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论道德与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和实现途径(思修小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和实现途径1.环境问题岌岌可危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问题从隐性地层面已经慢慢浮现出来,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沙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生物富集作用,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等。描述整个社会的环境问题的名词足够编著成一部词典,而名词下的条条解释都直指人类的与自然不和谐的活动。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危险和灾难的来临,不是自然界无原由地强加给我们的,而是人类社会过去的“蒙昧意识”下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不顾后果,不顾和谐地求发展,在当时可能未见危害,好比DDT,却在几十年后暴露无疑,有报道指出,在南极企鹅体内发现DDT。这样的后果不光是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是直接威胁到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我们再也无法去细数我们的生活究竟对环境带来了多少危害。我们再也无法统计,如果这样的状况不加阻止,我们的美好家园还能维持几天。我们再也无法坐视这种惨不忍睹、触目惊心的一个个事件继续蔓延,甚至像洪水一样泛滥到我们脚下。以上种种,无不诉说这一个现状,那就是环境问题岌岌可危,亟待解决。我们要解决它,必然从实际出发,辨证地来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让我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至于偏颇。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环保事业的主力军,因此树立大学生的环保思想,加强环保法律意识,这也是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2.保护环境需要道德与法律俗话说“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所以对于环境问题也要“已然”、“未然”两手抓。在问题未发生之前,要以道德相约束;在问题发生之后,要以法律来制裁。道德与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两种主导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前者是内心自觉的,是基础性的。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对保护环境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两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3.道德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和实现途径3.1道德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是需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环境问题,同下至个人健康、家庭幸福,上至民族复兴、国家稳定繁荣,都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恶劣的环境,人们的基本生存和健康无法保障,国家的资源匮乏,就无从发展经济。我们的共同理想的实现,应该把构件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这就与国家近几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是相一致的。3.2道德环境保护中的实现途径要想在道德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就要改变和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现时期改革开放的各种矛盾和社会发展的阻力渐渐地显性化,而要克服和避免这方面地矛盾激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要取得胜利,就要树立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观念。环保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道德修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更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一种利他主义大于利己主义的意识。因为在现在的环保活动中,利己的一面只是长远层次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至少是与志愿的环保者本身利益没太大关系的。这也是环保没能得以彻底深入人心的原因。所以为了突破“利他主义”的瓶颈,就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的生活观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不光是集体、社会、国家的问题,同时也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建立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健康的生活观。抵制有害的因素,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通俗来说就是,懂得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物是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有消极影响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机制,有效地把自己与有害之物之事隔离开来。这种科学生活观的建立,又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密切相关。思想道德健全、修养较高的人才会追求更科学的生活方式,更人性化更安全的生活理念。4.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和实现途径4.1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在保护环境,制裁环境违法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环境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进行经济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是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行为规范和具体措施,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环境保护的是非标准,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同时,教育人们要在思想上重视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再走传统发展的老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要求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进行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原则、保护对象及基本要求,倡导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以提高人们的责任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敢于向环境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它是维护国家环境权益的重要武器,是促进环境保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许多环境污染迁移扩散的范围相当广泛,往往污染的不只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造成跨国界污染。一国参加国际环境条约,并在国内环境保护法中规定对各种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管理和惩罚措施,包括对国外越境污染的管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越境及过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生,并在受到污染和破坏时依法索赔。同时,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交流与合作,以推动对世界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维护国家主权和环境权益。4.2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实现途径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来全面地预防、控制和消除污染及其他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不作为、渎职的执法人员严肃处理。其次,要出台相关法律与规章,强化环境管理。一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二是强化环境准入,从源头和过程减少新上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是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对造纸、酿造、冶炼、炼焦、印染、建材等行业中规模不经济、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线实行强制淘汰。最后,要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完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5.结束语环境主义者人为,在工业文明的基本框架内对经济运行方式、政治体制、技术发展和价值观念所做的任何修补和完善,都只能暂时缓解人类的生存压力,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文明范式的转型,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技术不再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助手。总之,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合作和谋求发展的主要内容,环境伦理道德是一个现时代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之一,是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缺少的观念,未来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国家地理教育曾几何时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这主要反应在环境地理方面和环境伦理道德的欠缺,在教育中形成不良的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地理教育中环境道德教育是地理内容中最基本的部分,环境道德伦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地理基层的教育者用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地理教育中为环境的保护,为人类的培养合格的人才永远地、不懈地去努力。
本文标题:论道德与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和实现途径(思修小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2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