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调查规程修改稿-2动物改.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方法——野生动物调查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院陈蓉伯2015年6月动物分类的基本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次级阶元:亚(门),总(纲),族主要调查物种的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脊索动物门(Chordata)鱼纲(Pisces)两栖纲(Amphibia)爬行纲(Reptilia)鸟纲(Aves)哺乳纲(Mammalia)调查程序调查准备确定调查对象和方法外业调查调查区域数据汇总内业汇总调查报告编制调查准备调查区域基础资料、图件和材料调查器材:望远镜(单、双筒望远镜),录音、录像、照相设备,以及GPS。记录工具(记录表格、笔、地图)调查表格、书籍等鸟类鉴别手册(图谱)装备(服装、交通工具、药品等)调查对象---湿地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鸟类(水鸟)需调查种类、数量和迁徙情况。其他为种类调查,湿地区范围内栖息的物种。鸟类种类全世界鸟类共9755种。中国鸟类1331种。内蒙古自治区鸟类436种中国鸟类分目潜鸟目鸡形目鸮形目鹤形目夜鹰目鹱形目鸻形目雨燕目鹈形目鸥形目咬鹃目鹳形目鸽形目佛法僧目雁形目鹦形目鴷形目隼形目鹃形目雀形目新增:红鹳目犀鸟目戴胜目沙鸡目(鸽)减:鸥形目并入鸻形目鸟类生态类群游禽涉禽猛禽陆禽攀禽鸣禽游禽特征:1、趾间具蹼(蹼有多种),善于游泳和潜水。2、尾脂腺发达,分泌大量油脂涂于全身羽毛,使之不被水浸湿。3、喙扁或尖,适于水中滤食和啄鱼。游禽潜鸟目—潜鸟—鹈形目—鹈鹕,鸬鹚雁形目—雁,鸭,鸳鸯,天鹅鸥形目—海鸥涉禽类特点:1、外形特点是三长:喙长,颈长,后肢(腿和脚)长。2、适于涉水生活,因其腿长可在较深水处捕食和活动。3、蹼多退化不适于游泳。鹳形目—鹳,鹭,琵鹭鹤形目—鹤,秧鸡,鸨鸻形目—鸻,鹬猛禽类喙与爪锐利带钩,视觉器官发达,飞行能力强,多以捕食动物为生。羽色暗淡。隼形目—鹗,海雕鸮形目—渔鴞陆禽类后肢强壮适于地面行走。翅短圆退化,喙强壮多为弓形,适于啄食。鸡形目—环颈雉鸽形目—斑鸠攀禽类趾足发生多种变化,适于在岩壁、土壁、树干等处攀援生活。佛法僧目—翠鸟,鱼狗雨燕目-雨燕夜鹰目-夜鹰鹃形目-杜鹃鸣禽类鸣禽种类繁多,鸣叫器官(鸣肌和鸣管)发达,善于鸣叫,巧于营巢,繁殖时有复杂多变的行为。雏鸟晚成,需在巢中由亲鸟哺育才能正常发育。鸣禽类雀形目—麻雀、燕子、水鸲调查方法野生动物数量调查方法一般可分为:绝对数量调查法(航空调查)相对数量调查法湿地野生动物调查方法湿地野生动物野外调查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是指适合于大部分调查种类的调查方法,如直接计数法和样方调查法(样带法、样方法等)对分布区狭窄而集中、习性特殊、数量稀少,难于用常规调查方法调查的种类,应进行专项调查。调查方法(湿地鸟)湿地鸟数量调查一般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带法(样方法、样点法)。直接计数法记录了鸟类绝对数量,用于调查区域较小,便于计数的群体。样点法雀形目鸟类调查宜使用样点法。在调查区域内均匀设置一定数量的样点,样点的数量应有效地估计大多数鸟类的密度,调查区域内至少应布设20个样点。各样点之间至少间隔200米。到达样点后,宜安静休息5分钟后,以调查人员所在地为样点中心,观察并记录四周发现的鸟类名称、数量、距离样点中心距离等信息。每个个体只记录一次,能够判明是飞出又飞回的鸟不进行计数。每个样点的计数时间为10分钟。调查时间宜为清晨(日出后0.5小时至3小时)或傍晚(日落前3小时至日落)。样带法,它是在一定的路线上统计动物数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使用简单,受地形影响小等优点,是我国目前野生动物进行野外数量调查的最常用方法。抽样强度大于1%。在开阔的栖息地调查鸟类可使用样线法。在调查小区随机或机械布设样线,样线方向应横截山体走向,并覆盖山体中上部。在样线上行进的速度以每小时1-2公里为宜。记录发现鸟类的名称、数量、距离中线的距离、地理位置等信息。调查时间宜为清晨(日出0.5小时至3小时)或傍晚(日落前3小时至日落)。集群地计数法对于集群繁殖或栖息的鸟类调查宜使用集群地计数法进行调查。