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学心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加者,是全部学习活动的主体。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呢?我觉得: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水平状况,创设符合、适应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才能达到这个教学的目的。一、以目的教育诱发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结合实际,锲而不舍地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教育,使他们明确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提出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或通过生活实例,让其明确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和培养出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利息”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计算存款单上的利息。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好的成绩。二、以情感作用强化兴趣和信心教学过程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2学怎样才能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呢?1.乐学的基础——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首要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喜爱老师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这要求老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处处关心学生,做学生的“亦师亦友”,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偏爱一部分人,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2.前进的动力——教师正确的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流露出的极大的满足感。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这学期从村校转来一个学生,他上期的期末成绩只有25分,在第一节数学课上,我见他坐得比较端正,就有意地表扬了一下,他坐得更好了,并多次高举小手想要回答问题。结果,第一节数学课的课堂作业就做全对了。为此,在第二节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夸奖他:“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过去的成绩不好,但是,你昨天的表现证明,你的成绩会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从此,他每一节数学课都有积极的表现。现在快一学期了,他的每一次数学检测都能及格,甚至达到了八十几分。真没想到,我的一句赞赏的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轻易说3“错”,不轻易批评学生,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最好的激励——获得成功学习成功并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怎样使学生获得成功呢?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获得经过自己努力而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去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曾经有一个学生,他的数学很差,我在课堂上把回答最简单的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他往往也能答对,然后我逐渐给他加大问题的难度,久而久之,他对数学有兴趣了,成绩也大幅度上升。三、以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先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想“分数会有什么基本性质?”学生饶有兴趣地作出猜想后,提出“你的猜想对吗?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很自然也很4积极地思考和寻找验证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问题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四、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只有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主动学的情绪体验。如果教师老用传统的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引入:“嘀嗒,嘀嗒,铛,铛,铛;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要求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设置情境为:工人叔叔要在晏家的街道上安装100盏路灯,第一天安装了30盏,这时还剩多少盏?第二天又安装了35盏,现在还剩多少盏?学生很快地说出;100-30=70(盏)70-35=35(盏)。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第二种解法设置情境为:工人叔叔5第一天安装了30盏,第二天又安装了35盏,两天一共安装了多少盏?工人叔叔要安装100盏路灯,还应该安装多少盏?列式是:30+35=65(盏),100-65=35(盏)。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五、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往往比正常条件下能更加努力学习。因为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教学中可以组织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谁最细心”等小竞赛,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将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6“我爱学”,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晏家街道中心校何键7
本文标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7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