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四讲义第1页共13页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规律(十八字诀)①定阶段。即确定历史人物所处的时空范围,认清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即理清该人物与他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②看阶级。一般来说,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会深深地打上本阶级的烙印,受自己阶级利益的左右。③定标准。通常我们把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判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根本标准。当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还有道德标准、价值观标准等等,但这些都应当从属于前面的两条根本性标准。④忌极端。人无完人。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全面。⑤重民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民而不是少数英雄人物。历史上有作为的英雄人物是时势造就的。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的发展。⑥据活动。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什么?不是名家观点,不是权威高见,而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解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而这里所说的“史”就是指历史人物的基本活动。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①两分法。即一分为二,就是既讲功绩,也讲局限或过错,二者有机结合,最后再指出什么是其主流。比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②阶段法。就是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分阶段进行评述,然后再适当进行总评。比如,对毛泽东的评价就可以这样去进行:将其一身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功绩卓著,晚年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但纵观一生其功绩是主要的。③侧面解剖法。把历史人物一生的活动分成不同的侧面,分角度进行剖析和评价。比如,对孔子评价就可以这样进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学者和政治家。④纵横坐标法。将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范围中去考察。比如对康熙帝的评价我们就可以这样去进行:从纵向即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看,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可以说无愧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但是从横向即同时代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康熙帝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缺少敏感的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重要的历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此他对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挨打又负有一定的责任。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四讲义第2页共13页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框架:建立:秦始皇(建立、巩固措施、暴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唐太宗(贞观之治)捍卫:康熙帝(对内、对外)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标要求: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4.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一、秦始皇的历史贡献1、秦统一六国(1)统一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顺应潮流(最主要原因)③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广纳贤士、远交近攻)(2)过程:前230年,灭韩…离间计灭赵…水淹灭魏…强攻灭楚…灭燕…前221年,灭齐,完成统一大业。(3)评价: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中央:首创皇帝制度措施设三公九卿制(1)政治上:地方: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国家分裂)影响: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措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军事上: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意义:扩大了帝国的疆域,巩固了国防,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四讲义第3页共13页措施:统一度量衡、货币(3)经济上:意义:促进经济交流发展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4)文化上:统一思想:焚书坑儒——思想控制、摧残文化(5)交通上:修筑驰道、人工渠道(灵渠)二、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1)焚书坑儒,严格控制思想文化。(2)长期征战、大兴土木(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兵役、徭役、赋税繁重。(3)实行暴政,严刑酷法,穷奢极欲。2、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激起人民不断反抗,导致秦朝短期而亡三、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帝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统治残暴的皇帝。秦始皇“功在统一”,“罪在专制”,但两者相比,历史功绩是主流。1、功:①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结束了混乱局面,满足了人民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推行统一文字、货币等政策,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④修筑长城对安定北方边郡、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2、过:①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兴土木),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的激化③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最终导致秦短期而亡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四讲义第4页共13页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一、“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年)1、概况:⑴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对少数民族采取战而后和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⑵主要表现:统治过程中,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2、“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⑴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⑵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⑶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⑷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人才济济。(5)民族关系:开明(6)对外关系:友好、开放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策略采取“”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东突厥设置: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西突厥: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管辖西域。吐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步辇图)评价①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民族团结,政权巩固,国家统一;②有利于民族融合;③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三、晚年的反省:撰写《帝范》,反省自己的过失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四讲义第5页共13页四、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④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楷模,并对以后历朝治国策略产生深远影响。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标要求:1.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一、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1、稳定朝廷秩序:康熙帝智擒鳌拜,总揽大权2、西南:平定三藩之乱(1)问题:“三藩”割据,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三藩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掌握重兵,割据称雄。(2)解决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下令撤藩,亲自指挥,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3)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巩固统一3、东南:收复台湾(1)问题: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2)解决措施:任用施琅为将,迫使郑克塽投降,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3)意义: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且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1)问题: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笼络西藏,进兵青海。漠北喀尔喀蒙古(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引兵内犯。(2)解决措施:出兵平叛,康熙帝以“除恶务尽”的气魄,深入大漠,三次御驾亲征,先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四讲义第6页共13页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自杀,平叛胜利。(3)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5、缓和民族矛盾(1)缓和满汉矛盾: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表现:①多伦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②在蒙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意义: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目的。6、东北: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1)军事上:组织两次之战。(2)外交上: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性质: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意义:两国平等协商而签订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清朝第一次使用了“”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称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二、评价康熙帝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消极:延误了中国历史进程,给近代中国留下沉重的包袱。经济上固守小农经济,限制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外交上,轻视西方,实行闭关锁国,未能紧跟世界潮流。总评:康熙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观点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一、追求礼乐的一生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四讲义第7页共13页1、少年时代:学习礼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因:(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2、中年时代:传播礼乐——创办私学,广收学生,传承仁和礼。3、老年时代:①实践礼乐——官:鲁—中督宰——司寇。②宣传礼乐——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4、晚年时代:传承礼乐——孔子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二、开创儒家思想(春秋)1.背景:①春秋是向转变时期,“礼崩乐坏”。②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2.目的: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改善人际关系3、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礼(孔子思想的目标)——礼是政治概念....⑴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
本文标题: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6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