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经济学的史前时期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奴隶制社会一、色诺芬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统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经济上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发展商业和货币的经济方针。代表作是《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主要思想:①重视农业发展;②鄙视手工业;③认为商业的存在有必要;④商品价格的变动依存于供求关系的变动;⑤物品有使用和交换的价值;⑥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积累的手段;⑦从实用价值方面考虑了社会分工问题。二、柏拉图提出要按人类理性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织一个能消除贫富对立和社会矛盾的所谓理想共和国的主张。代表作是《理想国》和《法律论》。主要思想:①拥护斯巴达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制;②认为专业化分工有必要,将社会分为两个阶层:统治着和被统治者;③认为商品交换中货币很有必要,但是反对货币商业价值和借贷价值。三、亚里士多德著作是《政治论》和《伦理学》。主要观点:①关于“货殖”问题的分析,认为物品有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否定把货币作为增值的手段;②应用自然观念说明事物合理性与否;③揭示了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照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等同性,正是货币使个汇总上篇成为相等并可能交换。四、总结:古希腊思想家拥护自然经济,贬低商品经济,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承认小商业的重要性,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在分析货币时,对分工、交换、财富等曾出现一些有价值的火花。第二节中世纪西欧的思想——封建制经院学派:经院学派的理论不是来自实际经验,而是来自信仰和权威的影响。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神学大全》①关于财产所有权制度,竭力推崇私有制,反对公有制。②关于价格问题,提出了公平价格的重要思想:公平价格就是与劳动耗费量相符的价格;不同等级出售同一商品可以有不同价格;公平价格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公平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③关于货币问题,认为货币符合交换双方共同利益,统治者有铸造货币和规定货币购买力的权利,也有保持货币内在价值的义务。2④否定商业利润和高利贷,但商业贸易和放债取息在有些情况下可被允许,对高利贷也开始采取妥协态度。⑤把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第三节重商主义1、产生条件:1)经济条件: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地理的大发现;2)政治条件:商业资本与封建国王相互利用;3)意识形态方面: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兴起,抛弃了神学观点2、主要思想:①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②认为流通领域即顺差的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来源;③要发展顺差贸易,国家就应积极干预经济,奖励出口,限制进口;④奖励增加人口3、早期与晚期的区别:①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方面的认识不同:早期崇尚货币差额论,鼓励多卖少买甚至不买;晚期崇尚贸易差额论,为重工主义,鼓励多生产、多出口,保持贸易顺差。②生产态度不同:晚期禁止原料出口。③对货币认识不同:早期只是当做储藏手段,晚期意识到货币的资本性,其在运动中能自我增值。4、意义:①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说—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学说。②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目的是交换价值(赚钱)。③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英法等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大促进了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商品关系发展。5、不足:①混淆了金银与货币;②混淆了货币与财富;③任何一个国家并非货币越多越好,需要多少货币,是由商品流通的需要决定的。6、对现代的影响:①关于贸易保护的观点和主张,一直成为贸易保护伦者手中的武器;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指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曾有过“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战略;③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④关于特殊(既得)利益集团寻求政府保护问题。3第二章古典经济学发轫第一节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的发轫英国古典经济学先驱的主要观点方法论: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动机论:自利主义价值论:成本决定价值、重视劳动和自然因素、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价格论:正常价格和市场价格工资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利息论:利息存在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论证利率的标准、货币/资本供求决定利率货币论:否定货币即财富的观点,主张货币是交易媒介,货币流动有助于财富积累,提出货币数量论,反对复本位制,反对提高货币名义价值。贸易论:反对贸易管制,主张自由贸易;国际黄金自动调整机制。总之,这些经济学的思想都是沿着经济自由主义大方向为古典经济学诞生起催化作用。1.威廉配第背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社会变革,反对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观点总结:1)配第的早期著作显示出不少重商主义观点。2)在经济研究方法上,采用政治算术方法。3)主要理论◎价值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货币:否定了重商主义一味崇拜货币的观点◎工资:工资是由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种接代而需要的东西决定的。由此,劳动者的工资只应等于维持工人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地租: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费用后的剩余,就是地租。总之,配第运用政治算术方法,对经济学的几乎一切领域都作了最初的研究。他的一系列观点,都为他的英国后继者所接受,并且作了进一步的探讨。2.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主要观点:※对社会劳动分工的作用及使社会变动、进化与凝聚的种种力量的作用与阐述;※孟德维尔并没有把市场交换看成是通向社会和谐和经济繁荣的惟一机制;※在人们的道德水平和偏好不一样的现实世界里,必须建立某种权威仲裁协调机制,来奖善惩恶;※私人恶德若经过老练政治家的妥善管理,可能被转变为公众的利益。3.大卫·休谟4哲学: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经济学:他是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代表,是反对重商主义的。观点总结:①经济哲学:人性论(心理主义)、实验主义、功利主义②货币数量论(1)货币本身不具有什么价值,不过是劳动和商品的代表。(2)商品价格取决于国内流通的货币量的多少。当货币多时,价格高;当货币少时,价格低。(3)当一国的货币量逐渐增加时,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不会紧跟着金银的增加而发生,而是会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因此,货币量的增加将促进国内产业的兴旺发达。