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个启发性的观点:对正、负电子湮灭说的新解读王建涛华电国际潍坊发电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204摘要:本文以辩证唯物的哲学观重新诠释了正负电子湮灭光子说,指出了正负电子对(虚光子)是一种物质新形态,并对暗物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负能概念,以期抛砖引玉。关键词:正负电子对虚光子虚单位暗物质1引言探究物理,不能没有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同物理、化学、社会学等具体科学就它们的研究对象而言,是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不同,一般规律通过具体规律而存在、而表现、而作用的,康德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所以,研究物理这门具体科学,没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是不行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性的世界所共有的本质,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物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不运动的物质或离开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思议的。2“唯能论”批判有一种所谓的运动就是运动,不需要物质作为承担的“唯能论”观点是错误的。“唯能论”歪曲了爱因斯坦关于质量和能量关系的公式E=mc²,说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质量消失了,因而物质也消失了。实际上,这个公式揭示的是质量与能量之间一定的比例关系,是指具有多少质量的物质相应地具有多少能量,质能关系式不是说可以有离开质量的能量,相反,倒是揭示了能量和质量的不可分割,亦即没有无质量的能量,也没有无能量的质量。针对正、负电子相遇转化为一对光子的现象,认为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因而就是纯粹的能量,正、负电子转化为光子就是物质转化为运动了的看法是错误的。3正、负电子湮灭光子说新诠释我们必须在哲学指导下对正、负电子湮灭光子说予以重新解读:光子既不是纯粹的能量,也不是纯粹的运动,而是具有波粒二相性的物质实体,正负电子转化为光子一定是物质形态之间发生了转化,电子是电运动的承担者,光子是光运动的承担着,正、负电子湮灭后,以光子辐射方式释放出能量,发生能量转换,物质形态随之转化,正、负电子结合成对,正负电子的电荷中和,电磁场相互抵消,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我们再结合光子在强场下能够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的客观现象进一步分析,我认为实际上是这种新的物质形态重新获得了能量,也就是说由正负电子对湮灭后所形成的这种新的物质形态获得了能量,这种新的物质形态在能量激励下转化为正、负电子并运动分离。为了便于叙述,这种新的物质形态我们姑且叫做正负电子对或者量子场论中的虚光子。定量的描述如下:两个0.511Mev的正、负电子相遇发生湮灭,正、负电子结合成正负电子对(虚光子),以光子辐射形式释放掉能量;其逆过程也能发生即正负电子对(虚光子)获得能量,正、负电子运动分离(两个过程必须是不对称的,否则就什么也不会发生,所以作者认为正负电子湮灭的逆过程必须基于某种特定的物理机制,比如强电磁场、核场条件下,否则不会自发发生)。所以,我认为当正、负电子发生湮灭,并不是物质消灭了,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即正负电子对,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就在我们周围,之所以迟迟没有被发现,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正、负电子湮灭光子说的错误解读所致,另一方面,这种新物质形态即正负电子对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通过寻常手段观察得到,也就是说它在“暗”处。我们不妨再换一种角度来看,这其实意味着正负电子的结合能是1.022Mev,正负电子对的分离能1.022Mev,结合能是能量,分离能也是能量,结合能是明的,分离能是暗的。如果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正负电子对,那空间蕴含的能量将是相当惊人的,初步的理论计算表明空间蕴含的此种能量约为1.35*10ˆ(27)iJ/m³,我们在能量单位J前加了一个虚单位i,意思是此种能量并非通常意义下的能量。暗是相对于明来说的,如果把在一般情况下能用眼睛或借助工具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小到原子、大到宇宙星体,近到身边的各种物体远到宇宙深处的各种星系,诸如此类的东西看做明物质的话,那么暗物质就是除明物质之外的东西,但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它们也是客观存在着的,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这种潜在能量作者断定就是当今物理界议论纷纷和极力寻找的暗能量、暗物质。有人把暗能量和暗质量给分开了,作者认为是欠妥的,暗能量和暗质量都是暗物质的内在属性,亦即有多少暗能量就有多少暗质量,二者是相当的,不可误认为转化关系,就像著名的质能关系式一样的道理。有道是:众里寻它千百度,那“暗”就在灯火阑珊处。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的“暗”物质,就是数学意义上的“负能”物质。参考文献:[1]光子.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5-02-01].[2]暗物质.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5-02-01][3]霍罗威茨(美)著,吴利民等译.电子学(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5]杨国桢.《赵忠尧先生对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灭现象发现的巨大贡献》中国物理学会.2003
本文标题:虚光子假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6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