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3章 建筑平面设计-4
第3章建筑平面设计本章提要建筑空间组成和平面设计任务主要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辅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一栋房屋是由若干房间和交通部分组合而成。前面已讲述了组成建筑的各种单个房间及交通部分的使用要求和平面设计。如何将这些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内部使用功能、结构造型、设备布置合理,外延与环境有机结合,并反映时代特点和地域风格的展示良好形象的建筑物,就是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建筑平面组合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使用功能、物质技术、基地环境、建筑艺术、经济条件等。在组合中要反复考,虑不断调整,才能使组合设计趋于完善合理。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平面组合设计涉及以下问题一、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平面组合二、建筑结构与平面组合的关系三、基地环境对建筑平面组合的影响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平面组合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影响平面组合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平面组合之前,首先要进行功能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平面组合方式。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一)功能分析所谓功能分析也可以说是空间分析,它是把不同要求的房间按照它们的用途目的、性质加以分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地安排它们各自的位置,我们把各个房间在使用上的相互关系也称为功能关系。找出功能关系是功能分析的主要内容。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功能关系主要有:1.主次关系2.内外有别关系3.联系与分隔的关系4.顺序关系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1.主次关系对建筑物来说,它的各个部分,各个房间在使用上是有主次之分的,有的比较重要,有的则显得较次要,在平面组合时就应区别对待,要根据房间在使用上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它们在平面中的具体位置。图2-41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内外有别关系建筑物中的各个部分、各个房间在使用上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外”性质,有些对外联系比较密切,公共性较强,应考虑将这类房间靠近出入口的显著位置布置,或楼房较低层次,便于对外联系和人流疏散。对内性较强的内部使用空间,应靠内布置,或较隐蔽的地方,或楼房的上层,避开外界的干扰。图2-42附图1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联系与分隔的关系在建筑物的内部,各部分、各个房间之间,有些在功能上联系比较密切,有些就松散些,有的房间在使用时还会对其它房间形成一定的干扰,在组合时就要考虑这种关系,对功能密切的房间靠近布置,方便联系,对有干扰的房间,适当隔离。有时这种联系与分隔的关系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既要联系又要分隔。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例中小学校教学楼中小学校教学楼一般包括教学行政办公室、普通教室和音乐教室等。从教学使用上来说,教室与办公室部分应有必要的联系,方便学生与教师的往来、联系及教师上课、辅导,同时又要避免学生课间活动或穿越教师办公室对教师办公备课形成干扰,故这两部分应考虑适当的隔离,保持办公室的安静。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音乐教室虽然也同属于教学用房,与普通教室和办公室应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音乐教学的特点,上课会发出声响,对普通教室和办公室会形成干扰,也应作适当的隔离。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考虑到这种联系与分隔的要求,教室与办公室、音乐教室的布置常采用下面的几种布置方式:(1)教室与办公室的布置同层布置附图2a分层布置各为独立体部或位于联系体单独设附图2b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音乐教室的布置用门厅分开图2-43(b-d)设在独立体部或尽端单独设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实验室的布置位于端部位于后部位于联系体附图3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4.顺序关系有些建筑,建筑中的各个部分、各个房间、或有些房间在使用时有一定的顺序要求。如展览馆建筑要考虑展出顺序,展室应按一定的展览路线进行布置。火车站建筑,航空港建筑等。图2-45(a)图2-45(b)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各种功能关系常借助于功能分析图来分析。功能分析图是以框图的形式表明各种功能关系。它能比较直观地表示出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主次关系,使用顺序,联系与分隔的关系,及交通组织等,帮助分析。对一般的建筑,功能分析图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对规模较大、较复杂的建筑,功能分析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附图4图2-44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在作功能分析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功能分区要明确主要、次要部分要明确各区组间的联系与分隔的关系要明确。例:中小学校功能分析图图2-43(a)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二)平面组合的方式1.走廊式2.套间式3.大厅式4.单元式5.庭院式6.大面积灵活分隔空间组合方式7.混合式组合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1.走廊式——房间之间通过走廊联系起来。附图5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这样既可以保证各使用房间相对独立,不受干扰,又通过走廊具有一定的联系。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图2-47图2-50(b)适合于宿舍、教学楼、医院、办公楼等建筑。走廊式组合有内廊式、外廊式两种基本形式,此外还有双内廊、双外廊及连廊的组合方式。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套间式——各房间直接衔接在一起,相互穿通。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把使用面积与交通联系部分结合起来,联系简捷,使用面积兼做交通面积,面积利用率高。可分为:串联式和广厅式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1)串联式——主要使用空间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相互串通,直接相连。要求各房间功能关系密切,具有明确的程序和连贯性,一般人流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不逆行。常适合于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一类的建筑。附图6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2)广厅式——也称放射式,它是利用一个广厅把各个房间连接成一个整体。附图7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广厅作为人流集散的中心,通过它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各主要空间,又将各房间的人流汇集到这个中心,所以广厅实际上是一个联系中心,交通枢纽。适合于图书馆、展览馆、火车站、航空港及大教室这类建筑。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一幢建筑可以有一个广厅,或几个广厅。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3.大厅式——以体量巨大的主体空间为中心,其它附属或辅助空间围绕着这个巨大空间布置。这种组的特点是主体空间与辅助空间功能联系密切,主次关系明确,但体量悬殊。附图8图2-49适合于影剧院、体育馆这类建筑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4.单元式——以楼梯间或电梯间等垂直交通空间来连接各房间,构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根据规模大小、地形情况、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单元组成一幢建筑物。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平面布置集中、紧凑、安静、互不干扰。附图9附图10附图11适合于住宅、幼儿园和部分中小学校建筑。图2-51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5.庭院式——房间沿周边布置,中间形成庭院。它的特点是庭院对外封闭,可避免外界干扰,安静,适合于居住建筑。也是我国传统的组合方式,大到皇宫,小至四合院,都喜欢采用这种组合方式,利用中间庭院,可种植花草树木,环境优美、雅致。目前在一些大型公建中也多有采用。附图12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6.大面积灵活分隔空间组合方式除了以上五种基本的组合方式以外,在现代建筑中还经常采用大面积灵活分隔空间的组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将一个完整的大空间,按照使用要求分隔成若干部分,被分隔的空间互相穿插贯通,隔而不断,没有明确的界限,所谓“流动空间”。适合于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建筑及商业建筑。图2-50(a)附图133.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7.混合式组合大量性民用建筑,由于功能复杂,往往不能局限于一种组合方式。常常是在一幢建筑中采用多种组合方式,这种的组合称之为混合式组合。它具有根据实际需要,不拘于形式,而注重满足功能、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附图14图2-41图2-42附图1附图2a附图2b图2-43(b-d)附图3图2-45(a)图2-45(b)附图4图2-44图2-43(a)附图5图2-47图2-50(b)教学楼教学楼-1教学楼-2教学楼-3附图6附图7附图8图2-49附图9附图10附图11图2-51附图12图2-50(a)附图13附图14图2-52图2-53图2-54图2-55附图15附图15-1附图15-2附图15-3图2-56(a)图2-56(b-d)图2-57图2-58附图16附图17附图18附图18-1附图18-2附图18-3附图18-4附图18-5图2-59附图19图2-60图2-61图2-64图2-62图2-63
本文标题:第3章 建筑平面设计-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