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贵州大学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型物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二、间期染色质分为长染色质跟易染色质。三、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四、每个染色体上都有一个着丝粒和两个臂(短臂和长臂)五、主縊痕:由于着丝粒区浅染内縊,六、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七、染色体的特点:1、数目恒定2、体细胞(2n)是性细胞(n)的一倍。3、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无关。4、数目恒定也是相对的。八、同源染色体:在生物体内,具有同一种形态特征的染色体通常成对存在。这种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九、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间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十、染色体组型或染色体核型:是指生物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及其各种形态特征的总和。十一、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的各种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十二、常见植物染色体数目:裸子植物染色体一般为22or24;松树:24对;金钱松:44条;杉柏:22;鹿角柏:44条;银杏:24条;邹菊:2n=4;蚂蚁:2n=2.十三、染色体结构:一级结构为核小体、二级结构为螺旋体、三级结构为超螺旋体、四级结构为染色体。十四、细胞周期:指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终结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为细胞周期时间。十五、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时期:1、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主要进行细胞体积的增长,并为DNA合成做准备;2、S期:指DNA复制的时间,染色体数目在此期间加倍;3、G2期: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为细胞分裂做准备;4、M期或D期:指细胞分裂开始至结束的时间。特点:4个时期的长短因物种、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一般S的时间较长,且较稳定;G1和G2的时间较短,变化也较大。十六、无丝分裂:整个过程看不到纺锤丝,故称。十七、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1、前期:染色单体完成自我复制,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丝;2、中期:核仁核膜均消失,出现纺锤体,染色体具有典型的形状,适于采用适当的制片技术鉴别和计数染色体;3、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4、末期:出现核膜核仁,纺锤丝消失,1个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核。形成细胞版;十八、有丝分裂的特点: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遗传物质均分到2个子细胞中。十九、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多细胞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实现的,所以通常把有丝分裂称为体细胞分裂。植物采用无性繁殖所获得的后代所能保持其母本的遗传性状,就在于它们是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的。二十、减数分裂的特点:首先是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配对,或称联会。其次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二十一、前期Ⅰ的5个亚时期:1、细线期:这时每个染色体都是由1个共同的着丝粒联系的2条染色单体所组成。可观察到核内出现细小如线的染色体,看不出染色体的双重性。2、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2n个染色体经过联会成为n对染色体。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并列,逐渐沿着纵向联结在一起,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3、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因为二价体实际上已经包含了4条染色体单体,故又称四合体或四连体。在二价体中1个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而不同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此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造成基因重组。4、双线期:四合体继续缩短变粗,5、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为浓缩和粗短,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末端,这一过程称为交叉的端化。二十二、减数分裂的生物意义:首先,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各个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最后,同源染色体费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二十三、基于鲍维里、威尔森以及其他科学家的理论思想和实验结果,萨顿以及鲍维里于1902—1903间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二十四、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1个合子的过程,二十五、双受精:2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同时另一精核(n)与2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二十六、克隆:指通过无性繁殖获得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众多的生物个体。第三章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与染色体共存,DNA是染色体上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是所有生物染色体所共有的成分,而染色体上另一种主要成分——蛋白质则不同;2、DNA的含量分析;3、DNA的化学性质;5、DNA在代谢上稳定。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以及噬菌体感染实验。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又称查尔加夫的当量规律:嘌呤类核苷酸和嘧啶类核苷酸的总数总是相等的,并且腺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的总数相等,鸟嘌呤核苷酸与胞嘧啶核苷酸的总数相等,构成了严格的碱基配对。四、G-C间3个氢键,A-T间2个氢键,核苷酸间为磷酸二酯键。五、核酸分子由含氮碱基、五碳糖以及磷酸根组成。六、鸟嘌呤、胸腺嘧啶、腺嘌呤、胞嘧啶七、DNA的结构特点:1、两条DNA多聚链围绕一个轴心,形成一个右手螺旋的空间结构;2、两条DNA反向平行,3’-5’,5’-3’;3、螺间距为0.34nm;4、碱基以氢键的形式配对连接;5、一个完整的螺旋长度为3.4nm,包含10个碱基;6、沿轴心呈现大小槽的间隔状态;7、双螺旋的直径为2nm。八、DNA与RNA的区别:1、尿嘧啶取代了胸腺嘧啶,2、核糖取代了脱氧核糖;3、DNA以双链形式存在,RNA多采用单链形式;九、DNA复制的特点:1、以3’-5’方向合成5’-3’链;2、半保留半不连续,双向多起点复制;3、解旋酶、拓扑异构酶、内切酶;4、原料:ATP、dntp、十、复制子:DNA复制从起点开始到终点为止,每个这样的DNA单位为复制子。