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试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创造性
试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创造性摘要: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极大地吸引了外国游客。但是文化因素的差异给旅游英语翻译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致使外国游客无法融入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介绍旅游翻译的功能及英译标准,指出了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障碍,提出了旅游英语翻译应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功能;障碍;文化因素;创造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不可胜数,幅员辽阔,风光秀美,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的外国游客来我国旅游观光。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外游客数量不断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了21世纪我国的朝阳产业。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英语翻译的作用日益重要。英语翻译是国外游客感知我国文化,促进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桥梁。因此优秀的英语翻译有助于树立我国的对外形象,开拓国际旅游市场,而错位的英语翻译会使外国游客产生疑惑、误解甚至反感的情绪,阻碍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旅游英语翻译的重视和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一、旅游英语翻译的功能及其标准1.旅游英语翻译的功能旅游英语翻译的首要功能是吸引游客,使游客融入我国文化,进而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形象的建立。具体可分为诱导功能、美感功能和信息功能。旅游资料首先必须要提供旅游中足够的信息,通过对人文、自然景观的介绍、宣传,来挖掘国外旅客旅游、参观的兴趣,增加国外游客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为了增强资料的吸引力,因此资料必须能激发读者对于美的感受,使之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总之,只要具备了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也就产生了诱导功能。2.旅游英语翻译的标准旅游资料的翻译不能按照简单的中译英文字翻译来进行,旅游资料翻译是否有效果,关键取决于国外游客是否能理解、接受。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对等”指的是译文能够与游客的文化相融合。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逐字翻译不加创作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想让旅游英语在国外游客心目中引起的共鸣,译者必须站在国外游客的角度上,充分考虑到国外游客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采取适当措施,在不改变原文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对国外游客难理解的部分作适当的解释和调整,使国外游客准备的掌握我国的文化,达到旅游英语翻译的最终目的。所以旅游英语翻译的关键是掌握好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因此只求语言形式上的对等而忽视汉英在文化深层次上的差异,是无法达到旅游翻译的目的的。二、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障碍1.文化的差异旅游的目的是感受异地文化,文化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动力。但是恰恰是旅游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之间的差异给旅游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首先,旅游翻译中最大困难是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宗教信仰、社会习俗,英汉语言出现了非对应和非重合的词汇,英汉语言之间缺乏语言共鸣,这些往往是文化负载词。比如像“阴阳”、“八卦”、“五行”、“气功”、“太阳拳”等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还有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词语,比如“饺子”,对应的英语为“dumpling”,但是却失去了饺子在我国的韵味,逢年过节,全家团圆,坐在一起包饺子,欢乐愉快的场面。再如“粽子”,外国人翻译为traditionalChineserice-pudding”,并解释为“apyrami-dshapeddumplingmadeofglutinousricewrappedinbambooorreedleaves(entenduringtheDragonBoatFestival)”但是外国人在吃粽子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粽子是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龙舟节也是由此而来。其次,有些词汇指示的意义以及隐含意义不一样。中国传统神话里面的龙、凤、麒麟、龟,在英语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即“dragon”“phoenix”“unicorn”“tonoise”,除了现实存在的龟以外,其他的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但是英汉中的隐含意义不一样。比如龙在汉语中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形容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dragon在外国是指一种类似蜥蜴,满嘴喷火的大怪兽,是邪恶、魔鬼的象征。由此可见,翻译者在翻译时遇见的不只是语言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文化障碍,译者处理的是两种文字,面对的却是大片的文化。2.语篇层面上的行文和修辞的差异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英汉民族在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形成了不同,主要反映在语言的修辞方法和写作习惯上。我国的民族强调天人合一、中庸思想,表达注重美学,在写作中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讲究神似注重形似。在语言上则辞藻华丽,情感丰富。而西方民族则注重理性思维,善于描述现状、分析问题,写作时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语言上重逻辑、严谨、简洁。例如以赞美杭州西湖的旅游行文为例: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沿湖地带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如果忠实的按字面意思翻译成英语则为:HangzhouWestLakeIspunishablebyabeautifulelegantalandscapeoflakesandmountainsandbrightYun-fengheritageandcultureandartblendintoanationalscenicarea.She'sbeautifulWestLakeasthecenter.ThreeYunshan,coveredinclearwater.Lakeareasurroundedbygreenery,verdantscenery,drawbridgewillowtree,YunShucageyarn,rollinghills,beautifulbrookLinQuan,DeepCreek.