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调研报告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及作用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习调研报告姓名:章燕学号:1421010049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导师:许之民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日填写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及作用摘要: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论述了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和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地使用非语言符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课堂教学;非语言符号;传播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人的表情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它以语言为基础,单独表达一种信息,是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它同语言相辅相成,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共同实现交际的目的。非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们进行传播活动的有效工具。如今,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相当的普遍,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非言语行为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学家阿尔伯特·麦洛宾在对人际传播中信息传递的情况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人们交谈时,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言语7%+声音38%+面部表情55%,也就是说在人际传播中,大量的信息是通过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传递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结合在一起,将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是有一定的度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将会适得其反。一、非语言符号的分类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所有能发挥意指作用传播信息的符号,如表情、图像、手势、标志、声音、气味等。非语言符号通常分为三大类:(I)视觉性非语言符号;(II)听觉型非语言符号;(III)其他非语言符号;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视觉非语言和静态非语言符号两类。动态非语言符号包括体语(姿态、眼神、面部表情、物件等)、运动画面、人际距离等。静态非语言符号主要指象征符号、实义符号、环境、静态、图片等。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分为类语言和其他声音符号两类。类语言包括声音要素(音调、音量、音素、音质等)和功能性发声(哭、笑、哼、哈、呻吟、口语等)。其他声音符号:除了类语言外,凡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风声、雨声、鸟叫声、汽车鸣笛等)。而在课堂上主要的非语言符号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体语传播体语是指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又称“身体语言”或“行为语言”,通过体语进行的传播活动,称作体语传播,可分为两种类型:(1)动作姿势。这里的动作姿势是指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的动作变化来表情达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势或者是面部表情来向学生传达一定的信息。(2)类语言。顾名思义,类语言是某种类似语言的符号,简单说,类语言是指人们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大多是象声词或叹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感叹词或者是一些拟声词来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从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视觉性非语言符号是指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来传递一定的信息,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传递,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是否对所讲的内容掌握了。当学生双眉紧锁,眼神着急时,是在告诉老师他可能还没有听懂。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眼神来传达。二、非语言的特点通过以往的研究,可发现任何一种非语言符号,不论是有意或无意为之,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1.连贯性: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是在一连串的符号中着重突出某个符号,而该符号的表述并没有固定的位置,而且它总是与语言符号或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很少单独出现。2.相似性非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因为它是把客观事物符号化。比如,竖起食指可以代表数字“1”,伸出食指勾动中指可以代表手枪,用双手可以表示某一物件的大小或形状,等等。3.协同性雷蒙德•罗斯(1986)写道:各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是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协同一致的。如果它们不是这样,你的意图就要受到怀疑。”当你为迷路者指示路径,你的眼睛、表情、身体也会随着你手臂的指向配合行动。除了单幅图片,现实中的非语言符号都是协同传播、同时送出的。4.通义性对于非语言符号的译读、理解,似乎无须接受专门教育,因为非语言符号与实物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产生出举世通用的意义。比如,向人作威胁的姿态,向人表示乞求的行为,向人做出欢迎或喜爱的动作,这些身体符号所传达的意义,不同国家的人都能作出相近、共通的理解。5.即时性非语言符号往往未经思考就立即作出条件反射式的传播。驾驶汽车,红灯一亮即踩刹车;一看到美味佳肴,饥者就忍不住要流口水;突然一声巨响,听者立即大惊失色。对于外在变化的事物,人体立即作出反应,输出非语言符号,是精神正常的标志;而延时反应,则可能是不正常的。6.真实性人浑身都可遮盖,唯独面目无法掩饰。因此,一般人很难以非语言符号骗人。如果你的讲话同你的目光和面部表情不一致,聪明的听者总是依据非语言符号作出正确的判断。甚至连孩子也会从父母严厉批评之后的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中,将批评的份量降到适当程度。因为,非语言符号显得更加真实。三、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1.动作姿势的传播在课堂教学中,用身体某一部位的动作来表情达意,在传播活动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用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这些都是最常用的,教师还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辅助性动作,比如,中学教师常常会模拟课本中人物的动作,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动态的动作一样,人体处于静态的姿势也能传播多种多样的信息,而大学的教师也不例外,他们也会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恰当地模拟出教学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类语言传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语音的起伏跌宕来强调教学内容,当讲到很重要的内容时,教师不是语言平缓,而是对某一些关键词有所强调,特别是讲一些概念时,教师会突出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而学生从教师的语气中,就能知道在这些概念中,要注意哪些字眼。而在人际传播中,利用语音的音调、音量、音速、音质表示言语的意思是最普遍和最常用的。如,教师对一句话重复两遍,音量提高,表示这句话十分重要,学生应做好课堂笔记。四、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语言传播的辅助作用虽然人类学家阿尔伯特·麦洛宾在对人际传播中信息传递的情况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人们交谈时,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言语7%+声音38%+面部表情55%。但是作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也就是要以语言传播为主体,教师的非语言传播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过多、过繁,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动作上来,忽略对知识的吸取,而有的学生甚至以模仿教师的动作为乐。有些教师常用夸张的表情和幅度大的一些肢体动作,以为借此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常常是适得其反,学生会觉得夸张、做作,不但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还会引起对教师的反感情绪。所以,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辅助语言传播的作用。2.反馈教学信息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够很好地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一名教师要顺利组织教学活动,还必须从受控对象即学生身上获得种种反馈信息,继而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说,通过非语言符号的传播,能够很好地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作为师生之间一种交际的重要手段,作为语言交流的辅助方式,有语言无法替代的功能。它比语言符号更简单、更生动,所传递的信息更真实。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把握和运用非语言符号传播,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当然,怎样才能把握好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进一步的研究。当然,非语言符号的作用不仅限于以上几种,萨瓦姆等人还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列举了非语言符号具有最初的印象、相关的信息、引起感情的因素、自我表现和对别人的控制等作用。尽管非语言符号不容易被系统地组织成准确的语言符号。但是大量的信息还是通过它们传递给我们。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呈现出了“新形势”的特点,非语言符号的应用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宽广。
本文标题:调研报告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及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