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论文20140331大37块沙二段
1大王北油田大37块勘探开发对策研究路香丽(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省东营市257200)[摘要]:位于车镇凹陷中段的大王北鼻状构造带的大37块,自1984年勘探开发以来,上报沙二段探明含油面积17.7km2,地质储量1738×104t,为滨浅湖相沉积的多薄层砂岩。本文就37块挖潜方向进行论述,用于指导本地区的勘探开发。[关键词]薄层砂岩成藏勘探方向开发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984年在大王北鼻状带部署完钻大37井,在沙二段试油获得日产油33.1t、日产气1512m3的工业油气流。1987年上报沙二段探明含油面积17.7km2,地质储量1738×104t。1987年以后在大37外围先后滚动大北16-14、大北15-斜31、大10-斜1、大北20-斜10等多个含油区块;大37老区先后经过产能建设、注采完善、局部加密、整体加密——注采井网由420×320m五点法调整为220×220m排状。1、大37块构造和储层特征大王北油田大37块构造上位于车镇凹陷中段大王北鼻状构造带上,整体上是一个被断层切割的大型逆牵引鼻状构造带,主轴近东西方向。。工区断裂体系十分复杂。边界大断层有3条,对地层沉积和油气聚集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大1断层:走向近东西向,断距500~800m,断面倾角约480,倾向近正北,区内延伸长度大于10km,该断层是一条区域性大断层,形成于沙河街组的早期,主要发育时期为东营组,明显的控制下第三系的沉积,对油气的富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大断层横切大王庄古鼻状构造的倾没部位,在它的下降盘沿其走向发育一系列逆牵引构造,大37块就是其中之一。该断层为大37块的南边界断层,为Ⅱ级断层。大56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为南西,断距在西北部较大,东南部较小。区内延伸长度大于5km左右,断层倾角约38~580,该断层为大37块的西边界断层,为Ⅲ级断层。大371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为南东,向东南延伸到大371井的西北约1.0km附近分成两条断层,一条走向为北北西—南南东向,倾向为南西西,另一条仍为北西-南东走向,断距在西北部较大,向东南部延伸,断层变小。区内延伸长度3.5km左右,断层倾角约40~550。该断层为大37块的西北边界断层,为Ⅲ级断层。大37块沙二段储层多而薄,单井平均钻遇砂体34个,单砂体厚度一般1.2~4.6m,最厚的达13.7m,最薄的仅0.6m,单砂体平均厚度2.45m。从7个砂层组的储层厚度图来看,表现为满盆砂的特征,不同砂层组的厚度有所差别,厚度中心变化比较大,自西向东。平面上单砂体分布形态大多呈大面积连片席状、条带状,少部分呈土豆状分布。其中1~6砂层组储层多呈条带状、土豆状、透镜体等零星分布。各小层呈席状、条带状分布,由西北—东南发育。7砂组单砂体主要呈席状、条带状展布,平面上迭合连片。2、大37块的主力出油层为沙二段的6-7砂层组,在外围的滚动过程中,设计井位有50余口,涉及4个小区块,每一个区块的目的砂层组都不同,设计7、6、5、3砂层组的都有,油层的厚度2-6m。对整个鼻状构造进行分析,分析成藏和油层分布规律,指导以后的滚动显得非常必要。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1、层间干扰严重,采出程度差异大。区块纵向含油小层多,层间、平面渗透率差异大,造成层间储量动用差异大。2、注采井网局部不完善。因水井套损、井下落物造成局部井网不完善目前,大37块共有油井101口,开井91口,日液水平794t/d,日油水平288t/d,综合含水63.7%,动液面1687m,采油速度0.63%,累产油344×104t,采出程度19.79%。水井总数69口,开井55口,日注水平1189m3/d,累计注水1132×104m3,月注采比1.3,累注采比1.29。2车镇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成藏分类及勘探开发对策魏淑君路香丽(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省东营市257200)3第一作者:魏淑君,河口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工程师,本科学历[摘要]:车镇地区自1992年大古60潜山勘探以来,先后探明了大王庄、套尔河和富台等潜山油藏。