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填空题:1.表面活性剂包括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2.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3.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疏水集团,另一部分是亲水基团。4.目前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增溶作用法、光散射法、染料法。最常用的方法是:表面张力法、电导法。5.增溶作用的四种形式的胶束增溶作用对被增溶物的增溶量是不相同的,递减顺序为:聚氧乙烯链的增溶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6.具有相同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对烃类及极性有机物的增溶作用大小顺序一般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计算:HLB=E/5E:代表合成表面活性剂时加入的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8.60%Span80(HLB=4.3)和40%Tween80(HLB=15.0)混合得到的表面活性剂HLB值?HLB=4.3×0.6+15×0.4=8.69.乳状液类型的鉴别主要有:稀释法、染料法、电导法、滤纸润湿法。10.乳化器的材质:乳化过程中器壁的亲水亲油性对形成的乳状液的类型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器壁的亲水性强容易得到O/W型乳状液,而器壁的亲油性强则容易得到W/O型乳状液。这是因为润湿器壁的液体容易在器壁上附着,形成一层连续层,在乳化搅拌过程中很难分散成内向液滴。11.乳液的破坏有分层、变型和破乳三种方式。12.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简答题:1.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1)滴重法。也叫做滴体积法,这种方法比较精确而且简便。其基本原理是:自一毛细滴管滴头滴下液体时,液滴的大小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即表面张力越大,滴下的液滴也越大。(2)毛细管上升法。其原理是当毛细管插入液体时,管中的弯液面会上升或下降一定的高度h,测定h计算表面张力。这种方法理论上比较成熟,测定精密度高,是最常用的表面张力测定方法之一。(3)环法。是把一圆环平置于液面上,测量将环拉离液面所需的最大力,并由此计算表面张力。(4)吊片法。将一个薄片置于液面之上,使其刚好与液面接触,为维持此位置,就必须施加向上的拉力,此力与表面张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5)最大气泡压力法。将一毛细管端与液面接触,然后在管内逐渐加压,直至一最大值时,管端突然吹出气泡后压力降低,这个最大值是刚好克服毛细压力的最大压力,由测得的最大压力即可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6)滴外形法。是利用液滴或气泡的形状与表面张力存在一定的关系的特点,测定平衡表面张力及表面张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2.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由于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人们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影响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其分子结构,包括疏水集团碳氢链的长度、碳氢链的分支、极性集团的位置、碳氢链上的取代基、疏水链的性质以及亲水基团的种类。此外,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还与温度、外加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等外界因素有关。3.增溶作用的方式:(1)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2)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3)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4)聚氧乙烯链的增溶。4.乳状液的类型:(1)水包油型(O/W)内相为油,外向为水,如人乳、牛奶等。(2)油包水型(W/O)内相为水,外向为油,如原油、油性化妆品等。(3)套圈型由水相和油相一层一层交替分散形成的乳状液,主要有油包水再包油(O/W/O)和水包油再包水(W/O/W)两种形式。5.润湿过程的分类: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铺展,产生不同润湿过程条件不同。(1)沾湿:主要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沾湿现象发生的条件为0LGSLSG(2)浸湿: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产生浸湿的条件0SLSG(3)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将固-气界面用固-液界面代替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即为铺展。铺展的条件0LGSLSG6.泡沫的消除机理:(1)使液膜局部表面张力降低(2)破坏界面膜弹性使液膜失去自修复作用(3)降低液膜粘度(4)固体颗粒的消泡作用7.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1)洗涤液的表面或洗涤物与污垢的表面张力(2)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状态(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4)表面活性剂乳化、起泡和增溶作用(5)污垢与洗涤物的粘附强度名词解释:1.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明显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的物质。2.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物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3.Krafft点:它是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有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的相应温度。Krafft点越低,说明该表面活性剂的低温水溶性越好,Krafft点越高,其溶解度降低。4.浊点:是指1%的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时由澄清变浑浊时的温度。5.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6.乳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7.增溶量:向100ml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即为增溶量。8.增溶力:增溶量除以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即得到增溶力。9.润湿功能:是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10.分散剂:用于使固体微粒均匀、稳定的分散于液体介质中的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统称为分散剂。11.絮凝剂:用于使固体微粒从分散体系中聚集或絮凝的分散剂叫做絮凝剂。
本文标题:表面活性剂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2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