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药理学重点总结By文继锐2012级基础医学紫色标记为名词解释重点红色标记为问答题重点药理学是什么?药物(drug):指能影响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并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或适应性等。药物作用:严格地说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或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药物效应:也称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或形态的改变药物作用的类型。药物作用的类型1.根据用药目的可分为:⑴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治本)如:用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⑵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所进行的治疗。(治标)如:用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2.按药物作用的部位来分⑴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如局麻药对感觉神经的麻醉作用,滴眼药水的扩瞳作用,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及某些外用药的作用。⑵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3、按药物的作用产生的先后来分⑴原发作用:又称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最先产生的作用,如洋地黄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⑵继发作用:又称间接作用,是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如:洋地黄强心后使心输出量↑→肾血流量↑→尿量↑,有利于消除心性水肿。洋地黄的利尿作用就为间接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1.调节功能: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兴奋;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3.补充不足: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无作用。特点:⑴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如咖啡因在小剂量时主要兴奋大脑皮层,剂量加大可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⑵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作用单纯;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针对性差,副作用多。(一)治疗作用(therapeuticeffect)指药物所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补充疗法(supplementtherapy)(二)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上市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危害的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后遗效应(aftereffect)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reaction)依赖性(dependence)副反应(sidereaction)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不良反应的分类副反应(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特殊毒性后遗效应(after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病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也叫反跳现象(reboundphenomenon),撤药症状(drugwithdrawalsymptoms)。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reaction):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如某些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用伯氨喹易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依赖性(dependence)①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身体适应状态,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②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是指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存在精神上要周期性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以达到舒适感。药物滥用(drugabuse):系指人们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是一种悖逆于社会常规的非医疗用药。可产生依赖性(成瘾性),一旦断药可产生“戒断症状”。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形式,导致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造成精神混乱和一些异常行为。习惯称药物滥用为“吸毒”。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指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即量效关系。药理效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Quantitativedoseresponsecurve)和质反应(Qualitativedoseresponsecurve)。1.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可用连续增减的数量来表示。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尿量、平滑肌的舒缩等(或用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2.质反应:有些药理效应只能以阴性或阳性表示。故又称全或无反应。如死亡、睡眠、惊厥、麻醉等,必需使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量-效曲线(dose-effectcurve)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最大有效量:药物产生最大效应所需使用的剂量。极量:国家药典规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最小中毒量:刚引起中毒的剂量。致死量(lethaldose):导致死亡的剂量。作用强度最小有效量最大治疗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常用量无效量剂量安全范围治疗量中毒量极量最小致死量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剂量与效价成反比。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构效关系: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即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强度高的药物,用量小,而效能大的药物疗效较好,各有特点。一般来讲药物的效能更为重要。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1)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age,ED50)(2)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age,LD50)(3)治疗指数(therapeauticindex,TI)TI=LD50/ED50(4)安全范围(marginofsafety)ED95~LD5安全指数(SI)(reliablesafetycoefficient)LD1/ED99受体与配体受体(receptor)是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化学物质,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配体(ligand)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内源性活性物质和外源性活性物质。受体(receptor)激动药(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内在活性(α=1)。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α1),即表现部分阻断作用。反向激动药(inverseagonist)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激动药与拮抗药受体储备:药物只需占领小部分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未被占领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储备受体与非储备受体之间并无质的差异受体调节:▲1.衰减性调节:指长期使用激动剂后受体的数量减少,又称向下调节。▲2.上增性调节:指长期使用拮抗剂后受体的数目增加,又称向上调节。拮抗药(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激活受体。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antagonists)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antagonists)▲⑴竞争性拮抗药: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其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激动药通过增加剂量和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最终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效应达到原来的高度。▲⑵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较牢固,它能引起受体构型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不能使量效曲线达到单独使用时的最大效应。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上述变化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或速率)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简称ADME系统转运transportation转化transformation药物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途径:口服、舌下、直肠、吸入、皮肤、肌注、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吸收速度: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首关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药物转运的方式、特点、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一、被动转运(Passivediffusion)脂溶扩散(lipidsolublediffusion):不耗能,顺浓度差,不需载体,无竞争性与饱和性膜孔扩散(Filtrationthroughpores):特点同脂溶扩散二、载体转运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逆浓度差,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易化扩散: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有竞争和饱和性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a膜面积和膜两侧的浓度差b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易吸收c药物的解离度,解离度低,易吸收d药物的pKa(即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pH值。)及药物所在环境的pH。酸性环境中,弱碱性药物解离多而不易扩散;碱性环境中,弱酸性药物解离多而不易扩散。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原型高的药,作用强,快;结合型高的药,作用弱,维持时间长b细胞膜屏障:脂溶性高,小分子血脑屏障胎盘屏障c体液的pH值:弱酸性药,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弱碱性药,在细胞内液浓度较高d其他:再分布;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心脏>脑>其它);药物与某些组织器官的亲和力(碘——甲状腺)药物先向血流量大的组织分布,再向血流量相对小的组织转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平衡,血浆药物浓度可以间接反映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水平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代谢的结果1.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或称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2.药物代谢时相和类型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Ⅱ相反应结合3.主要部位——肝,其次是肠、肾、肺等代谢结果——主要是灭活,使药物的水溶性、极性增高;小部分是活化。影响因素——药酶诱导剂(Thehepaticmicrosomalenzymesinducers):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eg:安眠药使药物作用下降药酶抑制剂(Thehepaticmicrosomalenzymesinhibitors):减弱药酶活性的药物eg:氯霉素、西咪替丁使药物作用上升药物的排泄1.肾排泄:2.胆汁排泄(1)胆汁浓度高(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及代谢物经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一些结合型药物在肠中受细菌和酶的水解可被再吸收,形成肠肝循
本文标题:药理学重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19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