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物毒理学(大作业)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药物毒理学》大作业一、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雷公藤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答:雷公藤及其制剂,其临床应用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在消化、生殖泌尿、造血、心血管、神经系统及皮肤粘膜损害。雷公藤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过性的白细胞、红细胞、粒细胞的减少,这与雷公藤导致的骨髓抑制和慢性肾功衰有一定关系,停药后亦可能恢复。雷公藤对肝脏有一定的伤害,大多数是用药后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亦可恢复。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不同制剂发生率从5%到78%,其表现主要是食欲不振、上腹不适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这些反应的原因是由于制剂中含有的二内酯、生物碱以及树脂类物质对胃粘膜的刺激所致,严重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导致顽固性呕吐、伪膜性肠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2、泼尼松刺激试验答:泼尼松刺激试验原理,正常时骨髓中粒细胞储备量大于外周血中的10-15倍,泼尼松具有刺激骨髓中性粒细胞由储备池向外周血释放的功能。可间接测定骨髓粒细胞池粒细胞的储备功能。临床意义:1.泼尼松试验可以反映骨髓中性粒细胞储备池的容量。2.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如服用泼尼松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大于最高绝对值,表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储备池正常,粒细胞减少可能是由于骨髓释放障碍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3、肾上腺素刺激试验答:肾上腺素刺激试验原理:注射肾上腺素后血管收缩,黏附于血管壁上的白细胞脱落,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致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其作用时间持续20~30分钟,分别在注射前和注射后20分钟取血,计数中性粒细胞数。临床意义:白细胞减少患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如外周白细胞较注射前增加一倍以上或者粒细胞上升值超过(1.5~2)x109/L,表示患者白细胞在血管壁黏附增多,提示病人粒细胞分布异常。4、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染色体突变分析优点答:首先与红细胞相比具有成熟细胞核,然后细胞数多容易获取5、简述非临床研究机构人员之间的关系答:机构负责人、QAU、专题负责人三者的关系是:机构负责人主管GLP的全面工作;专题负责人是负责本项课题的研究者;QAU为监督保障。互相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目的都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药物毒理学》大作业是为了高质量完成药物安全评价工作。6、肠道细菌与药物代谢的关系答:肠道菌群对药物水解,特别是对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水解,是药物肠肝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药物吸收后在肝内转化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胆汁排入肠腔。这类结合物极性极大,不易吸收,但由于肠道菌落的葡萄糖醛酸甙酶活性很高,能够使之水解释放出游离药物,后者可全部或部分经肠壁吸收。从而构成肠循环。7、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特点答:内分泌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复杂,且与神经系统紧密相连,共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其毒性主要特点如下:某些内分泌器官对药物比较敏感而易受损;毒性作用多为可逆,停药后作用消退,但功能恢复需时较长;对生长期机体的内分泌作用可能导致不可逆性损伤,如垂体、甲状腺等。8、肺脏对药物毒性易感的原因答:(1)与外界相通,接触表面大;(2)其他途径吸收的药物可通过血液到达肺脏;(3)氧浓度高,有利于形成超氧化物,破坏肺脏的抗氧化防御机理;(4)含有一些代谢酶,能使药物代谢转化成活性物质(包含肺毒物)9、简要介绍药物对肺脏的毒性作用的基本原理答:吸收:微粒沉积(沉积部位和机制);代谢:转化外源性化学物的酶系;清除:清除机制和清除系统;积蓄:在肺脏富集某些外源性化合物。10、呼吸药临床前期研究计划包含的内容答:首先是原料的来源,需要复杂的帅选过程或者提取过程,简单帅选后快速做一个简单的药效学和急毒实验,以节约时间,进一步确定帅选的原料或化学结构是否有价值,等确定后,做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长毒、急性毒性及特殊毒性),安全性评价(溶血,过敏和血管刺激,有指导原则),质量研究、工艺等,等一切都搞定后,申报资料,得临床批件,做临床试验,上市申请,上市。
本文标题:药物毒理学(大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8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