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附件5蜱类监测实施方案(草案)1.监测生境的选择申报按国家级监测点管理的地市应在2个以上的区县开展监测。每个监测区县设农村居民区、农村外环境(农田、荒坡、林地)、景区三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对象)各不少于1个,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城镇居民区开展监测。农村居民区:选择农村自然村开展寄生蜱监测,自然村农户户数少于20户时,可将监测范围扩大至生境相似的临近村庄。每村庄调查至少10头放养的家养动物(牛、羊、狗)。农村外环境:每监测区县选择1个自然村,在自然村周边任选农田(包括茶园等经济作物田地)、荒坡草地或林地生境至少1处。景区:包括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荒漠、草原等人造和自然景观等,每区县至少选择其中1处。城镇居民区:选择居民区或宠物医院,每监测区县至少调查20只宠物,宠物种类以狗为主。2.监测时间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蜱类活动高峰和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当地监测月份,但每年监测不少于3次。建议长江以南及以北临近地区全年监测,其他省份根据当地情况,冬季可不监测。监测月份每月中旬监测一次。3.监测方法(1)寄生蜱:在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生境开展。重点检查动物的耳朵、眼睛周围、口鼻周围、脖子、腋窝、胸脯、乳房、大腿根、阴囊、肛周、会阴、尾根等部位,毛较长的动物需用手触摸,收集和记录蜱的种类和数量(记录表见表5-1,汇总表见表5-3),动物可适当固定。如需收集蜱,由于正在吸血的蜱类假头容易折断,应用小镊子夹紧假头先轻轻拉拽和左右晃动,使之能上下摇动,然后再果断拔除,必要时可连带部分动物皮毛。(2)游离蜱:在农村外环境和景区生境开展。采用布旗法在选择的样地均匀的拖或挥旗,以每人每500m所捕获蜱数进行密度指数统计(单位只/布旗100米)。一般每一样地拖旗不能少于500m,时间不能少于30min,记录捕获蜱的种类和数量,记录表见表5-2,统计表见表5-3。拖(挥)蜱方法:用90cm×60cm的白色或浅色布旗,窄的一边两端用绳子固定,将旗子平铺地面,拖拉绳子前进,每步行10m停下检视附着的蜱数,根据调查地段内植被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定距离拖蜱。如是较平整的草地,可拖拉布旗在草地上行走;如是灌木丛则手持木杆在灌木丛和杂草上来回挥动布旗。将附着在布旗上和拖蜱者身上的蜱用镊子捡起装入管内,立即旋紧管盖或塞紧塞子。每一样地的蜱放入同一管内或做一致编号,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分类鉴定、计数和检测。农田:在选定自然村周边选择一种主要的农田形式,在农田周边用布旗拖蜱。荒坡草地:指较大面积的无耕种荒地、草地,在荒坡草地内拖蜱。林地:包括各种种植、野生的、面积较大的可能有动物包括鸟类出现的林地,在林地内、林中小路两侧进行调查。景区:在游人活动的小路两边调查。监测时做好环境数据采集:对调查点的经纬度、农田农作物、荒地、林地的植被类型、林地的类型(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地形进行描述性记录(见各调查表)。4.统计与计算(1)动物(家养动物)体表蜱:采用蜱指数统计,单位:无。蜱指数=每种动物体表检获或记录的蜱总数动物的调查数量(2)游离蜱:以每人每100m所捕获蜱数进行密度指数统计,单位:只/(布旗100米·小时)。密度指数=检获的蜱总数(只)×100×60布旗数×每布旗拖旗距离(米)×拖蜱时间(分)5.标本的保存:分类用标本可用70-80℃的热水将蜱烫死,然后放入70%的酒精保存,注意保存容器的密封,定期检查添加酒精。短期内(5-10天),可将采到的标本装入50ml离心管内,内塞入采集点附近的树叶或草叶保持湿度,旋紧管盖,每隔1天更换一次草叶或树叶,以活蜱形态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及其他检测;如需长期保存,可将活蜱装入冻存管,置于液氮内或超低温冰箱保存,如暂时无液氮,可先置于-20℃保存,有条件时(不超过3个月)转入液氮内或超低温冰箱保存。监测点在鉴定和计数后应将捕获的蜱虫标本送省级疾控中心或国家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媒介生物控制室)。省级疾控中心或国家疾控中心根据情况进行种类复核和其他相关工作。6.个人防护及其它注意事项(1)如有可能,提前注射相关的疫苗;(2)最好穿白色连体防护服,特别是进入林区,如是不连脚防护服,需加穿防蚤袜,套于裤腿外,并扎紧收口。进入林区采蜱时务必带好防护帽。操作时带上橡胶手套;(3)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DEET,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可以持续保护几个小时;(4)每天的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人员应仔细检查自己或相互检查自己或对方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5)一旦发现有蜱已咬钻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还易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应尽快找专业医疗机构取出,然后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到相关部门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6)尽量不要接触蜱的体液,如不小心接触,及时做消毒处理。7.监测工具采集工具:白布旗(推荐用白色摇粒绒)、眼科镊子(弯头、直头)、离心管、防水记号笔防护用品:驱避剂、白色光面连体防护服、防蚤袜、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标本储存工具:冰箱、超低温冰箱、冻存管8.附表及附录表5-1动物体表寄生蜱监测记录表表5-2室外游离蜱调查记录表表5-3蜱密度监测汇总表表5-1动物体表寄生蜱监测记录表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地点: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小区)动物编号1动物种类2活动区域3蜱种类4蜱数量备注5幼若雌雄合计注:1.动物编号:阴性动物也请编号,并填入动物种类、活动区域等。2.种类:指动物的一般分类,如马、水牛、黄牛、牦牛、山羊、绵羊、猫、狗等3.活动区域:请填入序号,1.农田;2.林地;3.农村荒坡草地;4.城市公园;5.郊野公园;6.森林公园;7.荒漠;8.草原;9.圈养4.蜱种类:如一只动物上捕获有几种蜱,请各种类分行填写;鉴定不出种类请写未鉴定种,如有多种,请编号,(属名)1、(属名)2等。5.备注:可填写家养动物主人姓名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表5-2游离蜱调查记录表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地点:省市区/县乡(镇)村海拔:经度:纬度:监测生境:农村自然村周边□农田□荒坡草地□林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荒漠□草原□其他环境简要描述:拖蜱距离:米拖蜱时间:分钟地点1蜱种类2蜱数量密度指数备注幼若雌雄合计1.地点:农村自然村内和周边可填写距离其最近的住户姓名。2.蜱种类:如一只动物上捕获有几种蜱,请各种类分行填写;鉴定不出种类请写未鉴定种,如有多种,请编号,未鉴定种1、未鉴定种2等。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表5-3省/市/县年月蜱密度监测汇总表监测单位:填表人:审核人:寄生蜱动物种类动物数量蜱数量蜱指数备注牛羊狗(农村)狗(城镇)其他合计游离蜱生境类型拖蜱距离(米)拖蜱时间(分)蜱数量(只)密度指数(只/(布旗100米·小时)农村外环境景区合计
本文标题:蜱类监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8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