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谈写意花鸟画艺术【内容摘要】: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史上是文人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所以,作者通过作品本身所表达出来的立意、构思、传神、修养、格调、风格和创新的内在实质因素,全面提高鉴赏水平的根本,表现了时代的思想性和可塑性。【关键词】:写意花鸟画写意是中国画特有的,自一千多年前形成时起,就贯串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一开始是针对工笔画的工整和写实性,强调工笔画的工整和写实性,文人对写意畅神的推崇,倡导写意并身体力行,才使写意画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中国画史上,写意花鸟画是文人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所以,作者通过作品本身所表达出来的立意、传神、修养、格调、风格和创新的内在实质因素,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和理论水平,表现了时代的思想性和可塑性。一、立意与传神所谓“意”,传统的审美观认为艺术的根本是“心”,俗话说的“画是打心里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意从心出而立,画从意而成,什么构思、布局、笔墨、气韵、格调无不与此有关联。所谓传神,是指人与画之间心性相通、相悟的一种内在的艺术感染力。就以潘老画鹰为例,他常作指墨,取大块墨色的整体变化,多见居高临下、欲展先收的姿态,或是回首远瞻,或是俯察雄视,给人一种“自有云霄万里高”的艺术想象,相比之下,白石老人的鹰却喜欢昂首直立,使2人感到既威武又可敬,别有一番天地。写意花鸟除画鹰外,更常见的取材不外乎花、鱼、石等。可能有人会问,花花草草没有什么思想性,立意还有那么重要吗?其实,这种糊涂观念或多或少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当今画坛,由于商品画的冲击,小画而用心构思立意者廖廖无几,要么不肯用功,要么草草应酬,很容易留于表现的热闹,而把画的“魂”丢掉了。总之,名不在大小,画不在贵贱,只要从立意构思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带动全盘,艺术水平就能提高,否则,正如古人所曰:“神全乎意,形备乎法。无意无法,难传神貌。”二、传神与修养可以说无论哪一个画家,都想使自懒惰的作品具有美妙的立意构思和传神的艺术形式。但是,良好的主观愿望是空想不出来的,而必须从重视修养做起。说到修养,人们自然会想到多诗读书,其实除此外还包括很多的方面。如思维方法、理解水平、表现特长、意志强弱、心胸大小和生活实践等都可在修养之内。显而易见,环境、阅历、学历、师承、天赋、人品和个性等对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只有积蓄起一定的修养,才有可能在心手之间的笔墨变化中达到一定水平的感悟和突破。“神”全于意。形全于法,法是艺术思想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一种表现手段。所以,“无意无法,难传神貌”。传神和修养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绘画发展和画家成长中找到更生动的说明。历史上写意花鸟画晚成于明清两代,原因是明清之前还没有具备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也可以说,是因为必须具备的“修养”条件还没有具3备。如果说,宋元两代的绘画发展依然滞留在五代时期以前的水平上,没有发展到诗、书、画、印的结合,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繁荣期肯定还要迟延下去。画家徐渭是明末大文学家和书法家,由于心灰仕途,又不堪连受挫折,一度精神失常并入狱七年,五十三岁出狱后才开始了一生具有历史意义的绘画创作。毫无疑问,他的作品敢于前无古人的挥洒大写,与他在文学艺术上和个性解放两个方面的修养以及不懈的追求是不可分割的。众所周知,潘天寿主张“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所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一向注重全面修养的课程安排。每逢下乡写生实习,刘苇教授总爱举这样一个例子启发学生:“车前子草到处都有,常被人踏来踏去不当什么东西,谁还能想到它会入画呢?不但能,而且是入了潘老的丈二大作。这是个艺术修养问题,学画要学会动脑子……”看来,如果把修养之道比作水和肥料,传神之道无疑就是果实。要想庄稼丰收,如何合理浇水和施肥是一门科学的大学问。修养是要在现实生活中经受磨砺的。石鲁在《学画录》中指出:“为画而生活则画死,为生活而画则画活,当有生活而求画,不当欲画时而讨生活。”他还说:“画蒙生活为营养,生活借画以显精神。画者当吃进生活然后吐出艺术,若牛吃草而产乳也。”这些极其形象而生动的体会,中心思想还是一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问题,他所提出的“以神写形”的观点,可能一时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实际上是在“以形写神”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凡物我之感应莫先乎神交”的重要性。三、修养和格调评论作品,看其是否传神,看其作者是否有修养和笔墨功夫,不管论之深浅,总能讲其一二,但看作品的格调是高是低,的确有“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苦衷,格调是修养在作品中的反映,但格调又不光是针对修养4和笔墨而言,而是与人品和画品相通,极易与作者本身的品位和作品水平的档次联系在一块,是画家内心深处最为敏感的地方。什么是格调呢?即品格之格,主要是指文采学知、心胸眼界和意境品位。若新颖、大气、开阔、深奥、含蓄、脱俗等,格自然非低;调,即调子的调,主要是指笔墨韵律、艺术节奏和画风所长。若生动、豪放、严谨、和谐、舒展、别致等,调自然是雅。写意花鸟画的格调,因为长期受文人画的影响,所谓“高”和“低”,难免把广大工农群众的一些朴素的审美习惯称之为“俗”,甚至为文人画家所不齿。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文化的繁荣,群体知识结构的优化,原来那些“朴素的审美习惯”和偏爱,那些孤芳自赏为“雅”的旧文化体系,必然会逐步得以更新和改造。写意花鸟画“雅俗共赏”者首推任伯年是当之无愧的。任伯年在画坛可称全才,对中国画许多画科都有精湛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以兼工带写见长的花鸟画,诗情画意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而且把一半意境留在画面,一半意境留在画外,让观者自己去心领神会。