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近30年我国两大医学情报期刊载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1近30年我国两大医学情报期刊载文作者的统计分析杜化荣刘岩李小涛刘亚民[摘要]以《医学信息学杂志》和《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的刊发论文的作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两刊作者队伍基本情况。两刊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医学图书馆和医学情报研究机构,高产作者大多涉及医学图书情报的多个研究方向,有自己的研究特色;两刊作者的学术创造期一般持续20年,高产峰期约在10年左右;作者合作程度在逐年增强,但仍处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刊是我国医学图书情报界成果发布与学术交流最重要的论文刊发平台。[关键词]医学情报;期刊;作者;学术论文TheanalysisontheacademicpublicationsauthorsofthetwomedicalintelligenceperiodicalsofChinaoverthelastthreedecadesDuHua-rongLiuYanLiXiao-taoLiuYa-min(TheIntelligenceResearchRoom,MedicalHealthand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InstituteofShandongprovince,Jinan,250062,P.R.China)[Abstract]Basedontheauthorsfromthepaperspublishedin“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and“ChineseJournalofMedical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thepaperstatisticallyanalyzedonthebasicdataofthetwojournal’sauthor-team.Themostofthetwojournal’sauthorscamefrommedicallibraryandmedicalintelligenceinstitute.Themostofhigh-producedauthors’researchfieldswerebroadandalsoremarkablyfortheirownresearchcharacteristics.Theacademiccreativeperiodofthetwojournal’sauthorsusuallylastedfor20yearsandthecreativepeaktimeonlyin10years.Theratesofco-authoredwerestillinlowerleveleventhoughitwasrisingyearbyyear.Theresultsshowedthatthetwojournalsarethemostimportantplatformoftheacademicpublicationsreleasingandexchanginginthefieldofmedicallibraryandintelligence.[Keywords]MedicalIntelligence;Journal;Author;AcademicPublications[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委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WT0101)[作者单位]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情报研究室,山东济南250062[作者简介]杜化荣(1986-),男,山东济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通讯作者]刘岩(1962-),男,山东莒南人,医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jnliuyan@163.com。2为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医学情报研究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们在对《医学信息学杂志》和《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以下简称“两刊”)近30年间发表论文的研究热点和不同时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1],对其论文作者、作者单位、作者的研究主题及其不同时期的作者活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我国医学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队伍、学术建树及其变化规律有一个大概地了解,为我国医学图书情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参考借鉴。1资料和方法1.1数据来源本文利用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文献检索平台提供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于2009年7月以“刊名”为检索途径,检索两刊自1980年(《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自1991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间刊发的全部载文(1980年至1982年的数据来自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1.2数据处理通过使用SinoMed自定义套录参数,套录“标题”、“著者”、“著者单位”、“刊名”“出版日期”、“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等数据项,再将套录的txt文本进行格式调整,去掉空格和段落标记,然后导入到Excel表中,利用武汉大学ROST词频统计软件对作者、单位等字段进行统计分析。2研究结果2.1第一作者及其发文量根据标题和摘要排除年度索引、稿约、会议、动态、新闻等非研究性文献后,获得两刊研究论文7117篇,共有作者4976位,其中第一作者3209位。将全部文献数据按1990年及之前、1991-2000、2001年及之后划分为三个阶段[2]。在第一阶段,由于《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尚未创刊,《医学情报工作》杂志11年间共发表论文835篇,实有作者488位,其中第一作者458位。1991年《医学图书馆通讯》(《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前身)创刊,此后至2000年这10年间,两刊共刊发文献3006篇,涉及作者2436位,其中第一作者1569位。2001-2008年两刊共有3276篇研究论文,涉及作者3073位,其中第一作者1815位。