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谈谈新闻人物写作中的几点收获
谈谈新闻人物写作中的几点收获在新闻媒体越来越关注民生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也更加注重把触角伸向普通群众,更加关注基层民众的喜怒哀乐。尤其我市在2008年开展道德工程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民众在新闻节目中唱起了主角,他们不平凡的经历、在各自岗位上的不懈追求和业绩,已经在媒体报道量中占据了稳定的份额,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那么,这些人物应该如何采访和写作呢?电视新闻人物的采访和写作与专题节目的采访和写作应如何区别对待呢?对此,本人结合几年来的采写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以求教于大家。首先,电视新闻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而电视新闻却要求短小精悍,在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里展现一个人物的突出事迹,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篇幅里抓住这个人最突出的闪光点。一般我们在采访典型人物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获得采访对象的相关事迹材料,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我在采访人物的时候,一般都会尽可能地先跟采访对象坐下来,以聊天谈话的形式切入采访,重新了解他,提出自己的问题,找出他最能吸引和打动我的地方来。例如我在采访民和牧业总经理孙宪法的时候,只有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其中的谈话的时间就占了一大半。从一开始的泛泛而谈到他对畜牧行业的独到见解,我逐渐抓住了在他言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科技。在随后的谈话中,我便抓住这一点进行提问,也显然引起了他的兴趣,谈了很多他带领公司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重视科技投入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科技研发对农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很快,我就在心里粗略地组织好了这篇新闻报道的大致内容和拍摄思路,稍后的拍摄也得到了采访对象的支持和配合,非常顺利。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故事和见解,而记者在采访中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突出重点,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展现出人物的风采内涵。其次,人物履历重在展示“现在”。写人物报道其中一个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把人物报道写成人物小传,在报道中把这个人童年、青年、中年甚至老年的经历介绍地面面俱到。这样的“履历式”介绍平铺直叙,没有波澜,很难吸引人。我认为,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最适合展现人物在现阶段的风貌,所以我在采访中也重重点倾斜于此。我曾经采访过一个老红军,八十多岁的老人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近几年把自己多年的日记整理编写成一部回忆录,这也是我去采访他的主要出发点。采访中,老人给我讲了他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从少年时代弃笔从戎到战场上冲锋陷阵,从退伍返乡到儿女琐事,其中吸引人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面对众多头绪,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对他刚刚成型的书稿入手,人物介绍也侧重到现在的生活,早年的经历则是通过采访同期声和旧照片等形式穿插其中,在报道的最后通过老红军长期早年的军歌的现场同期声,来表现老人对革命生涯的浓浓深情。再次,要掌握采访主动权,平视采访对象,不做传声筒。采访中经常会有一些位高权重或者某领域的领军人物,这时候最忌讳的是仰视,当然也不能俯视,最好的是平视,只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才能客观真实地把这个人物在节目中展现出来。同时也不能人云亦云,“他说”可以成为记者在报道中的点题之语,却不能作为通篇的内容。
本文标题:谈谈新闻人物写作中的几点收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3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