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试卷第1页,总5页2011-2012学年精忠中学学校月考卷1.《史记·商君列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上文体现的思想是()A.严刑峻法治国B.肯定社会变革C.激进功利主义D.主张君主集权2.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①秦孝公的大力支持②商鞅坚毅审慎的改革精神③变法措施全面,执行有力④变法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4.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政治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5.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6.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相比,相同点是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仟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涉及商鞅变法的措施有()①推行县制②废除井田制③统一度量衡④重农抑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④8.最能揭示“废井田,开阡陌”本质的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9.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共有的是①因信称义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③简化教会仪式④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试卷第2页,总5页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11.“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①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②否定基督教③废除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④反对专制王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13.右图是16世纪的著名画作《路德焚烧教皇令》。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重要信息是A.路德主张“因行称义”说B.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萌芽C.宗教改革旨在推翻天主教D.路德反对天主教思想禁锢14.对下图所反映的俄国社会发展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奴生活悲惨B.农奴制的落后C.没有蒸汽动力D.工业发展落后1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16.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17.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试卷第3页,总5页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A.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18.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B.实施西方的法律制度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19.1861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主要依据是A.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的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C.改革是进步文学家推动的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0.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2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22.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谊。”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23.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份报纸是A.《时务报》B.《民报》C.《申报》D.《新青年》24.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25.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最恰当的是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6.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内容不包括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设立译书局D.废除科举考试27.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A.改革了一些旧制度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试卷第4页,总5页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题型注释)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二:观察下列三幅图: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2分)(2)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3)阅读材料三,其观点是否正确?试分析其原因。(5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中国全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试卷第5页,总5页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4分)(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3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1页,总2页参考答案1.B【解析】略2.D【解析】略3.B【解析】略4.C【解析】略5.B【解析】略6.C【解析】略7.A【解析】略8.D【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奠定封建经济基础的最有效措施。9.B【解析】略10.A【解析】略11.D【解析】略【答案】B【解析】略13.D【解析】该画反映的路德的宗教改革,他是反对而不是推翻天主教,A、B本身就错误。14.B【解析】略15.C【解析】略16.B【解析】略17.C【解析】略18.C【解析】略19.D【解析】略20.D【解析】略21.C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2页,总2页【解析】略22.B【解析】略23.A【解析】略24.C【解析】略25.C【解析】略26.D【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内容。本题的A、C两项较容易判断,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关键是对B、D两项的判断。戊戌变法只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而不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一制度的废除直至1905年才完成。27.B【解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A、C、D项也就失去了意义;但其思想启蒙作用,依然存在;故选B。28.(1)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2分)(2)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4分)(3)正确。(1分)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4分)(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致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4分)【解析】略29.(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4分)(2)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4分任答两点即可)【解析】略30.(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
本文标题:选修1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6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