首先通过访问调查、历史资料查询等确定鸟类集群地的位置以及集群时间,并在地图上标出。在鸟类集群时间对所有集群地进行调查,直接计数鸟类数量。记录集群地的位置、种类及数量等信息。调查时间动物调查时间应选择在动物活动较为频繁、易于观察的时间段内;调查时间应选择调查区域内的大多数种类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1个调查基本单元能够在较短时间(1天)内完成。调查季节水鸟调查主要为繁殖季。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4-6月。迁徙鸟类调查主要在春、秋鸟类迁徙季节进行。兽类调查以冬季调查为主,春夏季调查为辅,尽量与鸟类调查同时进行。两栖和爬行类调查时间为夏季和秋季入蛰前。鱼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野外计数记录对象:以实体记录为主,在繁殖季节还可记录鸟巢数,再转换成种群数量(繁殖期被鸟类利用的每一鸟巢应视为一对鸟;鸟类孵化期观察的一只成体鸟应视为一对鸟)。鸟鸣记录:白枕鹤蓑羽鹤班头雁反嘴鹬赤麻鸭野外计数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迁徙季节的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表1、调查湿地鸟类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经纬度:NE海拔(m):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调查方法:样方编号:天气状况:调查人:第页,共页注:1.备注填写样方大小、干扰情况等信息。2.生境类型:林地、灌丛、草地、农田(含水田)、荒地、水域、沼泽、滩涂等中文名数量(只)小生境类型备注水鸟数量统计直接计数法:数量总和样带法:N=×MN-某区域某种鸟类数量-该区域某种鸟类平均密度M-该调查区域总面积=/-j个样带调查的某种鸟类数量和-j个样带总面积DjiNi1表2、**盟市/**调查湿地水鸟分布表注:1.水鸟名录序号及种中文名、拉丁名按附录10填写。2.保护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3.居留型:分留鸟、冬候鸟、夏候鸟、旅鸟。湿地名称水鸟名录序号种中文名种拉丁名保护等级种群数量居留型调查方法调查起止日期表4、盟市调查湿地水鸟资源汇总表省(市、区)水鸟名录序号中文名种种拉丁名保护等级种群数量只IUCN濒危等级居留型分布区注:1.水鸟名录序号及种中文名、拉丁名按附录10填写。2.保护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3.濒危等级:根据IUCN(2008)划分标准填写,分为:极危、濒危、易危、低危等。4.居留型:分留鸟、冬候鸟、夏候鸟、旅鸟。5.分布区指该动物在本次调查中的分布区,以重点调查湿地名称填写4、调查方法(兽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种类调查为主野外踏查、走访和近期已有资料、样带法、样方法鱼类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查清湿地中现存的经济鱼种类、珍稀濒危鱼种类及最近三年来的经济鱼捕获量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爬行类调查时间调查季节宜为出蛰后的1-5个月内,调查时间宜为日出后2-4小时及日落前2-4小时。样方法在调查小区随机布设100m×100m的样方。至少四人同时从样方四边向样方中心行进,仔细搜索并记录发现的动物名称及数量。两栖类调查时间调查季节宜为出蛰后的1-5个月内,调查时间为晚上(日落0.5小时至日落后4小时)。样方法在调查小区内确定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在栖息地随机布设8m×8m的样方。至少四人同时从样方四边向样方中心行进,仔细搜索并记录发现的动物名称及数量。样方数量不少于50个。调查时仅对成体数量计数。表5、调查湿地两栖、爬行动物样方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经纬度:NE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天气状况: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人:第页,共页中文名数量级/数量小生境备注兽类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法对数量稀少、活动规律特殊、在野外很难见到实体的物种的调查应使用红外自动数码相机法。