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初生等)希腊神话谱系有旧神谱与新神谱。赫西俄德是旧神谱,讲的是人类比较早的一些神话故事。宙斯以后是新神谱。俄林波斯神系指希腊神话中,居住在俄林波斯神山,以宙斯为众神之主的神的大家族。宙斯是雷电之神,其兄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神后赫拉是婚姻生殖神,宙斯的子女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反映父权制社会生活。希腊神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从神的形象看神人同形同性,主要神祗都经历了相当彻底的“人化”。他们不但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诸神也样样具备,世俗化的色彩极浓。他们贪图眼前的享受与现世的快乐,极少有“神的架势”。与凡人的区别仅仅在于神长生不死,具有无比的法术和智慧,有超乎凡人的神力。其“人化”还表现在:奥林波斯众神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是社会力量的表现,他们过着近似人世的生活,只是更为随心所欲罢了。希腊神话忠的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和人的感受,所以,希腊神话是人话。希腊神话体现出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就是对人的肯定与赞扬。因此,希腊神话的文化心理背景是乐观主义的。如果说东方神话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那么,希腊神话则较少受宗教影响。它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神力即人力越强,享受的就更多,生活的幸福就越大。更为突出的是希腊神话中对于来世的观念与态度。他们的冥界也充满了明朗与人间的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总之,希腊神话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纯朴、活泼浪漫,以及古希腊人渴望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和美好理想。马克思赞美说: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美丽的诗,具有永久性的魅力。《荷马史诗》是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做。《荷马史诗》集古希腊文化之大成,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标志着西方文学史的第一座里程碑。《荷马史诗》艺术特点《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题材处理及谋篇布局上显示了惊人的水平。两部史诗都涉及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但都是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伊利亚特》格调雄壮,战争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节奏急促,具有阳刚之美。《奥德赛》格调平静,场景瑰丽,变化多端,节奏轻慢,具有阴柔之美。英雄阿基琉斯阿喀琉斯性格的主要方面:忘我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温厚善良的情感,对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敏感意识,这三点构成了阿喀琉斯性格的三角形,它的核心是个人本位。“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第二章欧洲中古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等最著名的英雄史诗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是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教会文学是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纪欧洲官方统治者扶持和倡导的正统文学,又称主旋律文学,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教会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服务。手法上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阿喀琉斯与摩西比较:阿喀琉斯对自己的荣誉、尊严极度重视和敏感。对于所做的事绝对地认为是出于自己的能力,阿喀琉斯是很骄傲的。他珍视自己的荣誉,为了自己的尊严,他不惜损害本民族的利益。摩西完全不同。摩西行事不是出于自我而是为他,不是骄傲而是谦卑,不是自我有能力而是借助神力。在摩西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的个性的遗失。通过摩西我们看到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的不同认识。基督教的要旨在于谦卑。在摩西的性格中,谦卑是一个重要的特征。《神曲》的主题思想: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神曲》的艺术特色第一,结构极其严密而完整。第二,构思和描写手法,采用了中古文学流行的梦幻故事形式和象征、寓意等手段。第三,表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新文学的萌芽。第四,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五,用意大利语写成,开创了用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创作文学作品的先河。《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第三章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的指导思想是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者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和它对抗。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第一,提倡人权人性,反对神权神性。第二,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讴歌理性才智,反对蒙昧主义第四,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河德》堂吉诃德形象分析A、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可笑)B、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可爱)C、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马克思说:“堂吉诃德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鲁迅先生说:“堂吉诃德立志打抱不平不能说是错误的,错误的是他的方法。”《堂吉诃德》艺术成就讽刺和夸张的手法,现实与幻想相结合;戏拟骑士传奇的形式。“借题发挥,放笔写去,海阔天空,一无拘束”。摒弃了骑士传奇的虚幻性,吸收了流浪汉小说的写实性。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分期及特点一般根据他戏剧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以创作历史剧和喜剧为主,情调乐观开朗;中期(1601-1607)以创作悲剧为主,风格沉郁悲愤;晚期(1608-1613)以传奇剧为主,风格既沉郁又愉快,提倡宽容谅解。喜剧作品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通称“四大悲剧”,是莎氏创作的高峰。莎士比亚悲剧艺术从艺术上看,莎士比亚悲剧具有特别悲壮的色彩。他专写“高贵”的英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可悲的毁灭。其次,在形象塑造上,莎士比亚不仅将人物放在外部冲突中去描绘,而且写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这就体现出了形象塑造的深刻性和精致性。第三,就艺术风格而言,莎士比亚悲剧一般不把悲喜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它们结合起来,在情节发展的进程中,让庄严中有轻松,从而达到以喜衬悲、以喜促悲的效果,并使主题蕴意得以升华。第四,在表现手段上,莎士比亚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他让鬼魂、女巫上场,直接参与舞台表演,利用伊丽莎白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迷信观念,来帮助制造气氛,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戏剧效果。最后,意象的充分运用,则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语言上的最大特色。“福斯泰夫式背景”福斯泰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中的一个破落骑士,以他为核心,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再现了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时期动荡的社会生活画面。这里有罪恶的贵族城堡,喧闹的酒店妓院,刀光剑影的战场,贫穷不安的乡村。恩格斯称之为“福斯泰夫式背景”。莎士比亚化出自出自马克思1859年4月9日致拉萨尔的一封信,是对莎士比亚戏剧成就的总结,也是一种新的创作原则的概括。其要点是,要求作家广泛地反映生活,揭示时代特点;做到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人物的性格化,语言的丰富多采。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人和人生抱着美好的看法,平等待人,忠于爱情和友谊。父王的猝死和母亲的迅速改嫁,使他陷入精神危机,反对社会罪恶。他重新思考,从热情单纯的青年学生转变为严肃深沉的思想家。他认识到他和克劳狄斯的矛盾,不仅是报个人的杀父之仇,更主要的是改革社会,拯救国家的大事。他感到力不从心,始终不知该怎样行动。报了父仇,却没有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雷特的美好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实现。主观原因是脱离人民,孤军奋战,这个形象对人的价值作了高度的哲学概括,表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说明在干一件大事前,必须冷静思考。《哈姆莱特》艺术成就《哈姆莱特》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出于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莎剧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或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哈姆莱特》一剧除哈姆莱特复仇的线索之外,还有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了布拉斯的复仇线索。三条线索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了布斯的复仇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三条线索起到了互成对比、激化矛盾的作用,使戏剧场面不断转换,造成戏剧高潮,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共同表现全剧的主题。在创作方法上,〈哈姆莱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一)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通过非现实题材揭示时代精神,反映英国现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二)情节的丰富性与生动性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福斯泰夫式背景”。②多条情节线索的交织,如三条为父报仇的线索。③悲剧中的喜剧因素,达到了“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结合。”三)人物的性格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性格;通过内心独白展示人物性格。四)语言的丰富多彩①巨大的词汇量;②多样的语言形式: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其中也有散文、有韵诗和抒情歌谣。③个性化的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期西班牙最早出现的一种小说。16世纪中叶,由于农业衰败,工商业凋零,社会上出现大批破产者、流浪汉,加上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西班牙产生了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大多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并从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和讽刺一些社会现象。作品的主人公主要是一些流浪汉,他们在封建和资本主义交替时代,靠个人机智谋求生存,反抗压迫。他们没有
本文标题:西方文学史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