本文就车镇地区潜山油气藏特点、潜山类型划分和技术发展方向进行论述,用以指导本地区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关键词]潜山;成藏;下古生界;勘探开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车镇地区勘探面积约600km2,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勘探和开发,先后发现了英雄滩大古60、富台油田车古201等奥陶系潜山油藏,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下古生界为块状油藏,井位部署也局限于断块高部位奥陶系八陡组、马家沟组储集层。2000年富台潜山的成功勘探,建立了潜山层状含油的成藏模式。然而,由于车镇地区潜山群体众多,不同潜山区块大小不一,所处构造部位不同,潜山储层发育程度千差万别,生储盖组合条件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下古生界潜山成藏规律研究,以便指导潜山油藏的勘探和开发。1车镇潜山群分布特点车镇潜山群是河口地区前第三系地层分布及断裂系统发育最为复杂的潜山群,自西向东包括富台潜山、套尔河潜山、大古60潜山、大王庄潜山。其中以大王庄潜山最为破碎,套尔河潜山最为简单。大王庄潜山在奥陶系顶面构造图上整体表现为西南高、东北底,为一个不对称的大型鼻状构造,之上被多条断裂系统复杂化。受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前第三系地层普遍遭受剥蚀,但因构造的起伏和深度的变化各层系剥蚀程度差异较大,古构造高部位剥蚀程度高,古构造低部位剥蚀程度相对较低,从南到北出露的地层依次为奥陶系、石炭-二叠和中生界。大王庄潜山群沿大王庄鼻状构造由南往北发育有4排潜山,依次为大古18—大古23潜山、大古32—大古33潜山、大古27—大古82潜山、大古671—大古674潜山,这4排潜山均为受反向断层切割形成的断块地垒山,单个潜山体走向均为近东西向。图1车镇地区潜山分布2潜山类型划分(1)按潜山成因可分为两大类:构造山、滑脱山。构造山是指下古生界潜山经历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构造运动改造,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和多4期挤压、拉张等作用而形成的潜山。滑脱山指在重力作用下,凹陷边界大断层及其派生次级断层强烈活动,下古生界块体在控制凹陷的长期活动的边界大断层的作用下,脱离凸起主体沿断层面下滑形成滑脱断阶。这种潜山平面上分布于断陷湖盆陡坡带,与边界主断层平行展布,剖面上呈上大下小的“Y”型结构。(2)按潜山构造形态可分为:单面山、断块山、残丘山、褶皱山单面山是被早期反向断层切割后未被后期断层改造,在平面上呈单斜构造,主要处于潜山群体的缓坡地带,如套尔河潜山;断块山由多期构造运动后被断层切割形成,只是断块山被断裂系统复杂化,在平面上表现为块状分布,如大古671潜山;残丘山指处于凸起的较高部位,上覆地层主要为上第三系地层;在燕山未至喜山初这一漫长的地质时期,由于处于古地貌的高部位,遭受风化、剥蚀、淋滤作用极为明显,形成了所谓的残丘山,它具有储层性能改造好、埋深浅,分布范围小等特点。但由于上覆馆陶组地层砂岩发育,封盖条件较差,油气往往聚集在凸起之上的馆陶组构造之中,而在凸起上局部的小残丘只有具备较好的封盖条件,才能聚集成藏。因而高凸起潜山油藏大多为小规模的或者为稠油油藏。如大王庄潜山的大古39-斜1残丘,面积0.2km2;褶皱山是指早期挤压使下古生界产生逆冲褶皱,又被后期的正断层切割形成的潜山,但仍保留内幕褶皱形态。单面山断块山残丘山褶皱山图2大王北地区部分潜山类型(3)按埋藏深度可分为:高位山、低位山A高位山是指处于凸起翼部向凹陷过渡的斜坡带,上覆地层为下第三系超覆沉积。该类潜山的发育,主要是由于燕山运动晚期强烈的掀斜和造山作用形成的,其构造裂缝较溶洞更为发育,具有储集性能优良、靠近油源、埋藏中深等特点,同时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得山上、山下的沉积环境大相径庭,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潜山油藏(图3)。B低位山是指凹陷中形成的古隆起或潜山二台阶,其上覆地层一般为较为完整的下第三系地层,具有埋藏深,油源近、盖层及侧向封堵条件好的特点。其形成条件往往与区域性岩浆活动、继承性二级基底大断裂的伴生活动有关。如大古60奥陶系潜山和富台潜山(图4)。5图3大王庄高位潜山成藏模式3潜山油藏特点(1)潜山构造复杂大王北潜山形成后经历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多期构造运动造成其断层极为发育,断层种类多,断块多。