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态建筑概论AIntroductiontoArcology捌世界城市发展十大趋势1、城市交通一体化交通布局的全面立体化和大规模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将使现代城市交通成为整个一体化服务系统。现代城市交通往往会利用海、陆、空发展地面和地上的多种交通工具,形成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如统一时间表、一票制、驻车换乘等时间和空间上的联合)给每一位市民提供完善的交通运输服务。2、城市环境园林化以人类与自然协调为宗旨的城市园林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多种要求,使城市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柏林市中心仍保留着长达6公里的森林绿化带,斯图加特市因在市区保留丘陵葡萄种植园,堪培拉有一半的土地为保护地和国家公园。3、城市管理法治化有关专家论述依法治市有四层含义。其一,城市政府是一个法人。其二,每个城市管理部门建立前必须先立法,以充分体现管理机构的法律权威性,而非行政权威性。其三,建立一整套城市管理的法规。其四,以法律形式规定相关法规的执行机构权限,从源头上杜绝职能重叠、权限架构混乱的现象。4、城市居民知识化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大都市,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至少要达到25%,本科以上的比例不少于16%。但就各项指标在国内领先的上海来说,上海目前的就业人口中,专科以上比例仅为12%,其中本科以上只占4%。在知识结构层次方面,我国城市与世界其他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捌5、城市产业服务化现代世界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变得越来越软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许多城市的服务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有的超过80%,纽约、伦敦等以工业起家的城市在1980年代,将大量的工业企业外迁,依托内河沿岸发展旅游业、服务业,使城市功能进行置换,变得更为美丽、休闲、有品味。6、中心城区再造化城市中心区被视为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专家们认为中心城区的再发展为现代城市的全面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美国城市中心区再发展被广泛应用的7个规划和发展战略是:增加步行街、改建室内购物中心、历史文物的保护、临水区域的开发、写字楼的开发、建设重大活动场所、提高交通能力。捌7、城市信息数字化现代城市以通信、计算机及信息资源网络化为基础,广泛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形成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理念与调控手段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字城市”的综合建设已经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8、社会活动国际化伴随着主要经济活动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出现了更多的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城市。这些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在全球经济、科技发展与文化交流活动中的组织与协调功能越来越突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通常都是开放度很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捌9、城市发展个性化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现代城市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只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是发展趋势。比如德国的展览名城汉诺威、印刷机械和大学城海德堡,荷兰的港口城市鹿特丹,意大利的服装名城米兰,瑞士的钟表之都洛桑等城市,都靠一两个特色产业、强势产业闻名世界。10、区域城市共生化城市发展呈现区域内所有城市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形成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都市圈甚至跨国都市圈,区域城市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捌对于城市规划的思考▶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进程中,造成其内部现代化与文明化两个核心的矛盾冲突。即物质发达与精神相对保守。▶规划节奏与强度不断加强,造成文脉传统的割裂,导致城市灵魂丧失、苍白单调,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城市的“宜居性”,我们正面临着如何将传统的“宜居性”与现代化的建设、管理、城市内部结构完美结合的挑战。▶当代城市都是以城市规划与设计为起点。生态性城市规划作为系统综合工程,应该强化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维护。▶新都市主义反对城市非人性扩张,提倡紧凑发展;将多样性视为城市活力之源,推动城市功能的混合使用;认为历史文化保护对增进社会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提出应建设宜人的适合步行的街区,唤醒人们对街道生活的感觉。捌需要一套既能满足快速性要求,又能提供多样化、多元性发展的规划方法,并且要有足够的弹性,能适应未来的变化。这是一套发展的框架,而非控制性的总图,这套框架将随着新城市的发展而不断自我调整。因此有专家称它为“学习性规划方案”而非“控制性规划方案”。这套结构框架不单要解决建筑形态和硬性的城市内部结构这类问题,还要能处理文化、社会生活、地方历史、经济发展走向、城市管理等软性问题。同时,也需要一套具有连贯性的城市设计来统筹城市的风格,在掌握了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构成城市整体环境的大小元素,如城市道路、街灯、广告牌、长椅、垃圾箱、标语牌等进行统一的设计调整,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对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捌世界城市建筑发展20世纪建筑特点1、大型化:由于城市工业化造成的人口积聚和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建筑在不断向高空生长的同时,也在向地下扩展,例如北京的京广中心地下3层、地上52层,上海的金茂大厦地下3层、地上88层,建筑的体型越来越大。2、复合化:由于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建筑空间已不再单独表现为住宅或办公室,更多地将住宅、商场、办公楼、停车场结合为一体,建筑具有了复合功能。