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外国语学院13级英语专业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1-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农瑰璐(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13英语专业学号113243020104)摘要:在学习阶段大力提倡创新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大问题。在新旧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之际,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在教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规律,研究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途径。但我们的现实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长于知识的接受与模仿,缺乏的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今的教育教学方式又往往是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绊脚石。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所以,创新应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创新的含义所谓的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简单的说创新就是: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相对的,谈创新必须考虑环境的问题,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创新有小创新和大创新,小到自我超越,大到超越世界;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但发明绝对是创新,因为创新有技术创新、工作创新、学习创新、管理创新……所以,发明创造只不过是创新的其中一种体现方式而已;创新是许多动物包括人类的本能,每个人天生就会创新,但是,每个人的创新能力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创新能力除了自我先天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个体之间的创新能力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但是在具备某些环境与物质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或者提示是完全可以提升创新能。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1)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外国语学院13级英语专业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2-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并且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3)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习也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知识的无限膨胀,陈旧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社会职业将变成更加不稳定。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中国学生目前的创新能力目前,人们较多地责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少。殊不知,中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许多进入大学的新生被中学的应试教育训练成“考试机器”,他们博闻强记者多,富于创新才能的少。而一些获得诺贝尔奖较多的国家的中小学就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我国中学生参加奥林匹克大赛屡屡获奖,我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却几十年无缘。我国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学生选手是层层选拔,集中训练,由专业教师专门辅导,训练出的选手所向披靡,远胜其他国家选手一筹。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时,则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需要常人没有的创新能力。这一事实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当前中等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极端重要性。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的科学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了解和运用现代科学中有关生命科学、脑科学、生理心理学,以及开发学生脑力、潜力,进行学习革命等方面的信息和知识,破除和改革妨碍或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旧观念,树立新的正确观念。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形成面向未来的态度,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使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而要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应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2.更新知识观念,明确知识在本质上并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怎样取得知识,包括怎样选择处理知识,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但学习方法的一种手段。教师的教学要敢于摒弃学科中那些已被科学发展超越的东西,补充现代与未来科学中具有基础意义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那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力学生适应未来变化、创造未来生活、服务未来社会作技术上准备的知识信息。外国语学院13级英语专业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3-3.更新学生观念,明确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是主动的求智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也就是要让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健康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及其专长获得充分发展。(二)开展创新宣传教育,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创新和创新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于个人的极大影响。为此,要广泛开展创新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创新意识。1.要形成良好的气氛。要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气氛。如可在显要位置张挂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可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可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作为激励自己奋发上进的座右铭。科学家为人类创造了财富,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名言、画像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起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理想。还可举办有关科技知识讲座,邀请科学家、科技人员做报告,辅导学习有关科技知识;开展科普知识大赛,介绍青少年学生创造发明成功的事例等等。从而使学生消除对创新发明的神秘感,进而产生浓厚兴趣,孕育创新意识。2.要培养良好品质。实践证明,良好的品质是创新的前提。因此,要以理想志向教育这条线,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法制纪律、道德品质等教育内容贯穿在一起,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系。通过这些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创造发明的志向,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并善于把崇高理想和优良的个性品质融于创新教育活动之中。3.要结合课堂教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如教师在讲解科学原理和重大发明等教学内容时,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发明家等热爱科学、献身事业、无私奉献的事迹。同时要抓住教材中有关的知识点,结合现代工农业生产实际,适当补充、延伸、扩展有关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实际科技内容。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青少年学生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气。(三)采取创新教育策略,墙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也是中小学各科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每位教师都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最复杂的最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是人的智力的核心,也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外国语学院13级英语专业教育心理学期末论文-4-参考文献1.吴建琛中国教育网《论学生培养能力》2001-08-302.刘强《教育理论与实践·A理论版》2012年第01期3.陈友贤育星教育网《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4/9/323:56:404.范玉刚中国教育报《不必避讳中国学生创新能力不足》2012年11月06日
本文标题: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9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