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一、岩性工程地质条件:二、构造工程地质条件: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3工程地质3.1绪言竹核一级电站位于昭觉县豹口梁子一带。即竹核区瓦依村至木渣洛村之间。距县城12千米。地理座标东经102°51′52″,北纬28°3′28″-3′50″。电站进水口有昭普公路通过,渠道中部和厂区有美昭公路相邻,交通比较方便(附图——1)附图——1竹核一级电站交通位置图电站项目建议书于1994年4月经州水电局凉水发〔94〕45号文批复。电站可研初级合并一个阶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从94年4月开始,预计6月底结束。后因方案局部变动,野外工作直到年底才告一个段落。经过3个多月的室内整理、制图和编写,电站勘察工作报告于95年4月10日初步完成。本阶段通过区域地质踏勘,在工程区地层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整个电站作了1:5千工程地质测绘,同时对进水口、斜(竖井)位置和厂区枢纽也作了1:5百的工程地质详查。在摸清工程区地表地质构造的情况下,对深部进行了勘探解剖。首先将物探资料解释的成果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钻探和现场试验,重点了解进水口、斜(竖)井地带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并用探坑和原状土样了解厂区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前期勘测总工作量见表——1。通过上述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的整理,本次勘察工作查清了电站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设计提供了必须的资料。昭觉县竹核一级电站可研初设实物工作量一日览表表——1实物工作量设计阶段工作项目可研、初设阶段1995年4月-95年4月10日备注与累计工1/万区域地质测绘千米224241/千工程地质测绘千米22.752.75程地质测绘1/百工程地质测绘千米20.1+0.045+0.1125(进水口+斜井+厂区枢纽)0.25751/5万区域路线踏勘千米/条104/8104/81/5千实测与图切剖面米/条5358.69/41/5百实测与图切剖面米/条3495.00/154617.60/191/5百实测地层柱状图米/条1122.60/41/百钻孔柱状图米/孔322.77/8322.77/81/50坑探剖面图米/个21.55/521.55/51/3百钻孔抽水试验图米/孔50.21/150.21/1工程地质勘探钻探米/孔220.6/5(隧洞)102.17/3(进水口)322.77/8坑探米3*米/个86.2*21.55/586.2*21.55/5物探剖面米/条1920/41920/4物探测深点个5151工程地质试验抽水试验段次/层3/33/3涌水试验段次/层5/125/12注水试验段次/层1/11/1原状土样组33岩石切块样个/组12/2(5*5*5)12/2岩石薄片个44地下水水样组22砂砾料样组443.2区域地质3.2.1地形地貌测区位于大凉山山系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即昭觉盆地与竹核盆地之间,海拔1900-2000米。盆地中第四系堆积物发育,厚10-30米。有阶地和洪积扇地貌。盆地中岩石由侏罗系砂岩、泥岩互层组成。切割深度较大,一般200-500米,属浅切割的剥蚀低中山地形。盆周缘山岭起伏,切割强烈,相对高差1000-2000米,属中深切割的剥蚀、溶蚀高中山地形(照片-1)。一、昭觉盆地海拔2000米左右,宽1-3千米产,长5-10千米。盆中发育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和残坡积物。昭觉河横穿盆中,可见Ⅲ级基座阶地和超河漫滩。Ⅰ级阶地高出河面12-20米,Ⅱ级30-50米,Ⅲ级70米以上。阶地为基座型,堆积物具二元结构,厚度10米左右。分布不对称。超河漫滩和现代河床比较开阔,长数千米,宽100-500米,最宽可达千米。二、低中山地形分布在盆周,山势低缓圆滑,相对高差小于500米,沟谷发育。有明显的单面山地貌,山体剥蚀强烈,基岩祼露(照片-2)照片-2低中山地貌和高中山地貌景观3.2.2地层岩性测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下中统(T1+2)、上统白果湾组(T3bg);侏罗系下统益门组(J1y)、中统新村组(J2x)和第四系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不同成因类型的堆积层。