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让日本敬畏中国,让我们敬畏历史
让日本敬畏中国,让我们敬畏历史当中日建交40年和918事变81周年相遇在此时,原本按照惯例该营造的“友好”气氛已然失去支点,而历史则为现实情绪增加“助燃剂”。从靖国神社到钓鱼岛,我们能够清晰感到日本内心的优越感和有恃无恐。此次钓鱼岛争端必将成为审视中日关系的新起点。美日和日俄的历史表明,重塑日本对中国的敬畏,不是情感的话题,而是现实的需要。918是我们耻辱的历史,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赢得别人的敬畏,需要从我们敬畏历史开始。因为历史不仅留下了伤痕,更已展示出我们落后的原因和如何获得尊重的道路。自省是敬畏的起点。敬畏来自于实力,战争只是实力表达的一种方式。而事实上,每个国人在每天都在为国家实力的积累和获得别人的敬畏加分或减分。是的,还是那句话,我们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日本民族特性:服力不服理,只向强者低头1944年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1946年,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菊与刀》出版。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新加坡前总理、资政李光耀曾经这样评论日本: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论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这种民族特性决定了这个民族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服力不服理的原则,大唐强则臣服于大唐,美国狠则唯美国马首是瞻。对于这样的民族和国家,只有让它敬畏,才能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上掌握主动。而日本对中国的敬畏,早从甲午战争之后就已荡然无存。赢得他国敬畏只能靠实力说话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朝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据统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财物,总计约合库平银3.6亿两,折合日币5.1亿元,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3.4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6.4倍。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队1天占领沈阳,不到半年占领东北全境……尽管二战日本战败,但是侵华战争时面对中国军队势如破竹的情形相信会让很多日本人颇感自豪地追忆。这种情形下,他们会对手下败将心存敬畏吗?靠什么赢得敬畏?答案只有一个:实力。同样和日本有岛屿领土争端的俄罗斯,其领导人登上有争议的“北方四岛”时,日本不敢出动力量阻止、抓扣,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要这四座有争议的岛屿,而是实力不济,不敢将矛盾激化。而在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沙俄同满清政府一样,败于日本,但是革了沙俄命的前苏联、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都有着超级大国一般的实力。尽管日本身后有美国撑腰,但是对俄国人的实力也不得不敬畏。对于《环球时报》9月12日曾发表社论《莫再幻想友好,认真对付日本》,社论指出:“中日友好的后来这些年,日本没少给中国添麻烦。当我们真将它设为对手之后,未来的麻烦未必就会更多。相反,日本被美国占领后的表现以及它的对俄表现都显示,这是个欺软怕硬的国家。美俄都在战场上击败过它,余威尚在。中国已无法重复美俄的对日历史,但中国也必须以某种形式给日本一次完整的教训,彻底扭转它自明治维新以来对中国的蔑视。中国在快速发展中,我们需要把力量攒足,并在某个冲突点上充分对日展示出来,重塑它对中华力量的敬畏。只有这之后的日本才会认真改变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那时的中日友好或许才能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如果顺利的话,大约需要30年左右。也就是说,今天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日本对中国完全有别于今天的脸色。睦邻友好是好政策,但它不是求出来、哄出来、让出来的。把日本当对手,比对它讲‘一衣带水’更有利于让它清醒。对中国来说,这也是对民意的契合。”网传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话:“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赢得他国的尊重必需要靠实力上的绝对优势,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民素质、国家意志等各种因素形成的综合国力才是保障,而提高综合国力不是靠发泄情绪而是要靠踏踏实实地进步发展。918事变至今已有81年。被侵略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耻辱与痛恨,而更应该让我们看到自强的道路。诚如一位学者所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一路走来的全部历史,应该深怀敬畏,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记忆中,必然既有辉煌与荣光,崛起与成功,也有劫难与耻辱,沉沦与失败。然而,无论是非成败,无论盛衰荣辱,对一个自信的民族与成熟的国家来说,只要正视与善待,不管何种历史记忆,都是一笔无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本文标题:让日本敬畏中国,让我们敬畏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7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