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西汉南越王墓建筑调研报告
本科课程论文西汉南越王墓建筑调研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城市规划年级班别2012级(1)班小组成员:闾兆徽、李扬生、张煜东、陆艳珊钟镇浩、欧阳夏、郭圣杰指导教师陈吟2014年12月西汉南越王墓建筑调研报告一、建筑概况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就位于广州的中心地区的象岗山,北面是流花路,南面是盘福路,东面是解放北路,基地是梯形的,在基地的南边是高剑父纪念馆,在基地的东面是广州的最大的风景公园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等艺术馆等都在公元内)。馆的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学家莫伯治担任总体设计,分为综合陈列大楼、墓原址、主体陈列楼三大部分。主体陈列楼展示文物珍品。综合陈列大楼展示中国陶瓷艺术的奇葩——“杨永德伉俪捐赠陶瓷枕展”二、历史沿革1983年南越王墓被发现并发掘。1984年3月,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正式由市政府立项并划地征地,随后开始了方案设计、论证、筛选,最后确定采用中科院院士、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莫伯治先生的设计方案。。1988年2月8日,综合陈列楼建成,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2月8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第二期工程主体陈列楼竣工。同日,《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开幕,标志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全面建成。1994广州市政府命名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调研感受在参观南越王墓之前我们就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对于这座何镜堂院士设计的博物馆,社会各界给予的平价是很高的,据说博物馆结合了现代与岭南的特色,这使得我们对其更加感兴趣了,觉得一定要去感受一番才行。这座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将综合陈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11月26日早晨我们小组相约到达南越王墓博物馆。建筑以红色为主,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因陵墓的石室所用石材主要是红色砂岩,所以展馆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外墙,也选用红砂岩作衬面。博物馆顶部材料使用钢材以及玻璃,形体是几何形的,这让我想起了贝聿铭大师的苏州博物馆,而在墓室也有一个小型的玻璃金字塔,这些建筑形态都是结合了现代风格的,而不仅仅是古式建筑。说说我们对于墓穴的感受吧,墓穴里面分了许多室,最中间便是南越王的墓,而其四周分别是其殉葬的夫人、仆人等,其四个夫人只剩下一个还残留有一把灰,俗话说:“人死一把灰”真的让人很心凉。当然,活人殉葬也是很残忍的。也许古时候的人觉得到了阴间也是需要吃住行的,所以南越王在去世的时候让自己的夫人、仆人以及厨师都跟着陪葬了。到了博物馆,看展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也跟着看了一下墓室出土的文物,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展厅偶遇了一大群日本的小学生,他们都带着表格做着关于出土的文物的笔记。想来一定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有许多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有所思考,就连他国的小学生都如此重视我国的文化,我们也更应该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有空的时候多到爱国教育基地走走看看,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大学必修的课阿!我爱祖国!四、建筑分析何镜堂大师的建筑设计理念为“两观三性”。“两观”即建筑是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必须是一个整体,没有一个整体就全乱了。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现在的要求,又能够适应将来的发展。“三性”,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这可以作为我们分析西汉南越王墓的建筑分析参考依据。从整体观来说,建筑必须是一个整体,没有一个整体就全乱了。西汉南越王墓在总体布局上综合运用了是古典原则、现代手法。对于古典原则,整体采取轴线对称的构图,而其空间序列都是传统的庭院建筑体系;但对于有机连接的运用,有韵律的中间序列,则是现代的庭院空间概念。同时在整体构思上以古墓为主题,保持遗迹的历史纯洁性和历史可读性,参照“成尼斯宪章”的原则,在遗迹与新构筑物之间,外观识别要有明显的区分,不以今损古,不以假乱真。除此,总体设计沿中轴线依山建筑,拾级而上,通过蹬道和回廊将入口陈列馆、古墓馆、珍品馆三个不同序列、高低错落的空间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古墓博物馆的整体性,也营造了庄严肃穆的参观氛围。