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
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大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小型社会,大学生对这个小型社会的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大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情境的缓冲剂,是个人在生活压力与挫折中的一种反弹能力。高心理韧性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大学生心理韧性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加以提升。心理韧性又称心理弹性、复原力、抗逆力,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或重大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大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总会面临许多问题,环境适应性问题,学习的问题,人际交往的问题,自我认知的问题还有对未来期待的问题。心理韧性差的学生往往会被这些问题和困难所困扰,不少大学生因适应不良而陷入困惑、迷茫,以致最终碌碌无为。而心理韧性强的学生能很快地适应新生活,广泛发展人际关系,快速融入集体活动,处理好学业,成为大学里的佼佼者。关注大学生心理韧性,有助于充分挖掘大学生内在的优点与潜质,完善大学生自身的适应系统,从而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持。心理韧性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整个人生中都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体表现在不同方面,如社会适应性、学业发展、情感适应等。而心理韧性在不同领域呈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比如大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较高的心理韧性,而在社会适应性方面显现出较低的心理韧性。因此,大学生心理韧性是一个包含多层面的概念,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内涵,有助于全面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效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心理学家们发现,许多身处逆境的儿童,如家庭破碎、父母患病、经济条件恶劣等,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被逆境打倒,成为抑郁、孤僻、自卑的孩子,反而发展成为有能力爱心充满信心的人。这足以说明心理韧性不是天才独有的特质,也不像某种心理高峰体验那样可望而不可即。每个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心理韧性潜能,因此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去挖掘和提高韧性。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心理韧性,不被挫折击倒,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个人品质、家庭支持及外部环境支持系统这三种资源之间的最佳匹配。具体的培养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促进个体内在积极心理素质的提高积极的心理素质与高心理韧性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感、内部控制倾向、积极归因、良好的人格特质等都将直接有利于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大学生在将压力转变成动力时,也要舒缓一部分压力,为自己寻找正确的解压方式。同时,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紧张的学习与松弛的生活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个人能力水平。为培养心理韧性提供能力基础。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自关系、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等均是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使孩子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更好的战胜逆境、走出逆境。大学生思想较为成熟,有独立的追求,可能与父母之间产生较多的观念与想法上的冲突,行为方式上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加强沟通交流,避免关系恶化。父母应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也应该为父母考虑,父母的支持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很多。总之,和睦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学会有效地处理各种挫折和压力事件,提高应对不利情境的心理韧性。3.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心理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背景因素。学校应营造安全、相互关爱和支持的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应提供更广阔的活动场所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流,发展积极乐观的情绪。另外,学校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时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大学生在遇到重大挫折时仍能保持意志坚定,百折不挠,顽强进取,直到战胜逆境。4.构建完善的立体社会支持体系研究表明,健全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大集体中,在进入新的环境中往往会显得尤为稚嫩,各种困难和挫折也会接踵而来,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让这个群体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关注大学生社会关系的健康发展,构建大学生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的提高。
本文标题:论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9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