现从老至新叙述:一、三叠系(T):分布在测区外围的瓦井、竹核至古拉磨村一带。与峨眉山玄武岩(P2β)呈假整合接触。(一)中下统(T1+2),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套。厚度170-450米1.紫红、暗紫红色岩段:由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和砂砾岩互层组成。中夹灰绿浅紫红色泥页岩。砾岩中砾石磨圆好,成份多数为脉石英颗粒。该段属下套,区域上相当于飞仙关组地层。2.灰黄、灰白色岩段:为上套,由灰岩、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偶夹薄层钙质粉砂岩。(二)上统白果湾组(T3bg):是一组含煤建造。由灰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黄色长石石英砂岩互层组成。中夹薄煤层和碳质泥页岩。厚度268-438米二、侏罗系(J):广泛分布于测区,和工程建筑密切相关。与下伏三迭系呈整合接触。(一)下统益门组(J1y):为一套紫红、鲜红色泥岩。底部为厚层砂岩,下部泥岩中夹厚层砂岩,上部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灰白、灰兰色泥岩和砂岩。厚142-173米(二)中统新村组(J2y):为一套泥岩、粉砂岩和砂岩互层的碎屑岩建造。根据实测地层剖面和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该组可分为四大段。厚487-800米1.第一段(J2x1):由巨厚层状中至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呈灰白色,风化后显浅黄或铁锈黄色。底部可见砾岩层和植物碳化残骸。地貌上形成几十米高的陡崖,崖壁上可见风蚀凹坑。厚20-78.8米2.第二段(J2x2):该段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按岩性特征可分三带。1).下带(J2x2-1):由黄绿、浅紫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中夹薄层长石砂岩,泥页岩风化厉害,呈碎砾块和薄片状脱落,颜色为锈黄色。局部地带泥岩以浅灰紫色为主。地貌上该带多形成缓坡和凹地。厚26.9-58米2).中带(J2x2-2):主要由灰白、灰色厚层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组成。中夹黄绿、浅紫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厚几十厘米到几米。砂岩中岩屑占总颗粒的70%-90%,其中石英颗粒约占一半;长石云母次之。胶结物多为钙质,占10-30%。该带地貌为陡坡和峡谷。3).上带(J2x2-3):以黄绿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中夹薄层、中厚层砂岩。泥岩风化厉害,颜色多呈褐黄色、姜黄色。厚45.6-80米3.第三段(J2x3):由紫红、鲜红、砖红色泥页岩组成。岩石软弱,风化强烈,中夹薄至中厚层砂岩。局部地段底部砂岩呈巨厚层状。地形上多剥蚀成缓坡、凹地,表层滑塌体多。4.第四段(J2x4):主要由黄绿、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长石砂岩互层组成。分布在昭觉与竹核盆地的分水岭地带。砂岩层中有泉水露头。厚130-180米三、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进水口、厂区一带。渠系地带有零星的残坡积,与工程关系密切。(一)上更新统冲积层(Qa13):分布在进水口南昭觉河左岸的Ⅱ、Ⅲ级阶地上。下部为卵砾石层,厚2-5米,由玄武岩、砂岩的砾卵石组成。磨圆分选较好。粗颗粒间充填粉砂质壤土和砂粒。砾石风化严重,呈褐黑色。上部为不厚的黄红色壤土粘土层。厚5-10米(二)全新统(Q4):广泛分布测区,有冲积、冲洪积、残坡积和滑坡堆积层。1.冲积层(Q4la1):分布在进水口南普堤村一带的Ⅰ级阶地上,具二元结构,下部为卵石层,粒径一般10-20厘米,充填砂土,呈褐黄色。上部为壤土层。2.冲洪积层(Q42a-pl):分布在进水口、木洛村和厂房附近。据钻孔揭露,下部为含块石的卵碎砾石层。颗粒间充填灰色泥质,稍有密实。局部地段为砾卵石层或含砾碎卵石粘土层。上部为灰色淤泥质粘土、兰灰色粘土和灰黄、浅紫色壤土层。其中见植物干茎残骸。厚7-10.85米3.冲积层(Q42al):分布在进水口。