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相关知识】词义有语表义、语境义和语外义三种。语表义是指词典中对词义所作的解释,其中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语境义是指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其中包括特殊义、指代义、概括义、反义等;语外义是指词语隐含的意义,即我们平时所讲的“言外之意”。(1)语表义:要准确理解词在文中的语表义,首先必须搞清楚多义词的概念。具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与“单义词”相对而言的,其本质特点是一词多义。多义词所具有的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义。A.基本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B.引申义: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进行推引,从而产生出的其他意义。理解词语的引申义,重要之处在于从上下文的语境中,把握文脉,进行分析和理解。C.比喻义: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2)语境义:语境义是指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环境,是言语行为的条件,对语言的使用有制约作用。言语行为只有同语境结合,才能成为使用的言语,否则只是抽象的表达式。例如,“明天她去那里”这句话如果缺乏具体的语境,“明天”是哪一天,“她”指谁,“那里”指什么地方,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所以这个句子的意义也只是概括的、一般的意义。当语言片断进入交际领域后,就和具体语境结合在一起,这时所表达的就是具体的意义了。常见的语境义主要有以下几种:A.概括义:概括义指某个词语对上下文的某一段文字内容所概括的意义。理解词语的概括义,一般要准确地理解原文某部分所说明或阐述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意义。B.指代义:指代义主要是指指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现代文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经常替代文中所讲的的具体事物,有时还替代复杂的或抽象的概念。一般来说,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常在其前文里,所以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指代词的含义,即指代的对象可以从上文寻找到(有的需要提炼概括)。C.特殊义:因运用典故或其他原因使词语产生的特定含义。其方法是弄清典故或词语使用的特殊背景、渊源等情况,从而把握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如李密的《陈情表》中有一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其中的“结草”一词就是用典——春秋时魏武子有爱妾,无子。魏武子临死,要魏颗让爱妾殉葬。魏颗没有遵从父命,而是将此妾另嫁他人。后晋秦交战,魏颗见一个老人结草绊倒杜回(秦军勇士),于是将杜回擒获。夜间魏颗梦到老人对他说,他就是那宠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弄清了这一典故,也就明确了“结草”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报恩。D.反义:反义是指词语在文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常用的意思相反。词语的反义主要是由于反语修辞手法的使用而赋予的——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如: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E.附加义:附加义是词义中非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但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根据。附加意义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态度色彩(严肃、敬重、鄙视等)、语体色彩(书面语、口语等)。F.修辞义:因修辞手法的使用而使词语产生的临时意义。修辞方法的使用能够使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够更加有力地表现作者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更丰富多彩地体现语言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在理解词语时,我们要结合上下文,对修辞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去揣摩、理解。例如: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句中的“睡着了”使用了琬曲的修辞手法,把马克思的溘然长逝说成是“睡着了”,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比尊敬和对他逝世的无比悲痛之情。(3)语外义:语外义也叫隐含义,是指词语中暗含着的意义。一般来讲,词的语外义是由于象征手法或消极修辞手法的使用而产生的。理解词语的隐含义,需要从字里行间“读出”其意欲表达的意图,即潜在含义。如巴金的《灯》中的一个句子: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由于《灯》这篇文章写于1942年2月,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国家和民族正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因此,句中的“灯光”由全文看,不应是实指,而应该理解为“光明、希望、信念”,整句表明作者对抗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多义词在文中特定的、单一的含义。解答这类问题的要点有二:一是依据上下文内容、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感情倾向来综合考虑;二是确定词语的本义及其在文中的转化义(引申义或比喻义)时,应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根据词的构成方式理解词的本义,通过推理、联想可以进一步理解词的引申义、比喻义。汉语中,一个词往往具有多种相关的含义。词的多义现象对思想表达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但也会给阅读带来一些不便。词在句子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词搭配、组合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去体会、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怎么联系上下文?一是注意前后文中的关键词句,二是要结合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来考虑,三是注意词义转化的原因,如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下定义的格式是: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种差,即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差异,是种概念(即被定义者)的特有属性。解这类题大致的思维操作步骤是:首先,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着对概念的解释;接着,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并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当然,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各选项进行对照,以便准确、快捷地选出答案。比较法、排除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本文标题:词义的相关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6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