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1、行政权力的来源;君权神授、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代议制政府2、行政权力内容及其特点;(1)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人民赋予(2)行使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运用权力的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4)合法的强制力量,依法行政(5)可具体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行政小三权)或立法权、管理权和决定权3.现代社会行政权力的主要来源(1)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的基本来源。(2)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3)授权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4)法理是推量裁决的基本依据•4、现代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1)管理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维护国家正常的社会秩序(2)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3)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提升国家的国家地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4)行政权力既有积极建设作用,又有消极破坏作用,防止权力滥用•5、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1以民意为基础2以政策为依据2以法律为准绳4以透明为要义5以高效为目标第四章、行政职能与公共服务1、如何理解行政职能(三种关系)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它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2.行政职能的特点:1政治性与社会性2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和整体性4强制性和服务性5共同性和专门性3.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保卫职能、专职职能、民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4.公共行政的程序性职能(古立克管理七职能:POSDCRB,即计划、组织、人事、协调、报告、预算)计划、组织、协调、控制5、当前我国行政职能定位:1经济调节2市场监管3社会管理4公共服务6、行政职能体系的影响因素:1国家的阶级本质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国特定的政治文化4行政主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7.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1行政职能的内容和手段日趋丰富和多样化。2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3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社会管理性职能8、为什么我国要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依据是什么?1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使国家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2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公共行政民主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需要。4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行政职能的重新思考和定位。5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职能的新要求。9.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分工。2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党。3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4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10.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1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3政企分开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4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11.公共服务的特点:1公共服务的公共性2公共服务的广泛性3公共服务的非排他性4公共服务的动态性12.治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1公共治理是由多元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政体系2、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日益模糊3多元化主体之间存在权力依存和互动的伙伴关系4多元主体之间是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5政府起着“元治理”的角色。治理模式基本目标:1实现政府善治,优化公共效率2提高政府综合竞争力,保障公共产品的可持续性3提升政府对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能力5促进政府行政组织与其它民营等部门的合作关系6完善体系,激发社会活力。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必须更加注重治理理念;2更加注重公平正义3治理体系必须注重多元协同4治理目标更加关注人民福址5治理方式更加注重法治精神13.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1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发展方向2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3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政府。4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5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14.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1提供公共服务。2强化制度供给对象。3“以人为本”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4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公民社会建设。15.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公共治理机制;改革公共行政体制;16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以输出为价值为取向,强调管理者的责任2以市场机制取代官僚组织3引入民营部门管理4通过市场测试将政府功能外包出去5把社会公众视为公共管理的客户,确立明确的服务标准6削减政府成本,强调资源配置效率7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第六章、行政执行1、行政执行的特点:1依法执行2法律法规和政策原则的具体化和对象化3法律和政策原则的灵活运用4行政执行活动具有层级差异5行政执行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2、行政执行的常见形式:1行政立法(立法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对象具有普遍性、行为具有不可诉性)2行政执法(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平等原则、公开原则)3行政司法(主要在行政复议、行政听证制度和行政裁决制度三种形式3行政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控制的方法1、行政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目标移位,执行不力,腐败行为2、控制行政执行过程的方法:完善体制和设计;注意对行政执行的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问题诊断第九章、行政监督与依法行政1、行政监督的必要性:1行政权力地位重要且范围广泛;2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3行政管理主要是人财物管理,行政人员易受其诱惑;4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一、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意义:1防止权力滥用;2保证政策有效执行;3保护公民合法权益;4为政清廉二、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途径:1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2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3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1.行政文化建设对于行政改革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行政价值观的重塑,为行政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的社会意识基础。(2)行政文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环境的优化,为行政改革创造有序和宽松的社会氛围。(3)行政文化建设推动行政技术创新,为行政改革奠定物质基础。(4)行政文化建设是维护社会安定,为行政改革培育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2.行政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如何建设行政文化)(1)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行政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2)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行政文化建设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3)普及公民教育,为行政文化建设培育稳定的社会心理条件。(4)加强法治建设,为行政文化建设创造有序的社会环境。(5)努力提升社会开放程度,为行政文化建设营造广阔的外部空间。第十二章、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1、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动力1政治动力2经济动力3意识形态动力4社会动力5人口动力6文化动力PowerbyYOZOSOFTPowerbyYOZOSOFT
本文标题:行政学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