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完整答案
单选(12)语法、文字、词义、语言的发展演变多选(5)1、2、3、4、7、填空(8)(课件)判断分析(2)元辅音的发音元音,是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的音素。辅音,是发音时气流要受一定阻碍的音素。(1)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没有阻碍;辅音:有阻碍。(2)元音: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辅音: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3)元音:气流较弱;辅音:气流较强。地域方言概念、差异、特点语言符号的性质符号分三种: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触觉符号。所有这些符号都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它是随意约定的。第二,这些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与其它符号相对地存在。而语言符号区别于其他符号的特点是产生的时间不同,语言符号第一性,其他符号第二性。还有就是运用的空间不同,语言符号具有开放性,其他符号具有封闭性。名词解释(6)同化(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符号有一定的形式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标志。(eg:红色—喜庆)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符号分三种:一是视觉符号二是听觉符号三是触觉符号。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音位是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的最小线性单位。音位总属于具体的语言或方言。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音素与音素的区别特征主要靠语音发音的生理特征和声学特征来确定。如辅音[p]是由辅音性、清音性、不送气性、塞音性、口音性、唇音性等特征聚合而成的。语言范畴指对语法单位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归类。即语法意义的类别。词形变化是与发行时,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狭义:与词形变化有关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广义:由语法形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在某种特点上的聚合群。常见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态、体、人、称。语法手段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必须按照时间先后顺次排列出现,人们不可能同时说出多个符号。依次出现的符号是由线性组合规则支配的,不能随意编排,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组合规则在不同的语言中是有差异的。例如“香瓜”“瓜香”的意义不同是由于符号的线性排序不同来表达的。换喻换喻又名转喻,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转喻有以下几种类型:(1)工具——使用者,如“笔杆子”指“写作者”;(2)材料——制成物,如英语的pen原义“羽毛”,后指“羽毛做成的笔”,现泛指“笔”;(3)产地——产品,如“茅台”是镇名,现在更多用来指该镇出的酒;(4)地点——机构,如“白宫”指“美国总统府”;(5)商标——产品,如“飞鸽”指飞鸽牌自行车。言语行为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奥斯汀。指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使用语言传递信息,为此必须开口说话或拿笔写字,总是为了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并希望自己的话对听话人产生某种影响,这一切都表明使用语言是一个涉及到行为活动的过程,对这些过程中的有关行为概而称之,就是言语行为,也叫语用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音步在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内部曲折屈折语的一种即在词根内以语音交替变化为手段改变语法意义的方法。内部屈折的语音变化可以发生在部分元音上,也可以发生在部分辅音上。比如英语名词的复数、不规则动词有时也用屈折形式,如:man—men(男人,复数)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德语:Sprachbund)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简答(4)语音四要素文字1.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于艳丽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音读出来。2.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3.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顺次序,小图形的排列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语言与方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二者定义不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方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2.二者性质不同。语言是层级高的概念,方言是从属于语言的概念。一种语言总是表现为共同语和大大小小的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实现形式共同语(如古代的雅言,现代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是语言统一的产物,方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例如汉语是一种语言,但是这种语言的实际表现形式是共同语即普通话和几大方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相同点:1.都是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比如说基本词汇和语法大致相同;2.都没有全民性的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或限于某个特定人群。不同点:1.划定范围的依据不同,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其差别表现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别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其中以语音最为突出。3.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有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独立的语言。语音分析现象共同语言三种类型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究竟哪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确定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原因。词形变化就是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形变化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者后面加上词缀来改变语法意义。如cat—cats屈折:词的内部发声语音的交替变化来改变语法意义。如foot-feet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来表达不同意义。如go-went零形式:相对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论述(2)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为什么语言发展变化会有渐变性特点呢?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我们前面说到,有些国家分裂了,一种语言也随着分裂为不同的语言,这里好象发生了巨变,其实这只是名分上的变化,没有影响到语言的实质,真正的变化还是在以后逐渐发生的。(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语言符号的两种关系(一)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二)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专指那些具有替换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两种根本关系,是语言系统的纲,把握了这个纲,就基本上把握了语言系统。二者相互依存。聚合关系潜在于系统,组合关系实现于话语,二者犹如纵横两轴,语言符号单位都处在这两个轴向形成的坐标上,既属于聚合群的成员,同时也是某个组合轴线上的单位。1.组合关系存在于语言链中,它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在现实系统中出现的单位为基础,因而是现存的;而聚合关系却不在现场,它潜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2.组合关系可以使人立即想到语言单位,有连续的顺序和一定的数目,而聚合关系中的语言单位却没有一定的顺序,也没有一定的数目。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处于不同的范围,每个范围的价值不相同。语言接触中语言交替过程(1)语言替换的过程大体是先出现双语或多语现象,然后是几种语言中的优势语言逐渐排挤、替代其他语言而完成语言的替换。双语现象→语言的统一。(2)语言替换的两种情况:双语现象形成后,最后是否导致语言的替代,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①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完全失去了聚居人口,那么这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替代。例如鲜卑语和汉语。②如果两个民族仍然保持相平衡的状态或向分离的方向发展,各个民族一直保持相当数量的聚居人口,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例如蒙、元语与汉语。(3)但无可置疑的是,语言替换必须经过双语现象的阶段。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1)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比方说,长刨、边刨是木工的行业用语;处方、休克是医药界的行业用语)(2)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运用,因而其中的有些词语也可以被全民语言所吸收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语(如“休克”、“角色”等),而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如果不是熟练地掌握座山雕所属盗匪集团的黑话,就无法打进匪窟,生擒匪首。(3)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比方说,一个部队医院的女司机就可能同时掌握部队的、医院的、司机的以及妇女的社会方言。(4)社会方言既然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那么,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是不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呢?不!因为一个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比方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在正式外交谈判的场合,在和同志们欢聚的节日晚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各有适应该场合的语言表达特点;对长者,对朋友,对陌生人,对子女的说话也不可能一样。(5)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语言的支流。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懂得或者能够弄懂的,一般不会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特别是各种行业用语不断地输送给整个社会,已成为丰富语言词汇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方言的存在使语言成为富有弹性和表达力的工具。
本文标题: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完整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9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