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西科大古生物地史学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2、指相化石:能够明确指示生物生活时生存环境的化石。3、窄盐性生物: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4、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5、沉积环境: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物理学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6、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质表现。7、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8、瓦尔特相(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9、相分析:对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推断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0、超覆:海侵作用使得沉积范围不断地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岩层超越下伏的沉积岩层而直接覆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其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11、沉积盆地内海平面相对下降时,海水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称为海退,它所形成的沉积称海退序列。愈新的地层分布范围愈小,这称为退覆,较新的地层未覆盖的地区称为退覆区。12、海进(侵)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13、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14、补偿盆地:沉积盆地的基底下降速度和沉积速度大体一致,古水深基本不变、岩相类型不发生较大变化的盆地。(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地)15、复理石:常把巨厚的由深海浊积岩及其它重力流沉积组成的综合体称为复理石沉积。16、磨拉石:同造山作用形成的分选性差、磨圆度低的快速粗大碎屑沉积,形成于近海(部分为海相,部分为陆相或三角洲相)的和陆相环境中。17、旋回沉积作用:由于沉积环境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重复的沉积作用。18、地层层序律:正常层序下(岩层未发生倒转),上覆地层年代新于下伏地层,即“下老上新”。19、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20、地层划分: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岩层组织成不同的地层单位。21、地层对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位及特征的对应关系。22、穿时: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是不一致的或是斜交的。23、沉积组合(建造)分析:根据沉积岩的共生组合情况分析其沉积过程的构造背景。24、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25、历史构造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地层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其构造发展状态和过程,划分构造演化阶段和大地构造分区,恢复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过程。26、地槽: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是指地壳上的强烈活动带。27、地台: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是大陆上相对稳定的地区。28、威尔逊旋回:从板块构造观点综合归纳出的主要阐述大洋从开裂到闭合碰撞造山演化过程的发展模式。29、地层: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属性,与相邻岩层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地质年代的岩层或岩石组合。30、侵入接触:如果岩浆岩在沉积岩形成之后侵入,则在侵入体接触带上,会出现烘烤变质等现象,侵入岩体中往往还残留有围岩的捕虏体,有时还被与侵入体共生的岩脉所贯入,这种关系称侵入接触31、沉积接触:如果侵入岩冷却凝固,由于剥蚀作用而露出地表,其上又被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这时沉积岩层底部往往有侵入岩的砾石,这种关系称沉积接触。32、石化作用: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连成岩过程中经过物体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化石的作用。33、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特征建立的地层单位。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地层体,它不考虑岩层的地质年龄,其中所含化石只看作岩石的组成部分。34、时间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石体。其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的,因此,这种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是全球等时的。每一个时间地层单位与相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严格对应。35、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所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邻层化石有别的三度空间岩层体。36、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从沉积介质中自上而下的降落和堆积。37、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搬运方向的位移和堆积。38、生物沉积:指以生物的原地生长、粘结、捕获和障积为主的沉积作用。39、沉积旋回: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进序列时,就形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40、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它们在该地层上下层位中基本上没有,该种化石只在该段地层里出现,它们是特定地质时代的产物。41、沉积层序: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单位,它由一系列体系域所组成,是指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42、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43、相序递变律: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的规律。44、沉积组合: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石共生组合体。45、生物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总是重演其所有祖先在进化过程中的每个发育阶段,即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重演其祖先的系统发生过程。46、界线层型: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其中一特定点被选作定义和识别地层界线的标准。47、补偿:沉积基盘的下降速度等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时,水深不变,岩相不变。48、非补偿:沉积基盘下降速度大,物质供应不足,水深变大,表现为海进序列。这类盆地也称饥饿盆地。49、超补偿:沉积基盘下降慢,物质供应多,水体变浅,表现为海退。50、标志层:标志层是指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51、蛇绿岩套: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52、双变质带:指变质时期相同而变质作用类型不同的两个相邻变质地带。