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2.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3.离子通道:由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构成,它们聚集起来并镶嵌在细胞膜上,中间形成水分子占据的孔隙,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出细胞的通道。(百度)4.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就能对各种病原菌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5.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指当局部使用时能够可逆性阻断周围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脑传递的药物。6.质子泵抑制剂:即H/K-ATP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与K的交换来阻止胃液形成的一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7.前列腺素:是一类具有一个五元脂环带有两个侧链(上侧链7个C原子、下侧链8个C原子)的20个碳的一元脂肪酸。8.化学治疗药:除抗生素以外用于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9.软药:设计出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这类药被称为“软药”。10.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一种借助分子的理化性质参数或结构参数,以数学和统计学手段定量研究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有机小分子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相关性质的方法。11.金鸡纳反应:是奎宁与奎宁丁引起的毒性反应,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听力和视力减弱,甚至发生暂时性耳聋。12.致死合成: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LethalSynthesis),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13.维生素: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质,主要作用于机体的能量转移和代谢调节,与其他化学药物不同的是,维生素既是临床用于治疗疾病的化学药物,又是人类健康必需的营养素。14.组合化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合成技术与方法。其化合物库的构建是将一些基本小分子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手段装配成不同的组合,由此得到大量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分子。15.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凡具有相似理化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相同价键的基团。16.抗代谢药: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的合成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抗肿瘤药物。17.先导化合物:对某种靶标和模型呈现明确药理活性的化合物。18.合理药物设计:根据对生理病理的了解来研究新药,通常是针对与该生理活动有关的酶或受体来设计药物,称为合理药物设计。19.“me-too”药物:是指对已有药物的化学结构稍作改变而得到的与已有药物的结构非常相似的一类药物。20.生物烷化剂: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它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进行亲电反应,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之间的区别。每一种药物都有一个特定名称,通常有3种类型的名称来表达,即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通用名和化学名主要针对原材料,也是上市药品主要成分的名称;商品名是指批准上市后的药品的名称,所以通用名和化学名只能有一个,可商品名可有多个。例如,通用名是阿司匹林,化学名是2-(乙酰氧基)苯甲酸,商品名可以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片。2、巴比妥类药物结构与长短效之间的关系。当5位取代基为饱和直链烷烃或苯环时,药物作用时间长;当5位取代基为支链烷烃或不饱和烃基时,药物作用时间短。3、吗啡类结构与成瘾性之间的关系。3位酚羟基被醚化、酯化,活性及成瘾性均下降;6位羟基被烃基化、酯化、氧化成酮或去除,活性及成瘾性均增加;7位双键可被还原,活性及成瘾性均增加。4、肾上腺素类似物与α、β受体结合的活性大小的顺序。α受体: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异丙肾上腺素(ISO),β受体则正好相反。5、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产生的作用机制。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黏肽,是具有网状结构的含糖多肽,由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和多肽线型高聚物经交联而成。在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中,线型高聚物在黏肽转肽酶的催化下,经转肽(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的细胞壁。青霉素的作用部位只要是抑制黏肽转肽酶,使其催化的转肽反应不能进行,从而阻碍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死亡。青霉素耐药性产生的作用机制是细菌基因突变。因为可能产生抗生素灭活酶(主要是β-内酰胺酶),催化青霉素β-内酰胺开环降解而失活;或改变靶点PBPs(结合蛋白)的结构,从而使抗生素的亲和力下降;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青霉素无法进入细胞体内;或细菌增强外排,将进入细胞的抗菌素泵出细胞壁,增加药物的外流。6、青霉素类药物耐酸耐酶的结构特征。耐酸青霉素是在酰胺侧链引入吸电子基团。如用氧甲基取代,可得青霉素V,可口服,吸电子基团降低羰基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阻止内酰胺环的开化,虽抗菌活性较低,但具有耐酸性质,同类药:非萘西林、丙匹西林、阿度西林。耐酶青霉素是在酰胺侧链引入立体障碍的基团,阻止药物与酶的活性中心相互作用,代表药物:甲氧西林、萘夫西林。7、盐酸氯丙嗪为什么反式结构才对抗精神病有效?因为在氯丙嗪的优势构想顺式构象中,侧链倾斜于有氯取代的苯环方向,这种优势构象可与多巴胺的优势构象部分重叠,有利于药物与多巴胺受体的作用。8、简述异烟肼、链霉素在治疗作用方面的副作用。答:异烟肼的副作用1)有轻度胃肠道反应;2)有肝损害;3)情绪明显提高。链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可致耳聋,另外对肾脏也有毒性。9、简述磺胺类药物与磺胺类增效剂的作用机制。答: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Wood-Fields)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须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PABA是体内合成叶酸的原料,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Bell-Roblin)磺胺类药物所以能和PABA竞争性拮抗,是由于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极为相似的缘故。磺胺类增效剂的作用机制:可逆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叶酸辅酶的形成,从而影响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10、试比较第Ⅰ相生物转化和第Ⅱ相生物转化之间的异同。答:药物的代谢通常分为两相:第Ⅰ相(phaseⅠ)生物转化和第Ⅱ相(phaseⅡ)生物转化。第Ⅰ相主要是官能团化反应,在酶的催化下对药物分子的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和氨基等。第Ⅱ相又称为结合反应,将第Ⅰ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11、简述从氢化可的松到地塞米松的改造路线。答:氢化可的松先通过对C-9的修饰进行卤化,在C-9位结构上引入一个氟原子,然后用二氧化硒脱去C-1位上的氢得到地塞米松。12、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中枢作用的强弱。答: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为M受体拮抗剂,在结构上区别主要是6,7位上的氧桥和6位或莨菪酸α位羟基的有无,氧桥的存在使中枢抑制作用增强,而羟基使分子极性增强,中枢作用减弱。东莨菪碱有氧桥,中枢作用最强;阿托品无氧桥,无羟基,仅有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山莨菪碱虽有氧桥,但莨菪酸α位还有羟基,总的来说其中枢作用弱于阿托品。13、简述先导化合物的来源。答:先导化合物的自然来源1)植物群:如中草药;2)动物群:如毒液和毒素;3)微生物:如次级代谢物;4)海洋化学:如深海新物种;5)人体生物化学:如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等。先导化合物的合成来源1)合成:合成的化合物可以被证实是有用的先导化合物,无论它们是否以合成药物为目的。2)化合物数据库:制药公司历年合成出的新化合物储备起来,可供用于对新靶点测试的先导化合物。3)组合合成:组合合成是指用固相合成技术进行化合物的自动和半自动合成。14、为何老年人补钙使用VitaD3无效?答:在儿童及成年人中,肝及肾中的羟化酶的活性是足以转化维生素D为calcitriol(骨化三醇)的,故使用维生素D就能满足要求,然而老年人肾中的1α-羟化酶活性几乎丧失,对这类人群来说维生素D作用甚微。
本文标题:药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