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原因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谈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原因摘要: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本为上海市两家极具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媒体集团,但2013年10月28日,两家集团整合重组成为上海报业集团,引来各界的关注。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市场竞争的激烈刺激、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管理者的远见卓识、国外媒体融合的启发下,传统媒体进行合并重组成为大型媒介集团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关键词:上海报业集团原因2013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挂牌成立,而它的前身是上海市最大的两家纸媒: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此次合并重组既是国家政策强势推动的结果,也是互联网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媒介集团的发展要求。一、合并前各报业集团的发展情况(一)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7月25日,由创刊60年的《文汇报》和创刊69年的《新民晚报》联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第一家“强强联合”组成的报团,也是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之一。成立初期,集团下属六报、五刊、一个出版社,直至其被合并重组,共拥有17家报刊,1家出版社、11家公司、1家剧院和1个院团。上个世纪末以来,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的组建取得了改革的先发效应和突出业绩,在2012年全国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五,旗下的《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均入围全国“百强报纸”,《新民晚报》的报刊广告价值位列全国第四。[1]业绩虽好,但这些都只停留在纸媒领域。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以纸媒为本业的报业集团经受严峻的挑战,因此,自2008年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原有的两家纸媒合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及通讯技术的成果,大力发展新媒体业务,建立建设了文新传媒网、新民网、上海日报网、东方早报网等媒体网站,还开发了多媒体文汇报等电子产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集团还涉足印务、音舞、会展、动漫、影视等行业,多领域地拓展了营业、赢利范围。(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10月9日,是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为龙头组建的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媒体集团。该集团成立后,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形成抗衡力量,上海报业出现“两强初立”的局面。2003年起,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东方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报纸创刊,《新闻午报》、《新闻晨报》等报刊改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两强争斗”成为报业竞争的主旋律。[1]王侠:《深化报业改革的上海破题——传媒学者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意义和启示》,载《新闻记者》,2013年12月。新组建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九报三刊和一个网络版,获得了上海市首家平面媒体市级文明单位称号,旗下4份报纸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跻身综合竞争力20强和10强行列,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报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二、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原因(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强烈冲击自2012年起,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软件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媒介迅速崛起,这些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使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方式由追求精、深变为了追求快、全,传统纸媒以日为单位,甚至以周为单位的发行周期已经无法与以分秒为单位的新媒体发行周期抗衡;二是新媒体的崛起导致生活中各类信息“大爆炸”,传统纸媒的信息采集者身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三是新媒体有一个全新的功能——社交,微博、微信等载体在传播信息时,也充当了人与人、人与媒体之间交流的媒介,这无疑是传统媒体不可望其项背的;四是受众身份的转变,新媒体带来的是“自媒体”时代,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已经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形式由于难以收集受众反馈以及与受众加强交流,已被新媒体狠狠甩在身后。早在未合并之时,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就尝试过开发自身的新媒体业务,但由于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媒体新兴阶段,企业缺乏整体的规划,集团仍然不断面临着读者流失、广告下滑、盈利降低、渠道衰减的状况。在此态势下,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适时而动,突破单个报业集团的内部“微调”政策,真正开展资源重组、结构再造,致力于新媒体业务的开发与建设。(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报团的刺激除了新媒体,市场上各项第三产业业务也随着经济的进步迅速发展着。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除了在下属报刊的业务上更强调差异化定位以外,集团还进军印刷、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增加集团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差异化经营指的是集团对下属报刊的业务有更明确的受众定位与传媒定位。当今时代,受众已经越来越被细分成不一样的群体,除了年龄、职业、性别等划分方式外,更重要的划分受众的标准是价值观。网络媒体能满足每位受众的需求,因为其能与受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且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具有主动性,这就是传统媒体需要进行突破探求的地方。因此,上海报业集团对旗下的三大主报都作了明确的定位分析:《解放日报》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主要面向公务员群体,承担主流舆论的宣传工作,为推动都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时政新闻、公共政策、政务知识等;《文汇报》则继续发扬文脉特色,面向全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大学生,围绕热点公共议题,提供专业且通俗的社会知识;《新民晚报》的宗旨为“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贴近性和亲和力,在弘扬海派文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就是集团有必要拓展其他领域的业务。