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840年-1919年)
第1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年级高三学科历史编稿老师王凤侠课程标题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840年-1919年)一校林卉二校张琦锋审核樊金铃一、考点突破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二、重难点提示1.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比较异同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斗争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革命政权太平天国政权,定都南京中华民国,定都南京相同点斗争目标推翻清朝统治斗争形式武装斗争革命结果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发展特点(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3)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因素阻碍因素(1)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稀缺、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思想观念浓厚。(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最主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战争与革命不断,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因素(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3)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民族(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第2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工业的历史地位(2)政治: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4.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及特点(1)历程:学习器物(林、魏开眼看世界,停留在思想层面;洋务运动付诸实践)——制度变革(维新派:君主立宪主张;革命派:民主共和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并成为改造中国的武器)(2)特点:渐进性、由浅入深、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由表及里等。5.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6.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三、考情分析1.政治史部分是高考重点,题型涉及大题,内容侧重于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战争: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辛亥革命。2.经济史部分本部分内容从题型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并重,内容侧重三方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本部分内容的命题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体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与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挂钩。3.文化史部分: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一、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鸦片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直接原因: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2)经过:1840年~1842年(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3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英法以“修约”讹诈遭拒绝为机会,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2)经过: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结果:签订《天津条约》(1858俄美英法)、《北京条约》(1860英法俄)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三)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1851年~1864年)1.过程金田起义(1851年)——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53年,南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东征——军事全盛;天京变乱——转折;天京失陷——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内容①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③理想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评价①革命性: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现实,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③落后性: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3.《资政新篇》(1)提出:1859年,洪仁玕。(2)内容:(政治)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教育)开设新式学堂。(3)评价①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②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③《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未能实行。(四)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第4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制订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②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以此挑起侵华战争。(2)经过:1894~1895年,爱国军民反抗。黄海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以清军惨败而结束。(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背景①根本目的:瓜分中国。②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2)经过: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3)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简表条约名称时间内容《南京条约》1842年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南京条约》附件)1843年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6年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款;可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北京条约》1860年《天津条约》有效;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赔款。《马关条约》1895年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辛丑条约》1901年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天津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第5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五)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清朝统治危机严重(“新政”和“预备立宪”)(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思想准备)(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组织准备)(6)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军事准备)(7)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直接原因)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①时间,地点:1905年8月,日本东京。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③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④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光复武汉三镇。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4.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都城(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中华民国)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①内容:国家的权力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归国民全体所有、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否定君主专制)、国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权的组织形式(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②目的: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④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6.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历史功绩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主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②思想上: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2)表现:①“纺”与“织”分离;②“织”与“耕”分离;③农产品日趋商品化。(3)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第6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2)含义: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内容:①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②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建新式学堂(同文馆),派遣留学生。(5)破产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6)影响:①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②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最深远影响);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④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见表格)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资本主义的侵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派对民办企业的诱导。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①民族资产阶级诞生;②进一步冲击了自然经济,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了瓦解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③为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客观推动及收回利权运动的刺激。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②由沿海向内地的扩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840年-1919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5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