而这几点使整一个建筑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而对可持续发展观而言,既满足现在的要求,又能够适应将来的发展。根据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布局,合理的安排各部门与展览路线的互动的位置关系参观者从入馆、说明介绍、直到各部展品参观都有通顺的路线。展馆内空间能得到很好的自然照明。建筑能满足当下的使用要求。与此同时,西汉南越王墓在山冈平顶上的北段,预留发展用地,主要是为将来扩建展览室和文物库等用地安排,并已进行规划初步扩建方案。这建筑在设计之初就为未来做好的一切打算。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观,可窥一斑。对于建筑,地域性就是说建筑必须跟当地的环境、气候和当地的文化相融。1.贴合地形。建筑结合山岗地形和陡坡,依山趋高,拾阶级而上,将综合楼、陵墓保护区和主体楼三个不同序列的空间,连结成高低有序、上下沟通的群体,展现出古墓葬博物馆的宏伟气派。建筑的设计基本上是依照地形设计,不论是台阶还是坡地,在我们参观时看来都是建筑与场地融为一体的。2.材料选自本土。其建筑的地域性也表现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由于古墓遗址的汉代大多用的是砖等建筑材料,采用的也仅仅是叠涩的技术手段,而在新建的博物馆在处理三种建筑单体上,也采用同一种材料红砂岩表达对历史的追溯和作为纪念性建筑的庄重和典雅!本土建筑材料更加显现了岭南建筑特色,使得该古墓更具有本土特色。陈列馆前的一对红砂关石狮子也是与中国北方狮子不同的南狮形象,这些细部处理使建筑更加具有岭南地域性!3.三合院平面布局方式。平面形式它采用了岭南建筑三合院的布局方式。过去北京有四合院,岭南有三合院。适应岭南丘陵地带多、可建面积不多,每年炎热季节时间长的特点,岭南形成了三合院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广府建筑的大部分村落都是梳式布局,即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广府建筑的房子都是三合院:形狀如「ㄇ」字形,正身左右均兴建护龙,形成一个维护的院落空间。北京的四合院被称为“暖庭”,岭南的三合院被称为“凉庭”。建筑的文化性是指一个建筑它不单要满足物质功能的要求,所谓用的,它同时要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入口的综合陈列大楼,入口处有一对纪念用途的神兽,以及转向侧道而上的楼梯蹬等,这让我自然的想到古埃及的神庙大殿的空间序列构图和古希腊山门的人们朝拜的流线,自然的引导人们进入即将展示的空间。在石壁上有两幅巨型浮雕,紧靠玻璃幕墙两侧各站立高达8米,头顶日、月,赤足操蛇的男女越人,象征驱除邪恶的守卫门神。它取自出土屏风铜构件越人操蛇的形象,是越文化的代表。石壁左右底部雕有矫健威猛的龙虎饰带,是取自出土玉器上的纹样,作为汉文化的象征。而建筑也正式结合了这些文化特征而更显得有其文化性。时代性则是指建筑必须反映这个时代,这个物质条件,这个时代的精神,这个时代的审美观,还有跟这个时代的材料、技术相适应。建筑构思独特,空间造型既与历史文化的内涵结合,又体现了时代特征。由于位于广州闹市中,用地紧凑,利用楼前台阶作为闹市到博物馆的环境过度,建筑立面用粗犷的石墙浮雕,建筑材料却是钢和玻璃。这建筑材料大大强调了这建筑的时代性!该建筑造型简洁,无繁琐线条。玻璃幕墙、玻璃拱顶以及腰斗玻璃罩的运用,表达了玻璃的通透轻巧及钢结构的坚挺线条所象征的时代感,环绕院落布置的方形柱廊及腰斗玻璃罩的造型,使人又联想到中国古建筑廊院和坡屋顶的特点,所以这个建筑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古典建筑。五、总结西汉南越王墓是现代岭南建筑的精品之作,也是岭南建筑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典范。正如莫老所说:“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谈不上建筑创作;同样,抄袭、复古的所谓民族形式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岭南建筑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莫老对岭南文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并将这份沉淀的文化内涵赋予在西汉南越王墓这份作品上,所以他的建筑作品才能在历史潮流中永垂不朽。反观当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高新建筑物涌现出来,许多新的建筑思想和理论由外国引入。当我们争相去建这些高耸入云,我们在接受外国新观念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岭南文化也是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的。如何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在运用现代主义理念设计建筑时,也应该把岭南文化融入其中,突出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立一面有地区特色的旗帜。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岭南文化传统的精髓在新建筑中得以不断的发扬和延续。而这份使命就由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去承担,任重道远!
本文标题:西汉南越王墓建筑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