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通化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7日在通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田玉林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是我市经历重大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咬定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妥善处置涉及发展稳定的大事难事,全力推进通化老工业基地振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谐稳定普结硕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18%;全口径财政收入61.7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4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5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4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8%;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2%。节能减排完成了省下达任务。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连续五年开展了“项目建设年”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00亿元,比“十五”时期净增2006亿元,年均增长48.4%。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1878项、亿元以上项目416项,工业项目投资比重达到50.4%。100万吨冷轧、40万吨硅钢、3000公斤人胰岛素、45万吨特优级食用酒精、20万吨啤酒、500千伏输变电、200兆瓦热电联产等301项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通沈高速公路、市区绕越线暨单塔斜拉桥竣工通车。建成高速公路118公里,新增干线公路509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568公里。积极争取扩大内需政策支持,396个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争取资金26.6亿元。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16.1:46.3:37.6调整到11:52.8:36.2。粮食产量达到35亿斤阶段性水平,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5%和8%,农产品加工量达到20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94户、新增412户。医药、冶金、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240亿元、135亿元,是2005年的4.1倍、2.2倍、7.6倍。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技改投资完成659亿元,新产品实现产值365.5亿元,分别是“十五”的6.6倍、4.6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8户。新创中国驰名商标5件。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欧亚购物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成运营。实施旅游建设项目120项,旅游收入是2005年的3.7倍。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6.3%,实缴税金年均增长33.1%。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理顺了市对区的财政管理体制。妥善解决了150多户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土地流转、粮食流通、农业保险等农村改革取得新成效。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完成,70.8万公顷林地确权到户。收储土地1768公顷,招拍挂出让1282公顷。吉林银行通化分行挂牌营业,小额贷款公司运营28家。新增上市公司3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75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000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户,香港华润、江苏高力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通化。通化经济开发区和7个县(市、区)开发区基本形成规模。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市区累计投入资金131亿元,实施了50多项城建工程。拆迁棚户区310万平方米,开工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规模达到1280万平方米。解决了城区周边12.9万人吃水和2.3万户居民用气问题。完成了玉带河改造工程。新增绿地172万平方米,建设和改造了155条主次街路和倚江园、沿江景观带、玉皇山公园等9个广场、公园。提升了滨江沿河、城区街路的亮化水平,路灯总数超过3.5万盏。江南新区有序开发,城市空间框架已经拉开。实施了一批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工程,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8481项,全面实施“清洁文明”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修建主要江河堤防65公里。植树造林150万亩、封山育林140万亩,实现了连续5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78项,建成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27家,授权专利899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新建和改造校舍77万平方米,中小学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组建了通化技师学院,完成了职教园区一期工程。艺术创作获国家和省级奖项68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全面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104个、30万平方米,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服务和医疗救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获省级以上金牌410枚。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长足发展。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地震监测和军民共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文明和谐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五”期末的8807元提高到16700元,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327元提高到6152元,年均增长13.1%;职工平均工资由12185元提高到22000元,年均增长1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至28.5和23.5平方米。住房公积金缴存年均增长36%。城镇新增就业29.4万人,新增社会保险参保103.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1127元,接近翻一番。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7%,百万农民看病就医得到基本保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年均救助困难群众16.7万人。实施“六路安居”工程,改善了13.1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11处,55.7万农村人口受益。“十一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企业上市数量位列全省前茅,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被命名为中国通化葡萄酒城、中国医药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百佳投资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最具人文情怀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认定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人参产业基地、中国松花砚之乡、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等殊荣。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市上下攻坚克难,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0.7%,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增长37.6%,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序靠前。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在建和新建项目数量分别增长22.1%、26.4%,项目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谋划启动了“千亿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千万吨级新型钢铁基地两个结构调整项目,5万吨金属镁合金及深加工、12万吨家电彩涂板、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人参交易中心等203项超亿元项目相继开工,百万吨熟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恒坤家居博览购物中心建成运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0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600项,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300万吨精品钢、湾湾川生态新城等大项目成功签约。保利、华能等大型央企进入通化。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正式揭牌。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园区。通丹经济带列入省“十二五”规划。成功承办了东北东部(12+1)圆桌会议,区域合作、开发开放迈出实质性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工业化水平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8%,利润增长1.4倍。实施工业产业跃升计划,医药、冶金、食品等八大产业产值增长30.1%。启动工业“五个百”工程,百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百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百个投产达效项目实现产值67亿元,重点扶持的百户企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户。通钢与首钢实现重组,67个兴钢项目竣工投产。东宝、华夏等企业的域外合作重组成功实施。建立了出口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钢材出口基地和果仁出口基地。国家石油机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投入运行。组建了企业融资和土地收储两个平台。争取国家开行、招商银行授信额度120亿元。双龙化工在深交所上市,金宝药业和万家福食品在天津股权交易所融资挂牌。狠抓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通丹、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建设快速推进,营抚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通靖高速公路即将开工,通长高速公路可研上报交通部、国家发改委,通集高速公路通过省审批,通化机场开工,通化陆港奠基。改造市区棚户区及危旧房113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改造老旧楼237栋、陈旧管网80公里,撤并小锅炉31座,建筑节能和热计量改造100余万平方米,拆除仓房和危违建筑3911处。完成了集中供热三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109条道路和3座桥面完成升级改造,跨江人行景观桥、滨江东路佐安河口至张家大桥段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新华大街等3条精品街和绿化美化亮化、江南公园等工程如期竣工。解决了3万人全天用水问题,新增煤气用户4000户,新建、维修公厕100座。完成了“十一五”环保建设项目,市区和梅河口市、辉南县、柳河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政公用设施及物业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城市品位和功能进一步提升。出台了统筹推进城镇化实施意见,市县两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通化被列为全国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加快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夺得丰收。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146个。1007公顷现代农业园区龙头棚膜蔬菜建设项目启动。县域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实现较快发展,中新工业园等一批项目开工,9个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55户,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达到252种,建成9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中科院签署了人参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百村示范、全面提升”工程,113个省级示范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日益完善。推进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村级“三项制度”得到落实。开展了“十佳乡镇”、“十佳魅力乡村”、“十佳创业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7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全口径财政收入全部超过5亿元,其中梅河口市达到13.8亿元。在全省县域综合实力排序中,梅河口市位居第4位,通化县进入前10位、晋升4位,集安市和柳河县分别晋升3位,辉南县晋升1位。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制定实施了民生工作计划,十个方面、百件实事普惠广大群众。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140元,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26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14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贴增至120元。3000多户城市低保边缘户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为1.68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了住房补贴。提高了社区办公经费补贴标准和社区干部工资。改造农村危旧房6759户、工矿棚户区29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三年任务的91.7%。完成了市青少年宫改建、精神病院扩建、儿童福利院建设工程。市医院扩建、中医院易地新建、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哈泥河污染治理等工程基本完工。电视剧《远去的飞鹰》完成拍摄,修缮了高志航纪念馆。《通化市志1986—2005》出版发行。建成体育健身广场144个。市科技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开工,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松花奇石展览中心建成开业,国际文化旅游教育产业园落户通化。全省首届松花石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举办了元宵节灯会、雪花啤
本文标题:通化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7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