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辽宁省丹东市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
1辽宁省丹东市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脉络。过程方法: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2、联系语境,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人类南极探险的图片资料)同学们,设立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但隐藏在这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却是那样撼人心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故事,走进历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茨威斯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三、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学生轻声诵读全文后,初步感知情节。2、学生快速默读,自选角度,概括本文:从记叙内容看,是写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传记。从抒发情感看,是倾注作者真情,赞颂之情融入字里行间的传记。从行文顺序看,是以时间变化为经、地点转移为纬,层次清晰的传记。从形象塑造看,是斯科特、埃文斯、奥茨等群星闪耀、人物栩栩如生的集体传记。2从氛围渲染看,是笼罩悲壮色彩,给人巨大精神震撼的传记。从语言表达看,是文学味浓,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四、畅谈阅读感受:1、.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感受或心情吗?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如:震撼、崇敬、钦佩……(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此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2寻找文中最让人激动难忘的细节,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五、作业:课后练习二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小组交流预习作业,讨论、发言、教师小结。二、研读赏析:1、自由品读——多角度与作品对话文中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呈现,渲染了探险的悲壮,颂扬着英雄的伟大。深入作品情感和内涵,还需细细品读。在品读中再现人物形象,触摸人物心灵,感受作者挚情。(用情朗读第2、6、7、9、10、11、12、13、14段)2、深入评说,探究主旨(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明确:首先斯科特他们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南极探险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坚毅、执著、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归途中与死亡抗争,是何其悲壮、何其豪气冲天。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生命,奥茨独自走向茫茫风雪去迎接死神只为减轻队员负担即是撼人心魄的例证。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同伴亲友的一片挚爱之情正是支撑他们英勇行为的强大动力之一,斯科特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斯科特还具有令人敬佩的诚信风度,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人格的高尚,令人敬佩。(2)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的?(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明确: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3)结合课文对比体会:题目“悲”与“伟大”的内容。(用“悲在,而伟大”表述)如: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伟大。3悲在失去朋友亲人,而无私的爱伟大。三、课堂小结: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的确,一向以来,我们把记忆空间留给了那鲜花、掌声相伴的成功者。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并将他的事迹与其他叙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共同收录在一本叫《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集子里,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胜利与失败的定义的思考。斯科特南极探险壮丽毁灭,但给人震撼和启迪,那是因为他的无比高尚的心灵。所以,我们能更深刻理解“伟大”的含义,尽管故事是悲剧。四、作业: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待成败?请动笔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500字读后感)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孤独之悲世人之悲赤子之心精诚团结诚实守信坦然乐观超越极限悲——对立统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学生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4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3、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4、本课堂在生成教学中,教师准备可以更充沛。如:学生提出了标点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极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或批判看问题的好机会。但因一方面平常在教学中标点知识储备不扎实,一方面我的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一个好问题没有当场给予好答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本文标题:辽宁省丹东市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3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