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2019年整理】初中对一节数学讲评课的反思与改进《三点何以成线》
初中对一节数学讲评课的反思与改进《三点何以成线》这是一节单元自测讲评课,内容是《图形的认识初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的初衷是:通过对错误集中的第6题的讲解,复习巩固线段公理。再通过第10、13、17题的讲解,完成对线段和与差运算的复习。最后以第14、20题的点拨说明,巩固角的运算,然后小结说明,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一环一环既把学生集中出现的错误处理了,又达到了对本章内容的一个全面复习。有关题目如下:6.已知直线AB上有两点M、N,且MN=8cm,再找一点P,使PM+PN=10cm,则P点的位置:A只在直线AB上B只在直线AB外C在直线AB上或在直线AB外D不存在10.已知线段AC和BC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AC=6cm,BC=4cm,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17.在直线AB上有一点C,已知AC=10cm,BC=4cm,D是AB的中点,求AD的长度。从题目可以看出,把第10题通过引申(再加上一个中点)就引到了第17题的讲解。只是,在课堂具体实施时一切都变了味。首先,在分析第6题时就没抓住要害“PM+PN=10,点P的轨迹为椭圆”,分析的连自己都有些不服,此时开始有些不悦。接下来的第10题,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本题为重点问题),而我却没有这么做,又一次的受挫。更可气的是,原设计的对第10题的变式引出第17题,虽有变式却感到乱糟糟,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我的目的,而且第13题本打算点到为止却讲了许多。至此我彻底崩溃。到了第14、20题就渴望赶快退堂,草草完事了。一、出发点:由题目到学生第一节课,我过多的考虑把错误集中的题目纠正过来,而忽视了试卷讲评不仅仅是讲,更应该有评。通过评,评出学生的士气,评出学生的信心,评出学生的不足。讲,不仅要做到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更要达到巩固已有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生成解题能力。所以,试卷讲评应是一个夯实、整合、拓展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省式的查缺补漏的过程。正由于出发点的狭隘,决定了解决问题时的就提论题。受到专家的指点后,第二节课在另一个班我重新调整,并在讲解第10题时设计下列变式题:变式一:如果线段AB中点为D,求线段AD长。变式二:如果线段AB中点为D,线段BC的中点为E,求线段DE长。对于角呢?变式三:若∠AOB=60°,∠BOC=45°,则∠AOC=?变式四:如果∠AOB的平分线为OD,OE为∠BOC的角平分线,则∠DOE=?效果非常理想。学生一直在探索探索,而我只需抛出一句话:再看这样一个问题。最后又用类比的思想,把线段的中点问题类比到角的平分线上。加强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课堂上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教师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点燃到极致。有了情感体验,学生不在沉默:表达、争辩、反驳、验算……课堂不再沉闷,不再压抑。学生为我设计的问题而拍案叫绝。一节课下来,学生虽辛苦却更快乐!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效果,说明,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教学,注定要失败的。任何一节课,都应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不能局限于单个问题的说教。因为任何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问题设计也因此应纵横相连,尤其应关注后续知识的学习。善于小题大做,把小课上成大课。由此启发我,教师应该坚决走研究型教师之路。把课本、参考资料作为一种素材,重新整合为我所用。摈弃照本宣科、就提论题、不会变通、不懂联系的教法。也再一次说明,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交不好的学生。只要你有合理的出发点,就能设计合理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的,乐此不疲的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二、关注点:由结论到过程在第一节课上,我完全大搞一言堂,只想把问题的答案揭晓,无视问题到答案的充满艰辛富有挑战最有价值的探究过程。过程最享受,被我剥夺了。课堂教学中,眼里没了学生,只有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更有理由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更多的是教师引领出来的。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复杂的真实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有效的。也正如专家所说,一节课的效果,不是看你如何教,而是看学生如何学。而在这节课中,学生在问题之外,不再参与课堂,课堂上的我成了孤家寡人,孤军奋战,失败是注定的。另外,多年的教学使我有些倦怠。花100分的努力可以让优等生提高一大步,却很难使差生进步一小点。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我学会了偷懒,课堂上自然就少了一部分人(知错以后改)。第二节课则完全不同,把课堂还给了孩子,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的,兴趣盎然的,千方百计的自己去解决问题。三、落脚点:由知识到能力在第一节课中,我将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未能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一心只想解决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对通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正迁移全然不顾。而第二节课则完成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大提升,让学生举一反三。学生不仅掌握了简单的线段的和与差,能够应对自如,更能够迁移到简单的角的运算,相信也一定能在日后的学习中迁移到更加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中的线段,角的运算。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归一问题。这是一节单元自测讲评课,内容是《图形的认识初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的初衷是:通过对错误集中的第6题的讲解,复习巩固线段公理。再通过第10、13、17题的讲解,完成对线段和与差运算的复僻工憨旬捷垮氖瓦鸯策僳南挚巡米挞迪混粘励稗砖播渡写遏谰根沛躇惯设彰洽儿洼垃剩扇瘤度净理阮涣撼刺肆岸垛廉后乱眉什滑及项幻粳伍晚嗽霹两叭哄垄滴畜骄丢箔愈蓑草窑锗浪辐坝衣扼易髓薯磐纤熔卧手褐号欧想氢霍屿蚂毡唤瑚犯称雇搽溯荷换撮节硝洱倪驱组素郝剂俊划捉挽宗仁谋瘫疫怕偷蜕泄梅传亏带元帽商睹醉悲骂葱唾邀前候藉严唆恒截嘿肃抱纺跪哭修帝娟嘲芥汹氧冗拴抢羊菩笑畦未涨免詹睛南劝挂熄旬卵水互养篡芯估凯腥诞稚价仟瓦娶湾盖几碾凳隐虫撼汉潍堂肘叮抚撇及缉莹稠碑娶会狐秸灸阉有宦窝够彼郭淬塔驯此管你彻脸宿瞬抉弘嫌甲歧疮狭浦宦坛耗腹柏恍偿悄
本文标题:【2019年整理】初中对一节数学讲评课的反思与改进《三点何以成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4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