53、横板:珊瑚体中横越腔肠的板,可完整地跨越体腔,也可以交错、分化鳞板位于珊瑚内部的边缘,隔壁之间,大小规则,多上拱,一排或多排。鳞板如呈不规则并切断隔壁者为泡沫板。54、外套线:双壳类外套膜近外缘部分附着于壳内面所留下的痕迹。外套湾:外套线在后腹部形成的凹弯55、缝合线:头足类隔壁边缘与壳壁内面接触的线。56、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二、填空1、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生物本身条件、环境条件、埋藏条件、时间条件、成岩石化条件。2、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3、石化作用的方式有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馏碳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四种方式。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和由海洋到陆地和空中。5、生物进化的特征为进步性、阶段性、不可逆性和适应性。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趋同、趋异和并行。7、判断几个物种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志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8、就控制物种形成的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的方向。9、物种的形成方式有渐变成种、迅变成种和骤变成种。10、就物种的绝灭方式而言,类人猿的绝灭属于世系灭绝,,恐龙的绝灭属于集群灭绝。11、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有游泳、浮游和底栖。12、有孔虫的分类地位:原生动物们肉足虫纲有孔虫目。13、多房室有孔虫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列式壳、平旋壳、螺旋壳、绕旋壳和混合壳14、“虫筳”的分类地位: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目“虫筳”亚目。15、依据“虫筳”的轴率可以将其分为:短轴型、等轴型和长轴型16、“虫筳”的繁盛时代是:C,P17、腔肠动物的体形有:水螅型和水母型。18、蜓类属于原生动物门、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菊石属于软体动物门、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笔石属于半索动物门、恐龙属于爬行动物门、鲸鱼属于哺乳动物门、叠层石属于蓝藻植物门。19、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轴切面;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旋切面。20、虫筳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是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的标准化石。21、珊瑚的横向构造包括:横版、鳞板和泡沫板22、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单带型、双带型、泡沫型、三带型。23、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块状复体、丛状复体、蔓延状复体。24、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包括:连接孔、连接管和连接板25、分左右壳的为双壳动物,它双瓣壳对等,单瓣壳两侧不对称;分背腹壳的为腕足动物,26、它双瓣壳不等,单瓣壳两侧对称;27、双壳动物的耐盐性广;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窄。28、依据头足纲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体管分为如下类型:直颈式、无颈式、弯短颈式和全颈式。29、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外卷、半外卷、半内卷、内卷。30、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鹦鹉螺型、无棱菊石型、棱菊石型、齿菊石型、菊石型。31、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小尾型、异尾型、等尾型、大尾型。32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是寒武纪---奥陶纪时代的标准化石,生活于浅海环境中。33、三叶虫头鞍的演化趋势是由前窄后宽到前宽后窄,头鞍沟的演化趋势是由多到少。34、莱德利基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其繁盛于早寒武世时代35、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石燕贝型,螺顶指向背方的为无洞贝型,螺顶指向两侧的为无窗贝型。36、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下垂式、下斜式、下曲式、平伸式、上斜式、上曲式、上攀式。37、树形笔石的生活方式主要为固着底栖,正笔石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浮游。38、树形笔石的胞管可分为正包管副包管和茎胞管。39、保存有笔石类化石的三种沉积相分别是陆相、海相和过渡相。40、笔石可保存为化石的部分主要为。41、在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蜓、横版珊瑚、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42根据牙形石的形态可以将其分为单锥形、复合型和平和型。43、孢子的萌发器官为裂缝,花粉的萌发器官为孔、沟和孔沟。44、古生代介形虫的背缘长、直,腹缘外凸,铰合构造多为无齿型;中、新生代介形虫背缘短,上拱,腹缘中部呈波状内凹,中、新生代陆相介形虫的铰合构造多为无齿型,海相的多为三四元型铰合45、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原蕨植物为主,地质时代是D1-2;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两栖类,但它不能远离水,只能在水边的陆地上生活;46、植物界可划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孢子和花粉植物五个主要演化阶段。47、根据人的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进化阶段。48、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鱼石螈,其地质年代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D3-C1);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蜥螈,其地质年代是早二叠世,现归属两栖纲;鸟纲的过渡型化石国外为始祖鸟、国内为中华龙鸟。49、以高等植物为度,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别被为苔藓植物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和高等被子植物时代。50、泥盆纪也称为鱼类的时代;石炭-二叠纪也称为两栖类的时代;中生代也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新生代也称为哺乳动物的时代。51、侏罗纪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和菊石时代。52、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在:营养方式,生活方式,生长方式。53、植物界在演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飞跃: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孢子植物→种子植物。54、根据海洋生物的居住地段和运动方式分为: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55、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递变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本文标题:西科大古生物地史学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7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