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贵阳市八年级上册历史统考题目2013-2014年
2013——2014八年级期末统考1.道光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贸易的商船,用来换取中国商品的货物中多数是走私的A.茶叶B.白银C.鸦片D.毛织品2.恩格斯在评论某次侵华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亊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当时,俄国获取的最大利益是A.开辟通商口岸B.割占15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C.投资兴办工厂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3.《阿古柏传》的作者包罗杰说:“中国收复新疆,毫无疑义,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为收复新疆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邓世昌D.左宗棠4.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有: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留美幼童、北洋海军。能概括“这一群人”活动的历史事件是A.禁烟运动B.维新运动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5.1895年,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日本人获得这一权利的依据是清政府A.同意协定关税B.允许列强在华办厂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驻兵通商口岸6.有学者认为:“许许多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腐败无能的、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代理人。他们就像列强手中的木偶,任列强摆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木偶”、任列强摆布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首举的义旗”是A.发表《文学革命论》B.发表《狂人日记》C.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8.图①是著名漫画家马星驰1919年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它反映的主题是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C.同仇敌忾,奋起抗日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9。“先定三湘,恢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如图②所示,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是A.护国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0.1932年上海《申报》发表社论:“等待什么呢?国际联盟的援助吗?英、美等之调解,或日本自动撤退吗?抑或坐待所谓满蒙王国建立政权巩固后,再启动手吗?”这段社论主要针对A.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B.《马关条约》的影响C.中国没有收回青岛主权D.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11.1936年底,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欢迎—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当时直接促成“抗日军队(初步)结成统一战线”的事件是A.七七事变的发生B.—·二八事变的发生C.西安事变的发生D.八一三事变的发生12.“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佟麟阁发表这番讲话的历史背景是A.卢沟桥事变爆发B.九一八事变爆发C.双十二事变爆发D.八一三事变爆发13.史学家张荫麟针对近代某一段历史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下列四幅图片生动地再现了这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A.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B.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C.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陈毅评价“这次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该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张謇认为:“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他将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可见,张謇提倡“实业救国”首先要A.注重民生B.救亡图存C.发展工业D.重商抑农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根本目的是A.筹夷事B.知夷情C.师夷技D.终制夷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道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共38分。)17.(14分)【辛亥革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摘自《孙中山全集•在(民报)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材料二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相互称“同志。——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玄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活动。(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习俗在辛亥革命后发生的变化和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18.(12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革命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材料二“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材料一中李大钊所说的“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是指什么事件?该文反映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具体表现。(4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中国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19.(12分)《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性报纸,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参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76年,《申报》载一篇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文章:“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儿童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材料二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曰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材料三材料四1909年《申报》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1918年《申报》报社安装了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1)本题导言和材料一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些新现象?(4分)(2)根据材料二的报道,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2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申报》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4)根据上述材料,《申报》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三、探究题(14分)20.(14分)2013年,中国政府宣布在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上海再次成为中围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炮舰叩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依据条约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对外通商口岸的开放即为近代通商口岸历史的开端。材料二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要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流行语。——车场莉《晚晴上海的新知识空间》材料三由于(上海)通商口岸内的的外国人享受与华人截然不同的待遇,领事裁判权赋予外国人在当地免受司法制度审判的特权。因此,仅仅二十年……伦敦、马赛、汉堡至上海航线陆续开辟。从欧美开往中国的商船无论最终的目的地是哪儿,它都要先开到上海;中国70%的银行设于上海,国际上58家大银行在上海设有分行;到1913年,外资企业在上海的总资本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0.34%,从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开始,到1895年后在上海新办的民族企业为112家,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上海成为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一一苏智良《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1)请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简明扼要的主题。(3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列强在上海开辟通商口岸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大量的“洋”字词语,说明了什么问题?(7分)(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通商口岸的开辟对上海近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答案CBDCBDCABACADBAD17.(14分)(l)创立兴中会;建立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推翻清朝统治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任答2点,6分)(2)社会习俗的变化,如:礼节、称谓等的变化。原因:平等思想逐渐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4分)(3)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被低估。原因:没有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影响。(4分)18.(12分)(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分)变化: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2)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成立中国共产党。(任答2点,4分)(3)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2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2分)19.(12分)(1)交通工具的变迁:火车传入中国;或对火车的传入国人充满了好奇。(2分)报刊业的兴起,或《申报》出现。(2分)(2)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人。(2分)(3)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2分)(4)视角1.社会生活视角:对国内重大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报道。视角2.近代政治: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外发生的政治大事进行报道和评论。视角3.近代民族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提供了研究素材。(任答1点,4分)v三、探究题(14分)(1)列强的侵略与上海的近代化进程。(3分)(2)目的:西方列强要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4分)说明:近代以来,国外商品充斥上海市场,民族工业落后。(3分)(3)该问从消极或积极方面,任选一角度回答均可。消极影响:近代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丧失了许多政治主权;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外国资本严重压制上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给分)积极影响:客观上使上海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播。(4分。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给分)(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成理,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总分。)
本文标题:贵阳市八年级上册历史统考题目2013-2014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9189 .html