纸媒是在网络时代中受挫程度最重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报纸记者失业、报纸的广告收入不断减少、发行量也与日俱减……对于上海报业集团来说,既然选择了改革重组,那就更要在市场不仅是传媒业领域建立起一个更强大团体,因此,在建立之后,报团迅速进军印刷、物业管理、房地产领域,一方面是为媒体工作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开拓自身市场的举措。(三)政府改革政策的强力推动从大范围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传媒业作为经济产业的一部分,肯定也无法避免改革的命运。但与西方国家基于市场规律自然形成媒介集团的方式相比,我国媒介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是政府行为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的作用又是首要的。[2]从动力机制来看,中国1985年就开始对报纸实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以收抵支,差额补贴,超额自留”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把报业推向自负盈亏的轨道,而我国现已成立的报业集团均以党报等综合性日报为主体,因此控制高层舆论是报业集团的首要职责,此外,我国的媒介是国有资产,所有者是政府,因而政府参与决定媒介是否重组成为必然;从组织结构上看,我国媒介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编委会或党委会,这就决定集团的国有性质;从业务政策上看,很多媒介集团在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进而向企业集团转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遵循国家有关部门为其制定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在调控手段方面,中国对于新闻传媒的运作以政党、政府调控为主。以上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的媒介集团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在上海方面,2012年,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到市主要宣传部门、文汇新民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市广播电视台调研,强调传统媒体改革的紧迫性;2013年上半年,上海宣传部门连续组织多场以媒体转型和新媒体发展为主的业务讲座,要求三大集团及新媒体业务骨干参加,激发头脑风暴;此外,宣传部门要求各报制订新媒体发展计划、筹划具体的新媒体项目,并组织项目答辩会进行遴选,计划予以资助;2013年7月,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再度前往宣传部门调研,再次强调传统媒体改革的重要性,之后主要领导密集提出改革要求,并最终敲定两大报业集团的合并决策。因此可以说,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直接动力来自上海市政府的强势推动。(四)媒介管理者的远见卓识自2008年起,中国传统报业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至2013年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只有短短五年时间,当其他报业还深陷泥沼不能自拔的时候,上海报业集团一跃而起,走在了改革的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8·19”讲话中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陈保平说:“此次决心之大,动作之快,既有对业态趋势和上海报业现状的考虑,更有对上海百年报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全国‘先行者’的期待。”“与其‘两强争路’,不如‘一强闯关’,这个时候,当断则断。”[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张涛甫认为,此次上海报业的改革体现了决策者卓越的大局观,改革能不能成功都取决于改革者对“创新驱动”的深刻领悟和到位把控。“这场改革是一个巨型系统工程,相对此前的传媒改革而言,其难度、风险系数都是空前的,这就需要改革者集大胆识和大智慧于一身,充分释放创新正能量,走好每一个关键阶段,谋求全局效应的最大化。”[4]由此看来,管理者适时的决策推动了改革的成功,为上海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国外媒体合并的经验启发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集团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20世纪以来,美国的媒介集团化掀起了一轮热潮:迪斯尼率先兼并大都会广播公司,时代华纳与CNN宣布合并,NBC[2]张昆、龚怡:《媒介集团化的中西比较》,载《新闻与传播评论》。[3]梁益畅:《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五问——专访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陈保平》,载《中国记者》,2013年12月。[4]王侠:《深化报业改革的上海破题——传媒学者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意义和启示》,载《新闻记者》,2013年12月。与微软联手推出24小时播出的新闻频道……在形成新的媒介集团后,这些企业基本都能利用经济优势很快进行设备更新、聚敛人才、向外兼并和扩张,形成人才资源和信息源的集约化,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西方传媒集团有一体化和多样化两种经营策略,一体化是以一个主业为中心,建立几家工厂生产同类产品或将一个企业的产供销不同环节的经济单位合成于一个企业之内;多样化指一个企业之内不仅经营一种产品,而且同时产销若干种相关或不相关的产品,这通过内部聚集向新产品领域投资或通过合并、兼并来扩展自己的经营范围。[5]中国的传媒集团作为政府主导建立起的企业,在如何谋求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与更大的经济效益上,可以向西方国家多多学习。例如新闻集团跨媒介、跨国界经营,把经营娱乐产业作为自己的战略核心,我国可以借鉴其多元经营与综合管理方面的经验;甘耐特集团以受众为核心,将原先的新闻编辑室改为“信息中心”,使原来的报纸读者可以通过任何喜欢的平台,且不受时空限制地接收新闻和信息,我国的报业融合可参考此模式,将各类媒介信息融合成一个“大超市”,运用新媒体技术为受众全天候提供形式不一的各类信息,可以弥补了传统报纸媒介形式以及时间上的局限。有报道说[6],中国报业的深层改革从来都是以“权力中的权利”为特征进行的,即先由行政“权力”力量强势主导或推动,再在优势建立过程中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权利”。上海报业集团的建立当然免不了这种结构性因素的存在,但也离不开市场化的发展规律,新媒体的冲击、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因素都推动着集团的改革,其发展也必将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价值规律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进行。参考文献:[1]王侠:《深化报业改革的上海破题——传媒学者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意义和启示》,载《新闻记者》,2013年12月。[2]张昆、龚怡:《媒介集团化的中西比较》,载《新闻与传播评论》。[3]梁益畅:《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五问——专访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陈保平》,载《中国记者》,2013年12月。[4]张志安:《上海报业集团整合之策》,载财经新闻网,2013年10月25日。[5]张咏华、唐海漫:《迈向新闻文化集团——上海报业媒体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策略探析》,载《新闻大学》,2007年第二期总第92期。[6]何世杰:《中西媒介集团化发展历程比较分析》,载《中国水运》,2008年2月第08卷第2期。[7]蒋梅芳、吴芳:《中国纸媒的“再融合”之路——对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几点思考》,载《东南传播》,2013年第12期(总第112期)。[5]张昆、龚怡:《媒介集团化的中西比较》,载《新闻与传播评论》。[6]张志安:《上海报业集团整合之策》,
本文标题: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