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备点检的定义设备点检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通过对设备的全面检查和分析来达到对设备进行量化评价的目的。设备点检运用运行岗位的日常点检、点检员及其它专业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技术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五层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设备定修的定义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的原则,按照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在确保检修间隔内的设备能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做到使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能源和劳动力消耗最少,是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方式。设备定修的特征信息发表/更新时间:2008-5-20该信息已经被浏览了622次根据点检定修管理的内涵和设备定修的定义,与传统的计划检修相比照,设备定修有以下的特征。1)设备定修是在设备点检、预防检修的条件下进行设备定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的劣化,经过一次定修使设备的状态恢复到应有的性能,从而保证设备可连续不间断、稳定、可靠运行,达到预防维修的目的。同时也明确提出定修项目的确立是在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要求尽量避免“过维修”和“欠维修”,做到该修的设备安排定修,不该修的设备则要避免过度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2)设备定修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a)对停机修理的计划时间,力求达到100%准确,即实际定修时间不允许超过规定时间,也不希望提前很多时间。b)定修项目的完成也追求100%准确,减项和增项同样不好。如果每次定修有很多项目不是预先设定的项目,那就算不上是按照设备状态来确定检修。c)上述计划值的制定是基于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包括设备主管、专工、点检员)日常工作的积累,要求计划命中率(准确率)逐步有所提高。点检定修制强调工作的有效性,要求制订的计划值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计划命中率(准确率)的高低反映了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水平,有的企业将计划命中率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的一个标准。3)定修项目的动态管理是设备定修的主要特征点检定修制明确将PDCA的工作方法贯穿于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对每一个定修过程要认真记录修前、修后的设备状况,对劣化部位及相应的预防劣化的措施记录在案。除在日常点检管理中跟踪检查外,在下一次定修时要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意见,不断的完善设备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修改相应的维护标准和点检标准,达到延长检修周期和零部件寿命的目的,也称为设备的持续改进。4)设备定修要求所有检修项目的检修质量受控点检制强调设备在运行期间的受控外,还要求在检修期间的所有检修项目的检修质量受控。要求每一个点检员参与检修现场的检修质量确认,点检定修管理导则规定了“三方确认”和“两方确认”,即对重大安全、质量问题,点检员要到现场进行确认。目前对检修质量的监控,普遍采用监控质检点(H、W点)的做法,其中H点(HOIDPOINT)为不可逾越的停工待检点,W点(WITNESSPOINT)为见证点。5)设备定修要求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的配合设备定修除了使设备消除劣化、恢复性能以外,还要兼顾经济方面的要求,一般说来应考虑下列问题:a)通过点检管理和状态诊断,在掌握主设备准确状态的基础上,合理延长主设备检修间隔(改变年修模型),是设备点检定修追求的主要目标。b)通过点检管理在掌握设备状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过维修项目。c)年度检修中更换下来的可恢复使用的部件的修复。d)改进工艺和作业标准,降低原材料、备品配件、能源的过度消耗e)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使日常修理和定期修理的负荷均衡化。f)减少和降低设备定修在备品配件、原材料、能源库存上的资金占用。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设备的定义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定修分类实行点检定修制的电厂,其检修按其分类的依据不同,有两种分类方法。一、设备定修按检修时间的长短分类1)年度检修(简称年修)年修是指检修周期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检修日期较长(一般为几十天)的停机检修。2)点检基础上的检修(简称定修)对主要生产流程中的设备,按点检结果或轮换检修的计划安排所进行的检修称为定修。定修一般用于不影响连续生产系统停用或出力降低的附属设备和系统上,其检修时间也较短(一般从几天到十几天),检修内容包括更换备品配件、解体进行定期精密点检、定期维护、预防性检查和测试、技术诊断和技术监督的需要所安排的解体检修、较大的缺陷转为定修项目等。定修项目一般在月度计划中安排,如果定修出现在影响连续生产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上,产生了停机或严重影响了系统出力,则需要征得电网调度的同意,甚至构成了非计划停运。3)平日小修理(一般称为日修)日修是对设备进行小修理的项目,不需要征得电网调度同意,也不会影响发电生产系统的运行方式,这种修理项目有的是月度计划中已列人的项目,它的计划一般以周计划的形式下达,它的检修内容包括:定期维护项目(如加油脂、定期清洗等)、需要检修人员配合的定期点检、需检修人员配合的定期试验、备品配件修复、小缺陷处理等。设备定修按检修性质分类在日常发电检修管理中,按检修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提法,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一些习惯称谓有如下几种。1)定期检修(TBM)定期检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的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2)改进性检修(PAM)改进性检修是指对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按照当前设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缺陷,以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可用率,并结合检修过程召-一-一实施的检修方式。3)状态检修(CBM)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4.