3、智能化:由美国工业的电气化引发的智能技术,被美国纽约城市广场建筑应用后,目前已扩延到了整个建筑领域。通过计算机和其他高新技术对建筑进行控制,帮助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建筑的可靠运行,提高建筑价值。捌4、同质化:建筑材料的选用、功能的设计、室内外的环境,从厅堂灯光布置到居室房间分隔,千篇一律。建设变成公式,整个城市规整而又单调,小区内的建筑越来越雷同,小区之间也越来越相像,个性被共性所湮灭。5、抽象化: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影响,建筑的内涵变得更加费解,建筑的外观已不能完全展现其具有的功能。为区分建筑的空间场所,表达建筑的用途和功能,只能借助于一些符号对建筑进行空间定位,来恢复建筑的环境秩序。捌21世纪建筑趋势l、知识性:信息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流动性特点,使得人们不出门而晓天下,因此要求建筑必须具有更多的知识内涵。建筑所含的信息量、所拥有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建筑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价格走向。2、情感性:由于生产的高效、生活的集中和竞争的压力,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从物质享受变为对精神愉悦的追求,美学、生态学、心理学、住宅社会学、人体工效学、行为学等多种学科将在建筑中得到体现,建筑文化与情感相互融合。3、技术性:高新技术作为建筑的内在品质,在建筑的各个领域大显其能,它的实质是通过数据的传播、转换和控制来实施完成建筑物的各项预定功能。技术密集型大楼成为21世纪建筑的象征,更多的工业文明将在建筑中得到体现。捌4、多元性:人类与自然、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国际趋势与本国国情相互融合互补,各种理论争鸣,建筑创作将更具理性,不再盲从于某一学派,各种风格的建筑随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而广泛存在,个性建筑将得到突出和体现。5、生态性:环境保护是21世纪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节约能源的重视,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各类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建筑将更加受到大众青睐。捌天津未来城市建筑走向天津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城市的开发和开放,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城市建筑应体现出多样化、现代化、高科技化的特点,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紧跟时代潮流,突出时代感和创造性,形成历史建筑与新建建筑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的城市建筑风貌。应该更加关注规划设计,注重城市规划与设计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在近十年将依旧向城市集中,但在适当的时机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三十年后,城市中心复兴,人口将再次出现向中心区集中的趋势。天津是中国北方少数移民城市和平民城市及消费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与其它城市迥然不同的形态和文化内涵。古代的天津是按照儒家文化精神设计和营建的,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移民城市随意、实用的特点,包容有多元文化的成份。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应是一个对生活方式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应体现以人为本,注重节能,环境优先,智能高效,提供合理的、人性的空间,并赋予其现代精神、人性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应与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应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创作留出空间。总体设计的技术层面上首先应功能分布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要恰当;其次交通道路规划系统应明确;第三,要以多种方式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捌居住区建设是城市设计的主体,应创造合理、健康、灵活、舒适、安全、个性化的居住空间。住宅户型应满足潜伏设计的要求,“人性化”、“个性化”空间需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此外公共空间成为住宅设计的重点,无障碍设计成为完善设计的必要条件。居住区环境设计经历了从“集中绿地+组团绿地”到“均好性设计”,从“仿中西园林”到“生态小区”,从“公园”到“家园”的过程。环境决不单指绿化景观,它应该包括自然、社会和物质环境三方面。自然环境强调生态性,社会环境突出文化性,物质环境提倡功效性。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具备生态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休闲活动功能,追求原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一个有活力的居住区,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规划、建筑、环境、室内设计之中。捌天津的建筑创作,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准确的定位。在今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立足於人多、地少、底子薄。应该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标准。首先要确立城市的自信。什么是国际水准,什么是与国际接轨,不是用发达国家的价值观、美学观来评价我们的建筑。重要的是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我们不能盲目跟发达国家比高比大,宁肯多一些柯利亚,少一些盖瑞。改革开放20年,与外部世界交流增多,对於中国的建筑创作有很大促进,有助於中国建筑师水平的提高,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我们对於引进的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和建筑技术都必须有一个分析,现在引进的一些技术和观念不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一些境外建筑师把资源浪费型的建筑引入中国,就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适合发展的需要。捌
本文标题:生态建筑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