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行政诉讼法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2、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7、消防队为防火,需要铁路部门运载消防器材,铁路部门免费优先为消防队运输的行为在行政法上属于(获得社会协助权)。8、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法律关系)。9、我国从国务院到省、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就是一种(层级制)。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11、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1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一个行政机关不同情况下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不是行政主体)。13、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14、属于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是(升职)。15、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16、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17、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的是(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18、行政立法行为属于(抽象行政行为)。19、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国务院部门规章)。20、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公开国家秘密)。21、工商行政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行政许可权)。22、除当场作出行政行为决定以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3、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代执行)。24、关于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表述错误的是(可以无条件单方面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25、下列各项属于行政合同的是(国家订购军用物资、救灾物资的合同)。26、行政合同成立的前提必须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27、行政指导使用得最普遍的国家是(日本)。28、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而言,(不具有法律强制力)。29、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北京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30、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31、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一般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32、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行政处分)。33、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34、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36、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区公安分局派出所处以挽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公民甲,某区公安分局)。37、国家行政机关有以下特征(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除了(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8、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强制性,不可处分性,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39、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40、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41、被授权组织的类型包括(特定的事业单位,特定的企业单位,特定的社会团体)。除了(特定的个人)。42、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43、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方式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4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天气预报)。45、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国家审计机关,上级行政机关)。46、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47、行政行为无效的理由有(有明显的违法情形,明显超越职权,没有实施的可能)。48、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行政行为不具备合法要件,行政行为不适当)。49、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除了(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50、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既普遍性、规范性的强制性;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除了(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51、可以设定的行政许可的事项包括(直接涉及到经济宏观调控活动的事项,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的事项,企业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52、行政立法必须遵循民主原则,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情报公开制度,咨询制度,听证制度)。53、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原则,自己履行原则,全面适当履行原则)。54、引起行政合同终止的主要原因有(合同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合同,行政机关单方面解除合同)。55、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前者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双方必须遵守;前者不产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56、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吊销营业执照,罚款,没收非法所得)。57、下列属于行为罚的是(责令停产停业,暂扣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58、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有(警告,行政拘留,罚款)。59、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监督的对象相同,监督的内容相同,监督的目的相同)。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4、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大要素构成。5、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6、(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7、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权职权)。8、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9、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10、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乡)四级。11、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12、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行政法律事件)和(行政法律行为)。1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4、公务标志是用来(表明公务员身份)或(用于公务器具)的外形标记,以便社会外界区别。15、公务员的双重身份是指(个人身分)和(公务身分)。16、(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分或全部授权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17、(行政委托)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18、(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19、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利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20、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2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2、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23、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24、依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25、依行政立法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26、行政立法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27、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并以(国务院)的形式发布;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28、行政立法的程序主要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署,发布与备案)。29、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排他性许可,非排他性给许可)。30、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31、(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进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32、(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33、间接强制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34、(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可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35、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包括(行政性,强制性和执行性)。3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2012年1月1日施行的。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38、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代益权)。39、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40、(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41、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职能由(法律)来设定。42、财产罚包括(罚款、没收违反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是对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的剥夺。43、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44、《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5、《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46、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47、(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4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存在(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49、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
本文标题:行政诉讼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