处理。春节期间,邮储银行金融业务系统平稳安全运行的出色表现标志着邮储银行的技术保障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邮储银行坚持“科技引领”战略,力求打造“智慧型”银行,未来在IT规划和电子银行发展方面又将如何布局?对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记者:面对春节期间高强度、大规模的业务需求,邮储银行是如何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营的?曲家文:金融稳定是国家经济安全稳定的基础。银行计算机系统作为支撑银行业务发展的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和责任非常重大。邮储银行历来高度重视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近几年,我们在运行维护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有力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2014年10月25日邮政储蓄逻辑集中工程全国上线以来,我们不断优化系统,加强安全保障,确保了逻辑集中系统的平稳运行。“双十一”当天,系统交易笔数达8640万笔,交易金额1389亿元,交易成功率99.24%,系统成功率99.85%,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成功经受住了交易高峰冲击,充分证明储蓄逻辑集中系统的健壮性及小型机集群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我们在总结以往成功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未雨绸缪,科学预估,全力以赴做好充分准备。春节期间,完成系统交易笔数约1.1亿笔,交易成功率高达99%以上,成功应对了高强度、大规模的业务量。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加强业技、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联合,成立了专门的安全保障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通畅联络机制,加强运行监控,及时发现,迅速应对。二是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组织全网系统健康大检查,严格排查隐患,提前落实整改。三是加强交易分析,准备充足资源。提前分析交易趋势,测算系统资源情况,备足系统资源,保证系统稳定。四是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处置能力。针对逻辑集中关联系统众多、关联关系复杂的情况,修订系统应急隔离方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各专业部门的紧密配合和科技条线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确保了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顺利度过春节业务高峰,广大客户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记者:据了解,您刚刚谈到的邮政储蓄系统逻辑集中工程的成功上线是邮储、乃至银行业信息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那么,此工程的圆满上线到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曲家文:2009年,邮储银行在《邮政金融IT总体规划》中确立了“在开放式平台上,以小型机集群替代大型机,构建邮储银行核心系统”的技术路线,逻辑集中工程就是这一技术路线的成功实践。从2011年6月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帷幕至2014年10月全国成功推广上线,历经三年建设、五批推广,数十轮演练。逻辑集中是对邮储银行储蓄业务的一次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是邮储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对于提升邮储银行核心竞争力、支撑和推动改革转型意义深远。同时,该工程在国内首次创新性采用小型机集群技术替代大型机,打破了国外大型机在金融基础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为银行业基础平台选型开辟了新选择。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在工程建设期间曾先后三次莅临调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邮储此举为国家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安全战略做出了有益探索,在维护金融和信息安全可靠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记者:请问邮储银行下一步的IT规划是怎样的,如何推动实施?曲家文: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邮储银行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从战略高度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构筑以现代信息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体系框架。下一步,我行将全面实施新一轮IT规划,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业务革新的深度融合,打造“体验”与“智慧”并重的“智慧型银行”。为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我们将着眼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高度重视,明确方向,抓好顶层设计。IT规划是发挥信息科技巨大作用的路线图,邮政集团公司和总行对此寄予厚望。通过新的IT规划把建设“智慧型银行”作为全行一项重要战略,在客户服务、渠道协同、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做好前瞻性规划,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完善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深度挖掘数据信息,提升信息创造价值的贡献度。通过快捷、智能地分析和挖掘海量客户与交易数据,更高效地发现客户与市场环境的细微变化,健全产品创新标准和业务服务规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推进业务流程再造、运营集中化、客户关系管理转型,实现多渠道协同,为客户体验提供智能化服务。三是搭建灵活的IT基础架构,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畅通。梳理、健全全行信息标准、产品设计规范和业务规范,为信息共享、产品创新、系统整合奠定基
本文标题:邮储银行笔试邮储知识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0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