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邓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邓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五年来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2007年至2011年,是邓州经济社会发展克难攻坚的五年,也是邓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严峻挑战,在困难中励精图治,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奋力实现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十一五”成就明显,“十二五”开局良好。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纲,全面推进“大投资、大调整、大生产”战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0亿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0.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3亿元,是2006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是2006年的3.9倍,年均增长3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79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7139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68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2.9%。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工业为先,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工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54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15.9%;完成工业增加值116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05亿元,是2006年的4.1倍,年均增长23.1%;实现增加值78亿元,是2006年的3.7倍,年均增长22.9%;实现入库税收1.63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入库税收超百万企业达到18家,超千万企业达到3家。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五年间,建成区面积发展到近11平方公里,修建、配套主次干道19条56公里、供排水管网110公里、电力线路30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引进工业项目38个;入驻限额以上企业56家,从业人员1.6万人;开工建设了220千伏变电站、客运汽车站、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等配套服务项目;启动建设了七里店黄酒产业园;发展壮大了穰东、构林、燕店等各具特色的乡村工业园。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突出招商重点,狠抓项目落地。五年间,累计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00多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35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项目859个,到位资金106.2亿元。相继建成了中联水泥、裕祥纺织、六和饲料、宝源建材、裕丰复合肥、益嘉林业、颐宝生物、永泰12万锭紧密纺、大唐生物质能电厂、盛唐针织等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了阳光油脂、盛阳激光、六和肉鸡屠宰、金业烟草技改等投资超亿元项目。港粤工业园首批入驻的申龙纺织一期50万锭、国华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已经开工奠基。郑渝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西气东输”三线过境邓州并设站以及汽车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在名优品牌创建上,采取得力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创建,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五年间,先后创建国家级名优品牌4个,省级名优品牌24个,省级研发中心1个。星光机械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被确定为国家轿车锁研发中心。“邓州制造”已经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生根开花,并逐步向“邓州创造”阔步迈进。在服务企业发展上,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破解发展瓶颈。五年间,健全完善了绿色通道、银企对接、贴息担保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探索实行了一费制改革,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服务扶持政策,推动重点骨干企业渡过了发展难关,实现了长足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强基为主,加速发展现代农业,“三农”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生产基础增强。五年来,争取各类政策性项目资金20多亿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百万亩土地整理、标准化良田建设、引丹灌区续建等工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粮食总产21.2亿斤,同比增长2.4%,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5年总产突破20亿斤,粮食核心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从2008年6月开始,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创造性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先后在桑庄、腰店、文渠、白牛等乡镇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52万亩。同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多项,科技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60%。移民工作全省领先。作为全省第一安置大县、安置任务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建国以来安置外迁移民数量最多的县市,从2008年12月孟楼移民试点新村建设正式启动开始,到2011年8月21日,迁入我市的试点移民、一批、二批大规模移民总计7155户30345人全部实现了安全、和谐、顺利搬迁,先后多次受到省政府表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后靠移民迁安、施工环境创建等工作有条不紊。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为重,不断强化规划、建设与管理,城乡建管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城建工程推进有力。五年来,我们先后投资60多亿元,用于城区重点工程建设。人民公园、北京大道、一高中新校、古城商业中心、207环城通道、桑陶路、引湍入城、邓州宾馆、古城路步行景观街改造、城区至桑庄快速通道建设、电力大厦等重点城建项目工程以及新华东路、三贤路等城区主次干道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城区至渠首快速通道建设顺利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拉开帷幕。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展有序。城乡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建了城市管理局,重新调配、充实了城市管理人员。深入开展非法占地、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城乡交通、环境、卫生、建设秩序明显好转。以争当文明市民、争创省级卫生城市、迎接第七届全国农运会象棋比赛为主要内容的“两争一迎”活动顺利开展。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初见成效。五年来,累计投资近11亿元,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集镇面貌,提高了集镇功能。启动了镇村规划,全市24个乡镇总体规划、569个村庄规划、2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三产发展步伐加快。粮油、服装等产业市场辐射力进一步加大,“新网工程”、“万村千乡”等工程扎实推进,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方兴未艾,宾馆、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有序开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水平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各类补贴资金。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成功争取并组织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严格落实,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5%。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近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多人。快速发展交通事业,先后投资5亿多元新建改建乡村公路400公里。着力发展教育事业,整体搬迁了一高中、花洲实验高中、城区一初中、市直幼儿园,建成了致远实验学校一期工程、南阳幼师附属幼儿园等民办学校;顺利推进了三小、三初中、十一小改扩建工程。深入开展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第一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中医院新院建设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始终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稳步推进科技工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9%。努力创建文化名市,各类文化活动、遗产保护、广播电视、邓姓文化、农家书屋、文化茶馆、舞台艺术送农民、文化市场监管等工作深入开展,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三项国策,土地管理、三项整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全市大局保持稳定。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效能为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组织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坚决服从市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累计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27件,政协委员提案445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3.8%以上。广泛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努力拓展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渠道,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等活动,集中精力解决了一批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医疗卫生、安全饮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管,加强行政审批中心窗口建设,建立完善保护企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人事、统计、档案、气象、质监、残疾人、地方志、侨务外事、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各位代表!五年来,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收获了成功和喜悦。可以说,这五年,是邓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这五年,是邓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这五年,是邓州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汇集全市人民的力量,奋发图强,奋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谱写着邓州跨越发展的新篇章,持续创造着邓州快速崛起的新辉煌。五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法制宣传先进县(市)”、“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示范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以及省“双拥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被写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建设新农村的成功做法得到了中央、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全省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在全省推广学习我市的成功经验,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先后多次对我市资金整合工作进行专题报道。五年的艰辛努力,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通过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第一,必须更新观念谋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抓手,始终把抢抓机遇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抢抓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发展、政策倾斜支持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向上争取、向外引进、向内激活三策并举、三管齐下,在项目争取、招商引资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增添了后劲。第二,必须突出重点快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重点工作推进为基础,始终把谋划长远和推动当前作为第一政务,既能够着眼于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精力抓大事,又能够围绕重点抓突破,紧紧扭住引大项目、上大工业、大方连片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城建项目建设、重大民生工程保障等重点工作,组织力量奋力攻坚,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不仅创出了自己的工作亮点,而且带动了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必须开拓创新促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提升发展效能为目标,始终把开拓创新促发展作为第一动力,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大投资、大调整、大生产”战略,组建了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了企业家协会,举办了企业家论坛,实施了企业家培训工程,并同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建设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使全市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标题:邓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1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