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贵州大学草地培育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2、分蘖:指枝条地表或地下茎节、根茎、根蘖上的芽形成枝条现象。3、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获得一株完整的植物叫营养繁殖4、营养更新:是恢复以某种方式被损失或枯死的个体部分。5、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叫牧草的再生性;这种重新生长的能力叫再生能力;它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强度。6、再生速度:是指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7、再生次数:是指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采食的次数。8、再生强度:是指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干物质重量。9、草地杂草:在草原管理中,这些家畜不食的和有毒、有害的植物,统称为草地杂草。10:青贮料: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11:草地利用:率就是适宜载畜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12:放牧强度:就是草地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13放牧时期(放牧季):放牧草地从适当放牧开始到适当放牧结束的这一段时期称为放牧时期(放牧季)二:填空(有选择)1:植物在同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正在生长的器官,另一部分运送到贮藏器官贮藏起来,供植物在饥饿时或制造养分受到障碍时利用的营养物质,称为贮藏营养物质也称为可塑性物质。2:贮藏的营养物质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①结构物质:戊糖酐、纤维素、半纤维素等②营养物质: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3:贮藏营养物质作用①供牧草春季萌发,放牧、刈割后再生②在干旱地区的夏季休眠和冬季休眠时维持生命活动③植物强烈生长期,需大量营养物质因此,贮藏营养物质的积累,在牧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对我们在草地的合理利用,管理等方面是个基础理论知识。4:营养物质贮藏的部位⑴、一年生植物:贮藏在果实、种子中,⑵、两年生植物:头一年贮藏在地下器官,第二年贮藏在种子中,⑶、多年生植物贮藏的部位:主要贮藏在地下器官:包括:①根系、②根茎、③茎的基部,分蘖节(根颈)、鳞茎、块茎等5:在以上器官中,根系中的营养物质贮藏量相对值(即百分比)少,但根系量大,故绝对值最大,其次是根茎,第三位是分蘖节。根据上面的营养物质贮藏部位,在春季牧草缺乏时,应防止牛、羊把地表土刨开吃根茎,影响牧草萌发。6: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的动态规律多年生牧草由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不同,故营养物质的动态规律也有所不同,同时各器官组织中贮藏营养物质的数量也不同,多年生牧草在未被利用时,其积累贮藏营养物质的过程大致如下:春天返青后,由于无同化作用,贮藏营养物质下降,大药75%被动用,当长出叶片后至分蘖-分枝期,可达第一个贮藏高峰,牧草拔节抽穗,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又开始下降,直至始花期后茎的强烈生长停止,贮藏营养物质的含量又开始上升,并一直延续到结实期,形成第二个高峰,成熟枯萎后又开始下降。7:依据贮藏营养物质的动态规律合理利用草地1、贮藏营养物质的最大消耗量在萌发—分蘖期,即新枝条尚未形成光合能力的时期,应不能放牧。也就是开始放牧时期不得早于分蘖期。2、贮藏物质的最大贮藏量在晚秋,为获得过冬安全和次年最大生物量,此时不可过牧,即结束放牧不迟于牧草生长结束前30天。刈割干草在牧草开花结实期进行。3、在牧草整个生育期,放牧强度要适宜,不可采食过低,影响再生。这就是为什么说早春与晚秋是牧草生长的两个危机时期,在两个危机时期草地最好不放牧。8:二、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价值的动态1、一年内干物质动态一年中,牧草在春季生长发育较为缓慢,随发育阶段的进行和对生长环境的适应,生长逐渐加快,当由营养状态转向生殖状态的过程中,生长速度达到最快,以后随发育阶段的进行和对生长环境的不适应,生长随之变慢,最后完全停止。