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生殿·惊变洪升一、作者介绍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把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戏曲与诗文创作洪升的著作现存6种:《诗骚韵注》(残缺),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杂剧《四婵娟》,传奇《长生殿》。其他戏剧作品,如《沉香亭》、《舞霓裳》、《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唐》、《锦绣图》、《长虹桥》、《天涯泪》、《节孝坊》等均已失传。二、剧情介绍《长生殿》被人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和《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齐名。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欣,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四川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作者一方面通过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颂扬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他们爱情的发展,揭开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因为李杨是最高统治者,他们在爱情上所表现的荒淫昏乱,必然给政治带来严重的后果;而政治形势的逆转,又促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作者批判了他们爱情生活所带来的政治后果,却又歌颂他们的爱情生活,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这就给作品的主题思想带来混乱。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作者所描写的李杨爱情,包含了作者的爱情理想,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因素;他联系李杨爱情所揭露的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封建社会更有它普遍意义。因此作品在主题思想上虽然存在着作者所无法解决的矛盾,作品依然表现了进步的思想倾向,受到当时许多读者与观众的欢迎。作者在《传概》一出中说:“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在自序中又说:“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这说明作品思想的复杂性正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着的。作者丰富和发展了这个传说故事的爱情主题,展开了更广阔的场景,塑造了更生动的形象。作品上卷从唐明皇杨贵妃《定情》发端,描写了他们奢靡的生活和爱情的发展。从声色之好到情重恩深,爱情日益趋向真挚。下卷着重描写他们的刻骨相思,寄以更多的同情和赞美。在作者笔下,杨贵妃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作者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有意地避过她和寿王、安禄山的关系,描写了她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宠妃的形象。唐明皇作为寄情声色的皇帝,作者是有批评之意的,但作者又认为他是帝王家少有的钟情者,值得歌颂,因此把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归罪于杨国忠等人。特别是下卷,作者在幻想的世界中,美化了他们在天上人间的彼此怀恋。杨贵妃在复归仙籍之后,仍向织女倾诉说:“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惟只愿速离尘埃,早赴泉台,和伊地中将连理栽”。这正是作者所讴歌的那种“那论生和死”的真情。它显然不是封建帝王的实际生活,只是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理想。而杨氏姐妹的争风,宫廷争宠的场面,都表现了统治阶级腐烂的生活,象《春睡》等艳情的描写,更表现了玩弄妇女的作风。洪升却把这些当作风流韵事而加以美化。这些都是封建阶级的观点。但作者对爱情的歌颂,在当时还是有进步意义的。自明代以来有些戏曲创作中就有意地歌颂超越生死的爱情借以和宣扬封建礼教的思想相对立。作品在上卷里写李杨爱情的渐趋专一,下卷写他们的生死不渝,前人有的把它看成热闹的《牡丹亭》,主要是就这些地方来说的。《长生殿》围绕着李、杨爱情的悲剧,通过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上卷作者联系他们爱情发展的过程,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正在酝酿中的国破家亡的巨变。下卷又结合他们的生死离别,抒发了人们兴亡的感慨,同时歌颂了少数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狠狠鞭挞了在敌人面前摇尾乞怜的民族败类,表现了作家的爱国思想。作品中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思想,在当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只是从劝戒统治者勿贪侈过度出发,他认为祸败的起因是侈心,而能够悔悟便可以平复,所以他选择一个“国倾而复平”(吴舒凫《长生殿序》)的例子来规劝封建统治者。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不可能对唐明皇、杨贵妃进行更深刻的批判。在展开矛盾时还接触到一定的社会现实,到解决矛盾时,便完全凭其主观想象而加以美化。在《弹词》、《私祭》等出极力为唐明皇、杨贵妃开脱罪名,甚至把杨贵妃和马嵬兵变的三军对立起来加以歌颂。作者轻易地勾销了他们的罪恶,但并不能给读者以信服的说明,这就造成作品主题的矛盾和混乱。也充分暴露了作者的阶级局限。四、杨贵妃在《长生殿》中形象分析洪升的《长生殿》则塑造了一位人性饱满的杨贵妃。在这里,洪升将作为舞台形象的杨贵妃与历史中的杨贵妃分离。作者从批判男权社会的角度,将杨贵妃升华为纯粹的艺术形象。她不再是一个轻挑放浪红杏出墙的祸国妇,祸水的历史偏见,将杨贵妃塑造成正面形象,暗示了妇女只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洪升借杨李离合之情,抒发了人生无常和爱情可贵的感触。但他并没有让作品仅仅停留在宣染儿女私情和人生无她是一位忠于爱情懂得忏悔的皇妃。洪升一反将女人视为常之中,他还通过作品宣泄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他在《赂权》《权哄》等出戏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靡烂,在《进果》等出戏里反映了人民受盘剥的苦难,在《骂贼》那出戏里揭露了叛将降臣的无耻,在《弹词》那出戏里通过李龟年怀念天宝盛世的情节暗托了对亡明的哀思。
本文标题:长生殿·惊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1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