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
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深刻揭示和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作过科学的预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思想包括: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未来新社会的本质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的。(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四)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五)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消亡。(六)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需要我们加以把握。第一,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是一种科学预测,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中来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于这些论述是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自己头脑的想象中来描绘社会主义社会。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预见是一种科学预测。当然,这种预测也要接受实践检验。第二,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特征的概括是一种理论抽象,是对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内在属性的理论概括。因而舍弃了各种具体条件和因素。从我们今天的目光看来,这是一个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二、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对以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所作的高水平、深层次的提炼。因为这种提炼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属性作了科学的概括。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一个突出,三个统一)。(一)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生产力。(二)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三)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四)体现了现实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三,社会主义本质与公有制的关系从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公有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主义本质是从最根本、最实质的层次来概括社会主义的属性,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作出充分和全面的回答,还必须从构成社会主义的各个层面上如社会主义特征即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以及体制等方面加以展开和论述。从理论研究上看,已基本形成共识的是社会主义可以抽象和划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本质是最深层次,其次是社会主义特征即基本制度,然后是社会主义体制。三者相互统一,互为表里,由此构成人们对社会主义较为全面的认识。正因为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理论概括,所以它是社会主义最根本最实质的内容。从而也就合乎逻辑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体制必须与社会主义本质相适应。离开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去追求“纯粹”、“理想”和“高级”的公有制和其它体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行不通的。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也给我们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路:我们要从最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上致力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和具体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问题。以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旦建立就一成不变,至少是懒汉思想。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实现方式这就是完善。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这既是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导下的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又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与公有制关系的认识。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接着又指出:“社会关系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实现社会进步的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一样。长期以来,我们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生产关系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的任务也不甚明了,甚至存在极大的误解,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阶级斗争,把阶段斗争的意义提得越来越高,以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大搞破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而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东西,如按劳分配原则、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当作资本主义加以否定。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认识,既从根本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需要,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回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能够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讲发展生产力,而且讲解放生产力。历来,我们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就主要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解放生产力。但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如果有问题,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就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突出解放生产力问题,而且把它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有时代意义的内容。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出现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适应发达的社会大生产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使得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尽管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的调节来不断加以克服,从而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而持续地、正常地发挥作用。邓小平说,通过改革,“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据,也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当然在于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发展生产力,如果忘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意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同时,它又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包括有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五句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高效率。第二层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规定,确保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生产发展成果属于人民,为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另一个要求,是公平性。第三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富裕是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共同富裕则是社会公平的最高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三个层次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各自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它从最高的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文标题: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2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