如以分蘖-分枝期为100%,则抽穗-孕蕾期225-300%,开花期300-500%,结实期250-400%,果后营养期180-300%。•一年内营养价值动态⑴、从化学物质的动态看牧草的营养价值一般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c在牧草生长初期含量最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随生长逐渐增加,至开花期大量消耗,以后逐渐减少。•粗纤维随生长而增加。•钙的含量比较稳定,磷逐渐降低。•⑵从消化率看:抽穗-孕蕾前牧草的消化率几乎是稳定的,随牧草的进一步成熟,消化率每天大约下降0.5个单位,如以分蘖-分枝期为100%,则抽穗-蕾期90-95%,开花期85-90%,果后营养期25-40%。⑶、从适口性上看:一般在牧草幼嫩时消化率为90%,孕蕾期为65—80%,开花期为40—60%,种子成熟时为25—40%。9:用干物质和化学成分动态看草地合理利用①草地放牧利用应不迟于抽穗期(禾本科)或孕蕾期(豆科),因为这两个时期是牧草消耗率的转折点,在这以前消化率高,以后则低。②草地刈割草应在开花初期为好,因为此时营养物质的绝对量最高。③、以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合理配备畜种从南向北,牧草的营养类型为:碳,N→N、C型→N、C灰分型,家畜配置应为肉牛、肉羊→马牛.羊→滩羊、骆驼(发展裘皮、毛绒为主、绵羊、山羊)10:放牧制度(方法)总体有两种类型,即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11:自由放牧(无系统放牧)•该方法节省物力财力投入,但牧草荒弃率高,或易耗竭,尤其是优良牧草,家畜奔走频繁,消耗体力。其方式有:•连续放牧、羁绊放牧、抓膘放牧、就地营放牧等。12:划区轮牧优越性表现为①少了牧草的浪费,节约了草地面积。②保证牧草的产量和品质。③可增加畜产品产量。④能使畜群集中发情⑤利于草场管理。⑥防止家畜寄生虫病的感染。13划区放牧方式有:一般的划区轮牧,不同畜群的更替放牧,混合畜群的划区轮牧,系留放牧,日粮放牧等。14:轮牧小区布局,随轮牧草地类型、放牧家畜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①任何一个轮牧小区到达畜圈或饮水点的距离,均应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其规定值见轮牧场至饮水点的适宜距离。②以河流为饮水源,应将牧场沿河流分区,小区排列顺序应自下游向上游依次排列。③放牧场开阔而水源适中,畜圈应扎在草地中央,四周辐射状分设若干轮牧区或小区,固定合理的轮牧周期,进行有计划轮牧;草场面积大,可将畜圈和饮水点分设两地;面积较小,以集中一处为宜。④轮牧小区间的牧道,其长度应缩小到最小限度,宽度应留有余地。一般情况下,每百头母牛或马群,牧道宽度应在20-25米以上;500-600只的羊群,牧道宽度不小于30-35米。⑤草地轮牧地段、小区面积、形状、数量确定后,应设立小区标记或围设网围栏加以界定,防止轮牧混乱。三选择(填空里有两个)1:根据各种牧草在草层中的多度、营养特点、适口性,对草地土壤的作用,生态分布以及分类学上的特点等。将草原上主要饲用植物划分为6大经济类群。即禾本科草类、豆科草尖、莎草科草类、菊科草类、藜科草类和杂类草。但有的地区如南方草地分为四类即禾本科草类、豆科草尖、莎草科草类和杂类草。2:一、禾本科草类它是组成草原植物群落的主要草类,全世界有6000余种,我国约有230余属1500余种。特点:(1)在草原植被中,它的出现率和丰富度高。(2)禾本科草类的饲用价值很高。(3)禾本科草类富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4)可食植物的数量较多,家育不喜食或不食的数量极少。有毒的亦很少,(5)易调制干草和青贮。二、豆科草类它是植物界中仅次于菊科种数的第二大科。包括12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我国约150余属1500余种。主要特点:(1)根上具有根瘤,能固定大气中游离态的N以供自身营养的需要和增加土壤的含氮量。(2)豆科牧草在栽培牧草中具有重要地位。(3)豆科牧草的适口性,一般是很好的,(4)豆科草类中毒草较多,约有6%的种。(5)豆科草类的一个重大缺陷是调制干草时,叶片易于脱落,降低其饲用价值,同时因含碳水化合物较低。不易制作青贮饲料。三、莎草科草类莎草科草类包括35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我国约28余属580余种。主要特点:(1)再森林草地类组成纯群落,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高山亚高山草地类组中,苔草属和嵩草属有较大饲用价值。(2)在饲用价值上.莎草科草类仅次于禾本科和豆科草类而居第三位。(3)缺点是含有较多取硅酸,味淡薄,较粗糙,因而适口性较禾本科差。