任伯年的画就像一曲动人的轻音乐,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和谐、墨色与彩色之间的统一、夸张与神态之间的协高、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呼应等,无故作惊人之笔,但却别具一格,耐人寻味,其技巧之熟练和修养之深厚,在现代画家中是非常突出的。然而,尽管如此,由于人们的固执己见,在他们看来依然是高雅不足而“偏俗”。其实,正是因为“偏俗”才动摇了旧文人艺术欣赏观念的根基,并以“雅俗共赏”的优势在艺术的欣赏领域中为“俗”赢得一席之地。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任伯年的画同吴昌硕、潘天寿等人的作品相比较,固然有他们所不具有的长处,但由于书法和文学修养方面较弱,使其格调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论写意花鸟画的格调,历史上所出现的一些误区前面讲过一些,譬如,5画牡丹类易俗,画四君子易雅;色调鲜艳易俗,色调清淡易雅;画风工细易俗,画风泼辣易雅等。仔细看待这些观点并非一无是处,但断然以此而划界限,必然模糊了正确的视线,给青年学者带来许多不应有的错误导向。画风淡雅的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形式本无可厚非,但旧文人雅士的“墨戏”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趣味不高的糟粕,修养之浮浅、笔墨之无聊自然不能让“俗”来承担格调不高的这份责任。应该认识到,只有那些低级趣味和抄袭之作,才是格调低而修养贫乏者。凡画风高尚者格调一定高雅。四、格调与风格格调,是绘画风格在具体作品的一种体现。一般而论,格调强调了具体画家的具体作品的品位韵律高低,而画风强调了一种典型画法所具有的特征。如果这种具有典型性的画法得以传授和风行,就会形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画派。中国的画史上,因绘画风格不同而形成的各种派别早已存在。因为艺术创造有它的相对的独立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特点,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格特点,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风格特点,一个团体以至于画家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风格特点,所以不同流派、不同画风的产生与争鸣,是完全合乎绘画发展规律的。回顾明代以前的画史如东晋顾恺之,是一个“矫然独步,始终无双”的画家和理论家,与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被称为“六朝三杰”,三杰画风三个不同的流派。唐代李思训和王维,不但画风有别,还被明代董其昌以二人画风为始,将山水画划分为了“南北二宗”,从理论上树立了正宗、正脉、正派的传统观念。花鸟画同山水画一样,自始就有不同画风的存在,如五代黄、徐两家画风的特异,文人尚意画派的时兴,水墨“四君子”的6提倡和梁楷、牡溪的“简笔法”画风,都是明清两代大写意花鸟画兴盛的历史条件。一个画家从学画到成家,不管是生活在北方还是生活在南方,不管是生活在中国还是生活在外国,画风的形成与传统影响、师承教育和环境文化的熏陶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画坛,还依然有海派、京派和岭南派的痕迹,甚至还有什么西安画派、南京画派、新文人画派等,这是很正常的。反之而思,如果一个画家被眼前所累,走不出自己的小圈子,不能深入到生活之中去,不管什么画派,都不会是有大出息的。“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教训,每一位画家都应当引以为戒才是。五、风格与创新创新是时代的需要,它所包容的问题很多,绘画风格仅是一个方面。但是,画家让观众所欣赏的是他的作品,其表现形式的风格,在衡量创新水平上无疑又是最抢人眼的尺子。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才是画家毕生追求的目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这句老生常谈,为什么落到行动中容易出现或左或右的偏差呢?实际上还是认识上的模糊。我们说,继承,目的在于再创新,而继承又是从创新而来,因为凡是创新的结束,恰恰是再创新的开始;创新,目的在于再创新,而创新又是从继承而来,因为创新之前的创新已经成为传统。齐百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便是激励后人“不为先匠所拘,游于法度之外”的创新精神。时代决定了意识,时代塑造了英雄。如“尽翻窠臼,自出手眼”的徐渭,“点墨无多泪点多”的八大山人,他们的创新和风格,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现实的认识,如今时代变了,思想肯定在变;思想变了,笔墨肯定也在变。尽管写意花鸟画受题材和形式的局限,不可能像人物画7那样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但它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力,又是任何绘画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笔墨如何革新才能表达新时代的画意,老一辈画家已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潘天寿的指墨、林风眠的彩墨、张大千的泼墨、李可染的积墨、黄永玉的艳彩、唐云的淡彩、王雪涛的重彩等各有所长。还有当时活跃在画坛上的舒传熹等一大批画家,敢字当先,作品中蕴藏着一种勃勃生机。来之不易的创新和收获,哪怕是一点一滴,都可以起到提高画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只有我们坚定不移地把东方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在民族与时代之中,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参考文献】:(1)《花鸟画画理》作者:郭志光漓江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2)《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3)《美术观察》主编:黄远林美术观察杂志社(4)《中国画艺术赏析》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文标题:谈写意花鸟画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