由含漂块石的砂砾卵石组成。砾石成分以玄武岩为主,次为砂岩、灰岩。结构松散。厚5-7米4.残坡积层(Q4e-dl):由含砾碎石壤土或含土砾碎石组成。前者分布在山包、山脊和缓坡上。厚3-5米5.滑坡堆积层(Q4del):由松散的含土块碎石组成。中夹灰黑色粘土或淤泥质土。主要分布在新村组泥页岩出露地段的陡坡和顺向斜坡上。厚度2-15米第三节地质构造测区大地构造处在康滇块隆东侧,成都师宗块陷中段西部,即凉山褶断带东部的昭觉向斜。受竹核断层和依某断层(F1)的影响,向斜东翼次一级断层和褶皱构造发育(附图-2),岩层产状变化大,岩石挤压十分破碎,风化剥蚀作用强烈。附图-2区域地质构造图一、褶皱(一)昭觉向斜位于昭觉县城一带,呈短轴状,长宽约10千米。向斜北端受竹核断层控制,轴部翘起,与北端的拉吉向斜相望。往南受依某断层的影响,与龙恩河向斜转拐相接。向斜东翼受F1、F2断层的破坏,地层出露不全,断续相联。开成次一级的褶皱。向斜主要由中生代三叠第、侏罗系组成。两翼不对称,轴部偏向东翼。向斜四周岩层倾角较陡,一般7-15度,局部构造影响可达30-60度。工程区内岩层主要倾向南东,部分倾向北西。向斜在东西方向上次一级起伏明显,如图:竹—初-地-08。该向斜与建筑物密切相关。此外,在F1断层两侧,轴向近东西的小褶曲发育,与工程关系不大,不再叙述。二、断层(一)火足门——热口逆冲断层:位于竹核盆地东侧,是一区域控制性断裂。长约75千米。此段走向近南北,断层面东倾,倾角70度。在竹核附近,受北西向竹核断层横截后,南段走向北北西。倾向西,倾角75度左右。该段与北东向的正断层交错处有中温热泉出露。(二)竹核断层:走向北西300-310度,倾向南西,倾角陡。长约12千米。切割南北向断层,具平错性质,断距0.5-1.55千米。(三)依某冲断层(F1):长50千米,呈北北西向延伸,局部近南北向。往北交于竹核盆地的西缘,切割了昭觉向斜的东翼。(四)F2正断层:位于竹核乡木楂洛村西昭美公路大转弯处。往南经前池山脊西侧鞍部延伸出图。长约5千米,断层面倾向北东45度,倾角75度。断层面附近上下盘地层挠曲现象明显,断层破碎挤压带宽约2米,影响带单侧可达50米。破碎带中砂岩、泥岩风化强烈,地貌上反映为哑口、断层三角面或者大片的第四系崩滑堆积或残坡积物覆盖。三节理裂隙在区域褶皱断裂构造的影响下,测区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特别是侏罗系砂岩中最明显。经野外统计主要有三组:(一)北北西组:走向330-350度,倾角90度,裂面平直,闭合,局部风化张开,裂隙频率1-3条/米,局部5—6条。该组节理在区域上极为发育,分布稳定,延伸长。属张扭性裂隙,占统计数的50—60%。(二)北东东组:走向60—70度,倾向北西,倾角80多度,裂面起伏、张开,有充填。频率1—2条/米,该组不发育,但切割近南北向裂隙。具张性,占25%。(三)近东西向组:走向270—280度,倾向北或北北东,倾角70—80度,裂面平直、张开,频率0.5—2条/米,该组不发育,具张扭性,占10%。由于裂隙倾角大多数近于90度,所以节理裂隙组合不会造成危险的不利结构面。但是要注意节理与层面组合在顺向的陡坡中可能产生位移的危害。四挽近构造也地震(一)新构造运动特征第四纪以来,整个昭觉盆地以侵蚀、剥蚀作用为主。沿昭觉河及其支沟有不厚的第四纪堆积层。河谷两岸可见Ⅲ级基座阶地。阶地堆积物厚度小于10米。Ⅱ、Ⅲ级阶地分布零星;Ⅰ级阶地和河漫滩分布广,宽100—500米,长千米以上冲洪积扇,有明显的迭置构造。堆积层四周中侏罗系泥页岩和砂岩形成侵蚀,剥蚀的低中山。山包圆滑,岩石裸露,起伏不大。盆边为高差千米以上的剥蚀、溶蚀中高山。上述地形地貌特征,说明本区挽近构造运动以抬升为主,间或有短时期的下降。升降幅度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二)地震活动该区历史上未见强震记载。1944年6月昭觉附近发生过烈度达Ⅶ度的地震。目前微震发生不多。在盆地东侧竹核一带有温泉出露,水温44—50度,属中温热泉,流量达31.16升/秒。从震级烈度和泉水温度看,火足门—热口断层应属一般性的活动断裂。工程区处在安宁河、小江强震这与雷波永善强震带之间,属强震影响区,可以拟建电站。根据1:4百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附图—3),工程区烈度为Ⅶ度。工程建筑应采取防震措施。附图—3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四节水文地质工程区含水层有三叠系和侏罗系的砂岩裂隙含水岩系和新生界的松散堆积孔隙含量水层。一含水层
本文标题: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2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