(4)莎科草类一般植株低矮,产草量低。四、菊科草类本科是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科。全世界25000余种,我国有2000-3000多种。主要特点:(1)菊科植物在天然草原的植物群落中,常常是混生的,很少是植物群落中的优势成分。但在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地中,常有大片的蒿属植物为优势种(2)就饲用意义而言,菊科植物中有一半以上的种牲畜不喜食,而其余部分,有一大半只有在一定的时期内,如春季或晚秋,才为牲畜所喜食。菊科草类中常含有毒性的苦味物质,或者具有硬的毛和刺,这都是造成家畜不喜食的主要原因。(3)菊科草类的适口性,因家畜种类不同而异。五、藜科草类全世界有1,400余种,我国有39属188多种。特点:(1)大多为草本或灌木植物,很少乔木、多数为肉质多汁的耐盐植物。(2)主要分布在荒漠和半荒漠草地类组。(3)在极干的荒漠戈壁和荒漠湖盆地,藜科草类的饲用意义最大(4)藜科草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骆驼最喜食,绵羊和山羊次之,牛不喜食或不食。六、杂类草这一类草是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和藜科草类之外的饲用植物之总称,它们的种类极多。特点:(1)有些科、属的植物饲用价值很高,如蓼科在山地草原中分类较广,其营养价值优于禾草,籽实富含淀粉,适口性良好,各类家畜均喜食;百合科葱属植物具有特殊的饲用价值,绵羊采食后易于上膘,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纤维素的含量低,水分含量亦高,所以,绵羊在葱属草地上放牧,可以适当减少饮水量,增加采食、卧息的时间。(2)杂类草在利用上,不论放牧或调制干草,均不如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草类。但在天然草原上作为放牧家畜的饲草仍具有重要意义。3:综观过去和现在,草原生产能力评定的方法主要以下几种。•一、可食牧草法,可简称P2指标法•1、定义:可食牧草指标法是以单位面积草地上生产牧草的产量与品质作为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2、用此法原因:可食牧草的产量与品质对草原生产能量有主要的指标意义,表现在:•①可以反映草原初级生产,即日光能和无机物转化为牧草有机物的效率和状况,即一定时间内草地可供给家畜多少牧草。•②它是次级生产植物产品转化为动物产品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指接影响最终产品。•③通过经验积累和科学实验,可以根据一般规律推测牧草对最终产品的一般影响。④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草层组成及其生活力状况,判断不同利用方式各种对草层和土壤的影响。•3、对用此法的评价①对牧草产量和质量的评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取消,但决不能用它来代替对草原生产能力的直接评定。②从可食牧草到可用畜产品的漫长转化过程中,可能有大量的能量和物质的流失,其底限可能为零,高限可为可食牧草所含能量和物质的27%,这样大的差别在生产中不应忽视。③用此法易导致部分人们形成地牧草生产当作草原生产的错误观点,这样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二、植物营养物质指标法(也称P4指标法)1、定义:植物营养物质指标法是用被家畜采食,消化吸收以后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的多少来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一种方法。2、评价:植物营养物质指标法,主要是通过计算草地的总消化营养物质,消化能、代谢能、生产净能或其它衍生单位,如淀粉价,以及各种饲料单位(燕麦单位、玉米单位、土豆单位、干草价)等。它比前边讲P2指标法,且是向着最终畜产品前进了一大步,并在草原学中应用了现代家畜营养科学成果。但由于它是草原生产流程中的中间能量物质贮存形态,乃然不能准确衡量草原实际生产能力。而且这些数值测定烦难,不易推广。三、载畜量(动物生产量)指标法,简称P5指标法载畜量指标法最接近草原生产的最终产品,因而目前在我国与世界广泛应用。1、载畜量含义。载畜量含义:以一定的草原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头数。载畜量含义所表现的草原生产能力由三项要素构成:①家畜头数②放
本文标题:贵州大学草地培育学期末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8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