这种译文在外国人看来不仅不知所云,而且认为夸张可笑。因此语篇层面上的行文和修辞的差异对旅游英语翻译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三、旅游英语翻译需要创造性1.旅游翻译文本以读者能看懂、易接受为原则中西方在语言文体上存在很大差距,根本原因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所以在做旅游英语翻译的时候,必须从读者能看懂、易接受为原则。游行为的意义需要在多方面进行解释。在国外游客接触之前,它只是一些符号,给读者留下有限的空间。作为外国游客,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发挥自己的想像去感知文本,但是作为译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考虑读者需要,进行语义间的联想和转换,把握文化之间的差异,将文本翻译出来。因此,文本的“空隙、空虚与空白是理解的根本动因,也是释义运动的基础”。文本的翻译即使译者对本国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的理解,也是译者对外国文化的掌握和理解。只有译者能够自己先理解、内化原作,排除由文化差异产生的障碍,才能翻译出来能让读者看懂、易接受,从而满足读者的需求的译本。2.文化差异需要翻译具有创造性翻译是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翻译不仅是一项交流工作,更是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我们将旅游英语翻译放置在文化语境中来体会,可以看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间转换,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目的是实现文化跨越和交流。文化跨越和交流是指一种文化译成了另一种文化,肯定有信息出现偏差,因为译文相对于原文来说,它是具有创造性。就像谢天振说的:“由于[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的‘翻译’是在译者翻译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他[它们]的‘翻译’与原作相比的话,必然比译者的翻译更富创造性、更富叛逆精神。”而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文化的跨越和交流,原文本中的意境是根据译者的感知所翻译出来的,必定会有和译文的意境不一致的现象。为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将读者的需要考虑在内,对原作进行内化、解释、扩大,以消除读者与译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差异。旅游英语这种文化的跨越和交流的性质决定了旅游英语翻译必须要有创造性。四、如何创造性地进行旅游英语翻译1.在语言层面上进行创造旅游英语翻译需要在语言层面上进行创造,也就是说按照读者的爱好、情感来进行文字翻译。译者在翻译文本的时候注定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内,翻译的文字和句式往往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体现的是作者的思想逻辑。但是读者在阅读时是根据自身特定的知识结构进行的,译者和读者的感情活动过程是不一样的,因此译者在进行字面创造的时候要兼顾两方面的感情,消除这条鸿沟。例如对清末宣统三年(即1911)这一时间的翻译,由于外国读者对我国的历史朝代不了解因此不能直接翻译字面意思,因此要将清末宣统三年转化成公历年即“the3rdyearofEmperorXuantong’sreign”。2.在读者的主观理解上进行创造读者对于一篇译文的理解来源于个体体验与社会体验。个体体验是指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储备。读者根据个体体验会对译文进行创造性理解。社会体验是指社会环境给读者带来的宏观体验。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会受社会中的多方面因素地影响。所以译者要在读者的主观性理解上进行翻译的创造。比如对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的翻译:Theoriginalpavilionwasbuiltin1792(the57thyearofEmperorQianlong’sreign)byluoDian,deanofYueluAcademy.FirstlyitwasnamedtheCrimsonMaplePavilion.Later,attheproposalofBiyuan,GovernorofHunanandHubei,itwasrenamedAutumn-AdmiringPavilion,whichalludestoDuMu’slines:“Istop,justconqueredbythewoodsinlaterautumn,whenmapleleavesaremorecrimsonthanflowersinFebruary.”这则翻译在直译的基础上,译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对此亭为什么叫做“爱晚亭”进行了创造性的翻译。为了使游客可以容易的理解和接受“爱晚亭”由来,译者创造性地采用了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叶,译为“爱晚亭”又名“红叶亭”。译者在读者主观理解上将信息传达给了对方。3.从翻译策略上进行创造中西方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的风俗礼教外国人并不能理解,外国人不接受我国的文化则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运用自己的跨文化知识,在差异和得失之间进行平衡,选择最优的策略。例如在山西平遥关于中国古代《六礼》的翻译:InChina,thetwofamiliesgettogethertotalkabouttheweddingceremony,andtheywillinvitetheeldertomakethepreparationandarrangement.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异,如果采取直译,则西方人很难理解我国的六礼,也不能认同我国的价值观念,因此译者注重翻译的策略,从而达到了中西方的有效交流。参考文献:[1]裘禾敏.晚清翻译小说的误读、误译与创造性误译考辩[J].外国语,2010,(4):72.[2]曹冬美,钱婧.浅谈旅游景点资料的汉英翻译[J].消费导刊,2010,(4).旅游材料翻译是最为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其最终目的要在中外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游客通过这座桥梁来了解目的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进而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文化,保护文化,减少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有大批的游客来此旅游,因此其旅游宣传材料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安徽旅游市场上的景点宣传翻译仍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也影响安徽的形象。因此,本文尝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对安徽旅游材料英译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
本文标题:试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创造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7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