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行政学导论课件(三).
第五章公共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一、公共组织的含义•1、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2、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公共组织的特点•1、政治性【阶级性与决策性】•主要表现在政治代表和政治维护两个方面。•2、社会性【公共性】行政组织的目标在于执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目标。表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两个方面。•3、服务性4、法制性【法制化运作、法制化监督】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化和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化。5、权威性表现在普遍约束和强制执行两个方面6、系统性【组织结构完整性、行政活动连续性】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公共组织一般由人、财、物、时间和信息这些组织要素构成。•这些基本组织要素决定了公共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决定了公共组织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一)职能目标1、目标的明确性2、目标的层次性【总目标、分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等】(二)机构设置【根据目标和职能要求设置机构】(三)权责体系(四)法制规范(规章制度)【对行政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规则体系】(五)管理方式(六)运行方式(七)物资资源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了解)•一、集权制与分权制•1、集权制•(1)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2)集权制的公共组织的优点是:•①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②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③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④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3)集权制的缺陷是:•①僵化。•②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易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而造成决策失误,也容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③层级过多,信息传递迟缓不利处理突发事件。•④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走向专制或独裁。•2、分权制⑴分权制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⑵分权制的优点:•①独立自主。•②分层授权,分级管理。•③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④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⑶分权制的缺陷是:•①分权会造成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分权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③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二、完整制与分离制•1、完整制•⑴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⑵完整制的优点是:•①有利于公共组织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②政令统一,权力集中。•③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④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⑶完整制的缺陷是:•①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②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③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局部利益。•2、分离制•⑴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⑵分离制的优点是:•①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②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③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④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⑶分离制的缺陷是:•①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②人与事分离,不利于对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③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1、首长制•⑴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⑵首长制的优点:•①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可以避免推诿扯皮,减少冲突和矛盾,效率较高。•②由于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决策灵活快捷,对外部环境反应快。•③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动员和集中力量办大事。⑶首长制的缺陷是:•①由于行政首长的知识、智慧的有限性,决定了行政首长个人决策有可能失误,那样就会造成损失。•②由于行政首长独揽大权,缺乏民主和参与,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③由于缺乏权力制衡,首长制容易演变为家长制,出现不受监督的权力。这样就可能滥用职权,产生腐败。•⒉委员会制•⑴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⑵委员会制的优点:•①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它可以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中集体智慧进行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和可行性。•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可以减轻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管理。•③互相监督,权力制衡,可以防止专断独行、家长制和营私舞弊。•⑶委员会制的缺陷是:•①事权分散,难以集中统一。行动迟缓,容易贻误时机。•②决策成本高,容易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等拖拉扯皮的现象,效率低下。•③互相推诿,责任不明确。容易出现大家都负责,大家又都不负责的现象。•四、层级制与机能制•1、层级制•⑴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⑵层级制的优点是:•①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②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③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④有利于推行决策。•⑶层级制的缺陷是:•①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②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③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2、机能制【职能制】•⑴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⑵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⑶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第三节公共组织理论的新发展•非营利性组织•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危机管理组织一、非营利组织(NPO:non-profitorganization)•1、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与特点•产生晚于NGO,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⑴指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非营利组织的出现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产物。•非营利组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以外的为实现社会公益或互益的组织。•⑵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联合国分为三大类:教育、健康与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与个人服务活动。•欧共体分为五大类:教育、研究发展、医疗健康、娱乐文化和其他公共服务。国际标准的分类•⑴宗教性组织:教会、教会联合会、协会等•⑵社会性组织:俱乐部、友爱团体等•⑶文化性组织:美术馆、博物馆、交响乐团、动物园等•⑷学术性组织:各种私立学校、研究机构等•⑸保护性组织:同行业者联合会、工会等•⑹政治性组织:政党、政治后援集团等•⑺慈善性组织:私立福利团体、私立财团、慈善医院、敬老院等•⑻社会运动组织:和平运动集团、环境保护组织、人权运动组织、女权运动组织等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分类⑴公办的非营利组织(如公办医院)⑵民办的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社会福利机构★文化教育事业★财团(基金会)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等★群众团体•(3)非营利组织特点•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提出5个特征。•(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2、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①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②监督市场;•③中介作用;•④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⑤监督政府。嫣然基金:救助裂唇患儿3、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的影响•①非营利组织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外延与扩大,它可以弥补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②非营利组织重视公共价值,尤其是公平、民主、效能、廉洁和公共利益等公共价值;•③它更强调公共服务,而不像传统的公共组织强调管理与管制;•④它的组织更民主、更开放。•⑤参与机制的建立。(4)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①补助;•②减免税收;•③委托公共事务;•④法律管制;•⑤辅导监督。二、学习型组织(1)学习组织的含义与特点•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TheFifth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学习型组织: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的特点•①学习型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能力,使组织成员有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②组织成员有共同愿景;•③善于不断学习;•④自主管理;•⑤组织的边界将重新界定。(2)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核心修炼•①自我超越;•②改善心智模式;•③建立共同愿景;•④团体学习;•⑤系统思考。打造学习新政府•1、创新型组织:指组织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成为一种组织功能,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能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彼得·德鲁克在谈到创新型组织时说: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2、创新型组织的特点•创新型组织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特征;•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创新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一种团队运动。•3、六项修炼•⑴活化学习⑵重新自我超越•⑶模式⑷自由•⑸领导创新⑹观念创新•4、构造组织的创新流程•皮特斯·T在《第六项修炼》中提出了一种名为“7一R”的创新流程。核心思想是通过流程创新来实现组织的创新功能。•(1)重新思考(RethinK),•(2)重新组合(Reconfigure),•(3)重新定序(Resequence),•(4)重新定位(Relocate),•(5)重新定量(Reduce),•(6)重新指派(Reassign)(7)重新装备(Retoo1)第四节公共组织结构与设计•一、公共组织结构•1、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取决于公共组织的职能目标、职位和职权以及人员划分等诸要素的构成方式。••2、公共组织结构方式: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⑾纵向结构,是公共组织的层级结构。•⑵横向结构亦称分部化或部门化。•⑶复式结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相结合。•⑴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结构•纵向结构,亦即层级化。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组织设计的等级原则要求职位、职权和职责等级垂直分布,形成等级结构。•它以上下关系为重点,以命令与服从为原则,职位、职权和职责从最高层向最低层沿直线分布。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决策层协调层协调层技术操作层技术操作层技术操作层(公共管理的对象)•⑵公共组织结构的职能结构•公共组织分部结构,亦称分部化、部门化或职能化。•它是指行政同级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
本文标题:行政学导论课件(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