如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在燕山运动中、晚期,埕南断层及台阶断层活动,造成区块内断层发育,西部以埕南大断裂为界,东部以二台阶断层为界,内部受次级断层分割,区内发育有3条较大的断层,并被多条小断层所切割。下古生界地层断缺严重,22口井中有16口钻遇断层。(2)潜山顶面出露层位不一3潜山油藏特点(1)潜山构造复杂大王北潜山形成后经历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多期构造运动造成其断层极为发育,断层种类多,断块多。如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在燕山运动中、晚期,埕南断层及台阶断层活动,造成区块内断层发育,西部以埕南大断裂为界,东部以二台阶断层为界,内部受次级断层分割,区内发育有3条较大的断层,并被多条小断层所切割。下古生界地层断缺严重,22口井中有16口钻遇断层。(2)潜山顶面出露层位不一由于构造运动的差异升降,造成潜山顶面差异剥蚀严重、地层保留状况不一。如富台油田车571潜山在侏罗—白垩纪及早第三纪早期经历了燕山期构造运动,被两条近东西向断层切割成三个断块。中块车571块剥蚀最多,其次是北块车572块,南块车57块剥蚀最少。因此,车57块地层保留较全,出露的下古生6界最新地层为中奥陶统的八陡组;车572块出露的下古生界最新地层为下奥陶统的上马家沟组;车571块出露的下古生界最新地层为下奥陶统的冶里—亮甲山组,给研究潜山储层发育状况带来了较大困难。(3)储层次生孔隙多样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绝大部分为次生储集空间。按形态可分为孔、洞和裂缝三类。这三种类型的储集空间的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其中,以角砾间(溶)孔洞、晶间(溶)孔洞、构造缝(含溶蚀缝)为主,既可以单独储集油气,也可以两种或三种类型组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交错、相连的网络状的复合储集空间。(4)含油层系多目前,潜山发育有六套含油层系,即奥陶系八陡组、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冶里—亮甲山组、寒武系凤山组、张夏组,太古生界也有油气显示。在八陡组底部、上马家沟组底部、下马家沟底部均发育一定厚度的泥灰岩,可作为隔层。图5车古201复杂潜山成藏模式4潜山油藏类型划分及井位部署原则根据含油层位及油藏主要控制因素的不同,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1)风化壳型发育于潜山顶部,主要含油层位为下古生界八陡组、上马家沟组上部,如果其它层系出露于潜山顶部,也可由于遭受风化、剥蚀,造成储集层物性变好而含油。(2)潜山内幕型受印支期岩溶作用影响,下古生界储集层垂向分带十分明显,下马家沟组上部、冶里-亮甲山组下部与凤山组上部溶蚀孔、洞发育,储集油气形成潜山内幕型油藏。众所周知,井距大小不仅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同时决定着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的油藏类型,应有不同的井网部署原则,目前对潜山油藏的井网部署除根据经验外,主要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利用经济合理井网密度指标对井距适应性进行评价。经济合理井网密度是指油藏在单位面积(每平方公里)加密到最后一口井新增可采储量的价值等于这口井基本建设总投资和投资回收期内操作费用的总和,这个单井新增可采储量称为经济合理可采储量,此时相对应的井网密度即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其表达式如下:7111111ttPttitMCiiNiLii0.7920.79210.2530.6980.16625lgKKnnPNKeeV式中:V——单位面积储量104t/Km2,取值138.2;Np——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t;M——单井基本建设总投资万元,取值1400;C——单井年经营费,万元,取值50;L——油价,美元/桶,取值60;t——投资回收期,年,取值6;i——贴现率,分数,取值0.12;
本文标题:论文20140331大37块沙二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0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