这是因为工资上涨落后于物价上涨所引起的利润增加将刺激工商业主的生产热情。(4)一国如果货币过多,将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引起外贸逆差,使货币外流。(5)反对银行发行纸币,反对信用。③自由贸易(1)由于货币数量理论,一国既不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也不能长期保持顺差,由于货币数量对物价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将自动趋于平衡,重商主义者想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目标是无(2)因而主张发展自由贸易,反对关于货币输出和谷物出口的禁令,反对对外贸设置过多的障碍和关税,反对人们在以邻为壑心理的支配下强行限制外贸。4.理查德∙康替龙——货币传导机制◎货币增加的来源:①金银的开采;②外贸顺差;③单方面转移支付。又是如何引起物价上涨的呢?◎M↑→相关部门工资收入↑→局部相关物品价格↑→生产该物品者的收入↑→全社会的商品价格↑第二节重农主义1.产生背景:①政治方面:正处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阶级矛盾尖锐;②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已有的相当发展,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③思想方面: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④重农学派的产生特别与罗氏制度破产有关系。2.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①“自然秩序”观[自然秩序]: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秩序,这种秩序是合乎人类本性的,因而是自然的、合理的制度;一种体现神的意志的理想秩序5[人为秩序]:则是违反自然的不合理的制度,即封建专制制度。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表明:他们已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这一观念仍未摆脱封建迷信的束缚,仍披着宗教的外衣。特别是与封建君主专制联系在一起。②重农思想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把农业看作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把农业看作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他们认为社会财富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③其理论本质上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他们的观点却带有封建主义的外壳。④重农主义学说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主张自由放任,为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3.魁奈1)纯产品学说①[纯产品]:农业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农产品,扣除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后的剩余产品,(即C+V+M中的M部分)。②由于其他部门没有自然力参与工作,所以纯产品只能由农业生产领域提供;③认为只有生产纯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这样农业就成了唯一的生产劳动部门,“纯产品”也就只表现为剩余农产品。④认为全部纯产品都应作为地租归土地所有者占有,地租也就成了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魁奈只认识剩余价值的地租形态。⑤认为纯产品的大小同工资成反比,地租量取决于工资量;⑥主张农业要实行大农经营(三圃式),避免小农经营。评价:①指出了剩余价值来源于生产领域,并且把纯产品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联系起来,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②缺陷:一是认为农业是唯一提供纯产品的部门;二是把纯产品看作是土地的自然赐予。2)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地主和不生产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及其工人)。3)资本理论:划分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把农业资本划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评价:①对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有了区分。②只分析了生产资本,忽视了流通资本4)《经济表》6交换前的状况(1)生产阶级投入原预付100亿,每年周转10亿,年预付20亿,产出价值50亿农产品。(价值构成:“原预付利息”10亿,年预付20亿,纯产品20亿。)(2)不生产阶级预付额为10亿,生产出20亿工业品。(3)土地所有者拥有20亿货币,是在流通前以货币地租形式从生产阶级那里获得的。交换的过程分析:五步(1)土地所有者用20亿货币的一半,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2)土地所有者用另外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消费。(3)不生产阶级用第二个过程中得到的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做原料。(4)生产阶级售卖农产品获得30亿货币,其中20亿作为地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余下的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生产工具。(5)不生产阶级用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结果①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②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保证再生产的继续。③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同时,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他们生产阶级每年投资20亿里弗尔土地所有者阶级每年收入20亿里弗尔不生产阶级每年投资20亿里弗尔生产阶级每年投资20亿里弗尔土地所有者阶级每年收入20亿里弗尔不生产阶级每年投资10亿里弗尔经济表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共计5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10亿里弗尔共计20亿里弗尔用作支付地租及原预付的利息年预付20亿里弗尔123457手中,没有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生产过程。此外,他们又收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币,将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阶级。缺点和错误:①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②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③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4.杜尔阁1、纯产品理论:①强调纯产品来源于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劳动的赐予。②认为土地所有者之所以占有“纯产品”,是凭借对土地的私有权。2、阶级结构理论他在重农学派把社会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这样的划分更接近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阶级关系。资本家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雇佣工人则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只能挣得工资。3.工资理论杜尔阁从自由竞争的原则来分析,认为在雇佣劳动者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资本家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说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