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3.5:力的分解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中的第五节《力的分解》。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在前几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力的分解掌握不好,后续课中解决力学和运动学等许多问题都会受到影响。二、说学情学生已掌握了力的合成,并且它对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说本节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我们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探究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思想上、心理上还不成熟,大部分停留在初中的形象思维。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的方法,并通过力的图示法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强化对力和矢量的理解,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激发起他们对力学学习的热情。三、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力的等效性理解力的分解;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分力。(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四、说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我把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和掌握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力分解时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及确定两分力的方向作为本节的难点。五、说教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结合教材实际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六、说学法这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和猜想”,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分组实验,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以实验为载体,主动探究,互相协作,分析讨论,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七、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设计问题,复习引入这节课我首先复习提问“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概念,然后进一步提出“力可以合成,是否也可以分解呢?”从而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设计意图:让他们从已知识你像思考中获得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力的合成实验来设计力的分解如图1,小黑板上事先固定好两根不同颜色的橡皮筋,并在两绳结点处系上两根细线。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把结点拉到O的位置,同时请同学们观察此力F产生的效果。然后F1、F2分别为某适当值时,结点已被拉到O的位置。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作用的效果相同。学生作图验证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分解力的方法提出问题: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分解又如何ABFO图1ABOF1F2图2呢?这样设计是使学生明确已知一个力,如果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作出无数多个分力。继而举例探究力的分解的方法。探究1.斜梁上拉力的分解设问:模拟手斜向上提包,问提力产生哪些效果?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竖直向上拉物体的作用效果,另一个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向前滑动。探究2.斜面物体重力的分解设问:观察在斜面上的小车,其重力产生的效果。设计意图:用软的薄板做斜面是使小车重力压斜面的效果更加的明显;用弹簧是让学生更容易观察小车重力产生沿着斜面向下滑的作用效果。有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分析三角支架的实例,趁热打铁,用例题加以巩固练习理解力的分解方法。3、力的正交分解为了满足一部分学生对知识扩展的需求,我提出力的正交分解。最后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生活中的力的分解的例子:展示图片,或者说出能反应力的分解的成语、谚语。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分解的认知。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们能对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复习小结,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升华,课外让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合成的应用展开调查,做到学以致用。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检验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通过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对力的分解的认识,以便检验课堂的效果。板书设计:板书是依据教学目标、以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记忆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习题,目的是巩固重点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生活实际内容引入,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设计合理的探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教学目标。
本文标题:说课-力的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