对第一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近30年两刊累计发文量最多的20位作者、各时段两刊发文量最多的20位作者及其发文量结果详见表1和表2。表1近30年在两刊发文量最多的20位作者及其发文量表(单位:篇)序号第一作者A-两刊各时段及总发文量B-各类期刊发文总量百分比(A/B×100)%1980-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8年合计31许培扬92010394881.252秦惠基12251387749.353夏旭0287356553.854熊第志5232304862.505陈界41012265052.006尚武0221234254.767杨文兰7151233271.888杜云祥01111224055.009蔡汾岚7111192382.6110娄人树5140192190.4811甄保社02161818100.0012张明伟0117183551.4313杨兴菊0612182572.0014罗书练07111810117.8215刘传和0611172470.8316王秀平079161888.8917郭世远5101163941.0318马智1132162955.1719李丹亚862162759.2620王伟2104162466.67合计6523714144378656.36表2不同时间段两刊发文量最多的前20位作者及其发文量表(单位:篇)序号1980-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8年作者发文量作者发文量作者发文量1秦惠基12夏旭28尚武212许培扬9秦惠基25甄保社163高昌烈9熊第志23陈界124黄明8许培扬20杨兴菊125李丹亚8杨文兰15刘传和116蔡汾岚7娄人树14罗书练117李思翘7马智13杜云祥118张燮泉7陈志才11张士靖119宋世华7张明伟11余恩琳1010杨文兰7杜云祥11崔雷1011傅爱民6蔡汾岚11许培扬1012徐身新6陈界10杨华1013张宝琢6冯艳娟10何玮1014于双成6王伟10郝俊勤1015张荃6郭世远10王玉华916李健康6江燕生10闫蓓917何达埙6顾萍10罗娟918叶铭5林万莲9王秀平919张虎林5吴景汾9张晗920娄人树5汤世海9韩玲革84合计――138――269――2182.2作者与作者单位根据单位工作性质,本文将所有作者所在单位分为七种类型,7117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类型及其发文量结果是:来自各类图书馆的作者发文量最多,共计4044篇,占56.82%;医学情报研究机构的作者发表论文1283篇,占18.03%;高等院校的医学信息及相关院系(不包括已划归图书馆类的高校图书馆)教学人员发表文献697篇,占9.79%;来自各级各类医院的作者发表文献592篇,占8.32%;医学情报研究机构以外的医学科研院所作者发表论文206篇,独立编辑出版机构人员发表论文132篇,其他单位作者发文163篇,各占2.89%、1.85%和2.29%。进一步对来自图书馆类的作者单位再作进一步分析,结果为:高校图书馆的作者发文2616篇,占64.69%;医院图书馆的作者发文837篇,占20.70%;军警系统医学图书馆的作者发文358篇,占8.85%;其他图书馆作者233篇,占5.76%。2.3作者与研究主题本研究根据高频关键词的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将两刊7117篇文献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两大研究领域和五大热点研究主题[1]。本文分别对各热点研究主题(将与图书馆有关的两热点研究主题合并为一个统计)发表文献最多的前20位第一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结果详见表3。表3各热点研究主题领域高产作者及其文献量(单位:篇)序号医学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医学期刊与文献计量医学文献及情报检索医学情报与情报服务作者发文量作者发文量作者发文量作者发文量1尚武18熊第志10许培扬12秦惠基232蔡汾岚14陈子玲8李丹亚10马智93杨兴菊13郭世远8陈界9徐身新84杜云祥12罗书练7张明伟8夏旭85刘冰10赵瑞芹7夏旭8杨文兰76王芳10张揆一7李健康7叶欣77熊第志9杜云祥7余恩琳7张宝琢68朱惠明8刘树春7张士靖7张虎林69汤世海8侯锡花6李晓玲6李双官610王国庆8李健康5张晗6罗书练511郝俊勤8张明伟5方平6陈汉祥512崔清法8于清涛5戎文慧5熊第志513陈界8高秋萍5冯艳娟5张文华514廉立军7娄人树5宋世华5王伟515王淑秀7杨文兰5娄人树5徐健国5516梁芳7许培扬4王秀平5郑受钿517娄人树7傅杰青4吴景汾5潘民德518闫蓓7郝明4刘传和5王汝宽419马红月7涂启建4周潇洒5王青420刘传和7翁淳光4张长生5余金牛43讨论3.1我国医学图书情报人才的成长得益于两刊提供的成果发布与学术交流平台《医学信息学杂志》(原名为《医学情报工作》,2006年更名)创刊于1979年,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国内最早的医学情报学专业学术期刊,“从诞生起就努力代表和提高我国医学信息研究水平,促进我国医学信息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该领域重要的学术刊物[3]”。《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原名为《医学图书馆通讯》,2000年更名为《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2年起使用现名)创刊于1991年,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主办的医学图书情报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指定会刊,“已办成在国内医学图书情报界有影响的专业学术刊物[4]”。可以说,两刊是国内医学情报学人普遍认可的医学情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专业学术期刊。综合近30年的文献数据分析,近30年在两刊累计发文量最多的20位第一作者中,许培扬、秦惠基、夏旭、熊第志4人是在两刊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年均发表文献都在1篇以上。陈界、尚武等另外16位专家在两刊发文量也在16篇及以上,成为两刊发文量最多的前20位作者。他们共在两刊发表论文443篇,占其同期在各类期刊发表的全部文献量(786篇)的56.36%,作者个人构成比最低为17.82%(18/101,罗书练,),最高为100%(18/18,甄保社)。20位作者中有12位作者该值在均值之上,其中有5位作者的构成比超过80%。这一数据表明,两刊是我国医学图书情报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为我国医学图书情报人才的成长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3.2两刊作者的学术创造期一般持续20年,高产峰期约在10年左右综合表1和表2的
本文标题:近30年我国两大医学情报期刊载文作者的统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5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