故障检修(RTF)故障检修是指设备在发生故障或其他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检修。5.节日检修在不影响电网调度和事故备用的前提下,经电网经营企业批准,发电企业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设备的D级检修。设备定修策略及优化检修一、优化检修概述发电设备优化检修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以“管”为主的策略,针对发电设备的特点制订出一套策略,最终形成一套优化检修的模式,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的配合。优化检修模式,不是针对某一台设备,而是指整个发电生产的大系统而言,大到诸如汽轮机、锅炉;小到某一个阀门或者一台水泵,实际上是针对某一个电厂的所有设备而言。实行优化检修模式的发电厂,要对其庞大的连续生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设备,采用不同的检修方式,其中有的设备应用定期检修;有的设备采用状态检修;而有的设备则采取故障检修。优化检修模式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基于每一个电厂其设备的型号、制造厂不一样,辅机配套和系统设计也不一样,导致了要根据其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优化模式。优化检修目标的实现要运用一种管理方法,以确定哪些设备采用定期检修,而状态检修又应用在哪些设备上,即确定设备的定修策略。设备定修策略设备定修策略是对庞大的生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分类,确定这些设备应该采用何种检修方式,使发电企业的设备检修逐步形成一套融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式。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1.机械磨损这是最常见的劣化形式,这种劣化有规律可循,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加强点检管理基础上,可以早期发现。减少由于机械磨损而产生的设备劣化的主要措施是正确操作、加强维护(尤其是润滑),找到规律后则可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或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以改善磨损。对易磨损的部位要认真执行点检标准,早期发现设备隐患。2.金属组织和性质变化、蠕变、高温腐蚀等这是电力行业常见的金属劣化表现形式,要从加强金属监督人手,把有关监督内容与点检管理整合,按规定进行精密点检。通过点检的优化管理,早期预防金属劣化的发生3.疲劳裂纹发电设备的高温高压部件极易产生疲劳裂纹。裂纹是机械疲劳的信号,应采取必要措施及早处理。为防止和减少疲劳裂纹的发生,应注意下列几点:1)减少结构设计上应力集中的影响。2)要避免金属加工上应力集中的影响。3)减少设备操作上的应力,避免机械超载运行、冲击负荷、不均匀受热和加热(冷却)速度过快等。4.腐蚀设备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的损坏过程称为腐蚀,这在发电厂十分普遍,要从改进机件的原材料人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同时对易产生腐蚀的部位应加强点检力度,早期发现,及时消除劣化。5.绝缘损坏防止设备的绝缘老化损坏,要从加强包括绝缘监督在内的各项技术监督措施人手,使各项监督与点检管理相整合,把有关技术监督工作和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除了上述几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由于制造、基建、设计上的原因等造成的设备易劣化隐患。状态检修的提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关于开展状态检修的提法,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原电力部正式以书面形式下达并安排试点等工作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开始。当时针对的是发电机组的检修间隔时间过短,执行的原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是2~3年1次大修,1年2次小修。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机械制造水平,原材料水平也大大提高,原有的计划检修周期显然是不适合了。因此就要求开展按设备的状态来决定检修间隔和检修项目的工作,这就是状态检修提出的原因。设备点检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1.每一基层作业区一般设专业主管1人和点检员若干人。各企业可根据自行情况,以负荷饱满和工作量均衡为原则,决定点检人员的具体配置。2.设备工程师作为专业主管的助手,是否设立可按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3.新建电厂原则上按上述结构设置岗位。4.对于一些老的发电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可采用逐步向新机制靠拢的做法,在实际推行点检制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般来说,老厂设备比较陈旧,需配有一定的维护人员(实际情况是人员较多),很多电厂把这部分人员列人设备管理系统指挥。有的电厂干脆把维护人员称作助理点检员。2)由于人员结构的原因,老厂设备管理的定员不宜太紧。3)老厂由于受传统影响较大,制度整合要花大的力气,在推进时可采用分阶段推进的方式。推动状态检修工作的几点想法1.确定设备状态是实现状态检修的基础,应从加强和优化点检管理人手。逐步摸清设备的性能和状态。2.状态诊断要起步,要配备必要的装备,在人、财、物的资源上向状态诊断倾斜,有些价格特别昂贵的设备可以考虑成立区域性的状态诊断中心。3.劣化倾向管理要予以重视,要投人一定的力量抓好这项工作。4.要为状态检修营造一个敢为人先的环境。因为目前很多点检员宁可过维修而不敢延长周期。5.要清醒地看到,状态检修范围的不断扩大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6.设备管理上的改革,要与企业内部体制创新相协调。首先要从转换观念人手,宣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开展点检定修管理。状态检修的应用状态检修主要应用在下列检修工作中:1.对处于连续发电生产系统中的A类设备,状态检修是针对某一台设备和系统中某一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采用,这时候是出于无奈,因为这样做就增加了一次非计划停运。因此要在主设备年修时做好深人细致的点检管理工作,力求避免产生这种类型的状态检修。2.应用在有备用容量的主要辅机的设备定修。这已经在实行TPM管理的多数电厂实施。这些辅机不参加大、中、小修,有利于平衡检修负荷,充分利用设备的寿命周期,从而降低维修费用。3.在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和点检管理加强的基础上准确界定主设备的检修间隔和检修项目,减少过度维修。
本文标题:设备点检的定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3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