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谈如何有效的上好计算课
谈如何有效的上好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而在当今的新课改中老师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产生了要让学生在计算课上有兴趣的共鸣,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教学。我认为要想有效的上好计算课,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在情境中体验计算的必要性,产生兴趣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生活原型中提炼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把枯燥的计算学习与解决一个个有趣的现实任务结合起来,给计算教学增添浓郁的童话色彩和现实意义。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内容贴近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知道,教材编写的计算题都是经过处理的常规习题,不少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日常生活情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为此,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做一些改编,引入了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而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经过正确的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情境一出现,不用老师说学生自己就想算算,看看结果。比如在三年级《笔算除法》的练习课上,我就以这样一个题导入,“我们学校共有5个班,115个学生,平均每个班多少个学生?我们班是比平均多还是少啊?是需要向别的班要学生啊,还是我们能给别的班学生啊?”此题一出学生非常想知道我们班的情况,由此很容易的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还对接下来统计这个单元学习平均数进行了有效的渗透。其次,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计算课上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功的体验和乐趣,学生也就产生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我们老师就要想方设法提供这个动力给他们。我发现在计算课的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掌握较快的学生会喊着说:“老师再出一个题吧?”。原因何在?原因是他们能很熟练的把题做出来,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驱使着他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怎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成就感呢?我想这就要求老师要分层次教学,要设计不同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二、在探究中明确算理,掌握算法理,道理、算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明确提出的:“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局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奉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所以,在当今的计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要注重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主动参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去。当我们创设了一个好的情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兴趣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该讲“理”了。但是这个“理”不是老师讲给学生的,而是要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自己理解算理。因为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去,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进一步把知识内化到头脑当中。具体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究,理解算理的过程可以分三步走:1.猜测、尝试数学猜想是探索性思维,它能帮助人们比较迅速地发现事物的规律,及给人们提供研究的线索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围绕重点展开探索,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让他们在互相交流、讨论中明确算理。2.验证、明理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探究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在上一步学生已初步明确算理,教师不要把计算法则的得出作为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继续尝试,仍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然后交流,比较哪种方法好,说明理由,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找到最有算法,基本掌握算理,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3.比较、归纳在上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总结。通过这样的归纳总结过程,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方法与计算法则,同时培养了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在有效练习中掌握算法,形成技能传统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现在课改中我发现计算教学又到了另一个极端,太重视算理,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而我认为算理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应该是并重的。他们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解算理、指导算法、形成技能、巩固算理。所以,我认为在学生明确了算理以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练习。有效练习设计要富有层次性。层层提高,不断深入,围绕教学重点,有效开展练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基本练习——针对练习——改错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生活问题——提高练习。当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进行删减。基本练习,就是根据例题进行的巩固。针对练习是针对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从正面进行解决。改错练习则是通过典型的错误从反面让学生理解算法。对比练习则是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计算方法,形成知识体系。变式练习则是通过变化的题型和不同的角度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活问题则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题则是课堂培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每堂练习课都坚持一道题的话,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总而言之,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使计算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本文标题:谈如何有效的上好计算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