在调查小区布设自动照相机,照相机布设适度考虑均匀性原则,相机密度不少于1台/1000公顷,每台相机连续工作时不少于1000小时(大约42天);相机应牢固固定在树干等自然物体上,确保相机不能非人为脱落,不能轻易被非工作人员取走;相机高度宜0.3-0.8米,镜头宜与地面平行,应避免阳光直射镜头;相机宜选择全天拍摄模式。相机固定后,应反复进行测试,确保相机正常工作;相机安装完毕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还原当地自然环境;相机位点记录信息。按装后应在地形图上清楚标出相机安放地点;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记录信息。样线法在我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草原地区对草食动物的调查可使用样线法。在调查区域随机布设样线,如遇山体则样线方向应横截山体走向,并覆盖山体中上部。样线间隔不少于2Km;样线长度以5-10Km为宜。样线上行进的速度为每小时1-2公里。发现动物实体或其痕迹时,记录动物名称、动物数量、痕迹种类及距离中线距离、地理位置等信息。表6、调查湿地兽类野外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地点:经纬度:NE海拔(m):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起止时间:调查方法:样带(方)编号:天气状况:调查人:第页,共页中文名观察物数量级/数量小生境备注实体痕迹注:1.备注填写样带长度、单侧宽、样方大小、干扰情况等信息。表7、调查湿地鱼、贝、虾、蟹类调查记录表湿地名称:调查持续时间:填表人:填表时间:注:1.调查持续时间指在该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天)。2.数量状况:用“++++”、“+++”、“++”和“+”表示。中文名数量状况调查方法备注表8、盟市/调查湿地两栖、爬行类、兽类和鱼类分布表注:1.保护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2.数量级:用“++++”、“+++”、“++”和“+”表示,国家Ⅰ级、Ⅱ级保护种类应填写种群数量。湿地名称种中文名种拉丁名保护等级数量级/数量调查方法调查起止日期表9、盟市调查湿地无脊椎动物(贝、虾、蟹类)分布表注:1.保护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2.数量状况:用“++++”、“+++”、“++”和“+”表示。湿地名称中文名种拉丁名保护等级数量状况调查方法调查持续时间表10、盟市调查湿地两栖、爬行类、兽类和鱼类资源汇总表注:1.保护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2.数量级:用“++++”、“+++”、“++”和“+”表示,国家Ⅰ级、Ⅱ级保护种类应填写种群数量。3.分布区指该动物在本次调查中的分布区,以重点调查湿地名称填写。盟市目科种中文名种拉丁名保护等级数量级/数量分布区表11、盟市调查湿地无脊椎动物资源汇总表注:1.保护等级:分国家Ⅰ级、国家Ⅱ级、省级。2.数量状况:用“++++”、“+++”、“++”和“+”表示。3.分布区指该动物在本次调查中的分布区,以重点调查湿地名称填写。盟市目科种中文名种拉丁名保护等级数量状况分布区表12、盟市湿地脊椎动物名录盟市纲目科种(亚种)中文名种(亚种)拉丁名保护等级注:1.湿地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数量级盟市级数量统计按照数量级方法表示,盟市级以下按照计算数量汇总把整个调查过程中的每种动物数量总和除以该类动物总数,求出该种动物所占百分数。极多种:大于50%,“++++”优势种:10%-50%,“+++”常见种:1%-10%,“++”稀有种:1%以下,“+”野生动物威胁因子调查(备注)与野外调查同时开展主要为人为活动造成的干扰和威胁(截水、放牧、开垦、排污等)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调查规程修改稿-2动物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