十一、前导链:DNA3’-5’方向的母链称为前导链;另一条为随从链。十二、冈崎片段:随从链上应该有很多复制起点,复制合成许多条5’-3’方向的短链,再经进一步的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DNA子链,这些短的合成片段被称为冈崎片段。十三、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两端有一特殊结构,由保守的重复寡核苷酸序列构成,十四、端粒酶:真核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反转录酶十五、转录或RNA复制:DNA首先指导RNA的合成,进而引导蛋白质的合成,这种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或RNA复制。十六、RNA复制的一般特点:启动合成不需要引物;DNA的两条链只有一条作为RNA合成的模板;RNA聚合酶缺乏3’-5’外切酶活性,所以没有校正功能。RNA的启动合成不需要解旋酶、回旋酶的作用;转录过程在时间上市阶段性的,在空间上是段落性的。十七、内含子:一些区段性的DNA片段没有在mRNA当中出现,也因此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序列,这些片段称为内含子。十八、外显子:对应的能够出现在mRNA中并能翻译的DNA片段称为外显子。十九、三联体密码:3个核苷酸决定一种氨基酸,又称为三联体密码。二十、遗传密码的特征:1、遗传密码是核苷酸以线性方式排列的;2、三个连续的核苷酸编码一个特定的氨基酸;3、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个特定的氨基酸;4、遗传密码有兼并性;(多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5、mRNA链上的密码是连续的,不中断的;6、ATG为启动子,TAG、TAA、GTA为终止子;7、一个基因上的密码子是不能重叠的;8、密码子系统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的生物(通用性);二十一、注意:1、内含子被切掉,所以不能知道合成RNA的模板DNA序列;2、密码子的兼并性导致不能推出mRNA的序列;3、由于密码子的摇摆性,碱基发生突变,氨基酸不一定发生突变,蛋白质不动,性状不变。二十二、中心法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通过DNA转录传递给mRNA,并指导蛋白质的翻译合成,通过蛋白质的功能作用,使个体表现出特定的性状。第四章一、单位性状:把能够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如叶子的颜色)二、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间所表达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三、在一对相对性状中,F1代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未能表现的为隐形性状。四、测交:F1与其隐形纯合体亲本交配。五、回交:指F1与其任何一方亲本的交配。六、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七、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八、共显性:指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九、镶嵌性:指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的不同部位上表现出来。十、显性转换:显性性状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转换的现象。十一、基因互助:由于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十二、显性上位作用:12:3:1隐形上位作用:9:3:4抑制作用:13:3十三、101页的图必考十四、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形状发育十五、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一个形状。第五章一、连锁遗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二、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之间的交换与重组。三、人们将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四、性别决定的几种类型:1、XY型:人类、所有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某些鱼类。性比一般为1:1。2、ZW型:家蚕、鸟类、蛾类、蝶类。性比1:1。五、色盲:伴性遗传隐性基因;六、123习题3、4题。第六章一、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位于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二、基因突变的特点: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有害有利、平行性。三、突变子:在顺反子DNA片段内含有许多突变为点,四、顺反子:遗传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功能单位。五、纯合隐性致死:人易染白痴脑病;纯合显性致死:小鼠毛色。六、转座子:指生物体基因组中能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第七章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二、染色体数目变异第九章一、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技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发现与DNA的切割技术;DNA连接酶的发现;基因工程载体的发现与应用。二、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1、目的基因的分离;2、表达载体的构建;3、目的基因的转化;4、转化体的筛选与检测;5、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三、cDNA文库:指含有重组cDNA的细菌或噬菌体克隆的群体。四、基因组:指生物体的细胞中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通常以核内单倍数染色体包含的所有基因为一个基因组,与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种类无关。五、基因组型: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等分析的科学。六、遗传作图的标记:STR、AFLPs、EST、SNPs。七、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1、遗传多样性分析;2、基因定位;3、DNA指纹图谱。八、反向遗传学法(TILLING)第十章一、指某些植物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它的雄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二、三型说:核不育型、质遗传学、质核不育型。第十一章一、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二、数量性状:把这些可以度量的、呈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三、遗传力:广义的指基因型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狭义的指加性效应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四、数量性状的特征:1、数量性状总是呈现连续变异;2、数量性状的表现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3、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第十二章一、分子标记: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3、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4、简
本文标题:贵州大学遗传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8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